陈堦

陈堦
  • 姓名:陈堦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陈堦,字升也,应城(今属湖北省)人。撰有《日涉编》。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陈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资本积累论

资本积累论

本书分为八篇,共包含三十六章,其中第二篇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篇讨论了关于资本积累的一些概念和范畴。第二篇讨论了技术进步对资本积累的影响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第三篇讨论了对未来的预期受现在经验的影响,这种预期状态会引起资本短期的波动。第四篇讨论了金融和货币制度,在经济生活中,某些制度和法规起很大的作用,所有对制度规章的运用情况的说明,都是用一般化的因而也是高度典型化的形式做出的。第五篇向读者说明了食利者是怎样一种人。第六篇开始引入地租,作为一项生产要素,土地是最重要的,一种技术性的粮食过剩是积累的第一必要条件。第七篇谈到了相对价格:一个企业家往往关心他自己企业的命运,其很可能与本行业的发展背道而驰;工人也更关心他的工资的实际购买力。第八篇引入了国际贸易,在对外投资上,分析了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地区之间的贸易、殖民地投资,并从国际投资的角度分析了贸易差额、支付差额。

二十世纪的巴黎

二十世纪的巴黎

《二十世纪的巴黎》(Paris au XXesiècl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完成全文的长篇小说 。作品的初稿约写于1860年,完稿1863年。巴黎青年米歇尔·杜费诺瓦(Michel Dufrénoy)在1960年获得了拉丁诗大奖。可是在当时,科学、工业飞速发展,文学、音乐、艺术被人们所藐视,几乎没人学习文学艺术,艺术家也都找不到工作。米歇尔在毕业后则结识了一些艺术家,他们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有的流浪在外,有的被迫去国外谋生……最后,米歇尔也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寒冷的冬天昏倒在雪地上。本书是以1960年代的巴黎为背景舞台的预测型小说,作者在公元1863年时所做的预言,如今一一成了事实,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先知灼见。 影印机、传真机、国际通讯网路、救人电疗、杀人电椅……甚至快运系统,这些属于二十、二十一世纪的高科技,在一百三十四年前,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就已经以其精准的想像力、细致的文笔,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二十世纪的巴黎》一书中。

怯步集

怯步集

文集,作者沈从文,《怯步集》本集为新编,共收录散文作品13篇,具体为《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流光》《市集》《狂人书简》《怯步者笔记》等。沈从文自称为“大都市中的乡下人”。正是由于这种“乡下人”的性情、爱憎和哀乐,使得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式样,从众多的形象文字中自然区别开来。这个湘西之子,以他对故土无比眷恋的情怀,向人们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明丽幽远而又动魄揪心的传奇故事。在他的记叙湘西的散文中,浸透着一种“乡土抒情诗”的气氛,朴素,清新而又神秘,带一份淡淡的孤独与哀愁,实在是现代文苑中难得的佳作。 如果说,这些记叙抒情的散文是悠长的箫管,那么集中的另一些随笔文字,便是若断若续的美丽的弦歌。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三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文献通考》。其体例与《续文献通考》完全一致,分为二十六考,有“田赋考”十二卷,“钱币考”六卷,“户口考”二卷,“职役考”五卷,“征榷考”六卷,“市籴考”六卷,“土贡考”一卷,“国用考”八卷,“选举考”十六卷,“学校考”十四卷,“职官考”十四卷,“郊社考”十四卷,“群祀考”二卷,“宗庙考”十二卷,“群庙考”六卷,“王礼考”三十卷,“乐考”二十四卷,“兵考” 十六卷,“刑考”十六卷,“经籍考”二十八卷,“帝系考”七卷,“封建考”十卷,“象纬考”十二卷,“物异考”一卷,“舆地考”十四卷,“四裔考”八卷。卷首并有“凡例”十六则。是书所记始于清开国时的天命之年 (1616),止于乾隆五十年(1785),是一部记载清前期社会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书。其内容较《清朝通典》更详细,分类更细致,使用也方便。其细目较《续文献通考》略有增删,如田赋考增加了八旗田制,钱币考增加了银色银直及回部普儿,户口考增加了八旗壮丁,土贡考增加了外藩,学校考增加了八旗官学,封建考增加了蒙古王公等,市籴考则删除了均输和买和籴,选举考删除了童子科,兵考删除了车战等,这些根据清代制度的变化而所做的修改,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当然与清代乾隆时所修的其它“几通”一样,书中也多有重复、混乱之处。是书原为《续文献通考》的一部分,其编修始于乾隆十二年 (1747),乾隆二十六年才提出另编是书,故名《清朝文献通考》,以示区别。是书目前通行的本子也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清朝文献通考》影印精装二册。

文摘

文摘

仁义之人,人不易而人也。人则仁义,仁义则人。不人不仁,不人不义。不仁不人,不义不人,人亦禽兽也。仁义之人,人不易而人也。必以仁为广居,而又必广其居以象仁。自旦至昼,必好仁,必为仁,必恶不仁,必不牿亡于旦昼所为之不仁。必以义为正路,而又必正其路以象义。自旦至昼,必好义,必为义,必恶不义,必不牿亡于旦昼所为之不义。人之情则然也,人之才则然也,人之良心则然也,人之远于禽兽则然也。斯仁人也,斯义人也。自旦而昼,自昼而夜,气自冲然而广,气而仁也。气自毅然而正,气而义也。非禽兽之气也,气而人也。气以充乎其才者也,才以干乎其情者也,情以畅乎其心者也。心以宅乎仁,由乎义,以仁义乎人者也。

东林语录

东林语录

凡四卷。日僧卍山道白撰。全称卍山禅师住东林寺语录。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册。系由湛堂超然所编之东林前录卷上、卷下,与三洲白龙所编之东林后录卷上、卷下集录而成。内容包括前录之小参、茶话,普说、法语、直赞、铭、杂着、偈颂、西游草、东归草等,以及后录之法语、小佛事、赞、记、序、跋、诗、西游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