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瘦菊

朱瘦菊
  • 姓名:朱瘦菊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上海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朱瘦菊,生卒年不详,电影编剧、导演、小说家。笔名:瘦菊、说梦人、海上说梦人外号:长人。上海人。鸳鸳蝴蝶派作家之一。生平不详,只知其自小生长在上海,交游甚广,对上海社会情形十分熟悉。曾参加过旧派作家团体青社。曾以“海上说梦人”为笔名,发表长篇小说《歇浦潮》、《新歇浦潮》、《新歇浦潮》、《金银花》、《此中人语》、《残粉剩脂录》等。1920年与但杜宇和管海峰等人先后创办上海影戏公司、百合影片公司。1924年担任《电影杂志》编辑,并编写电影剧本《弃儿》和《采茶女》。


海说梦人,即是朱瘦菊先生的笔名,《歇浦潮》洋洋一百回,曾在上海《新申报》连载大五年之久,至1921年5月出版全书在当时许多写上海这个"十里洋场"众生相的社会暴露小说中,它是最出色最畅销的一部作品.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1944年的一次介绍自己怎样写小说的座谈会上说:"我是熟读<红楼梦>的,但也曾熟读,《老残游记》《醒世姻缘传》《海上花列传》《歇浦潮》《二马》《离婚》《日出》."她所举的八种作品,前四种作于清代,后四种作于民国.《二马》《离婚》是老舍写的,《日出》是曹禹写的《歇浦潮>则是朱瘦菊先生所著,可见它对后来中国文坛的影响之深远.现在我们重读它,对于加深对旧上海旧社会的感性认识,扩大视野,了解历史不无裨益.也许这就是朱瘦菊先生大作的魅力所在。


1925年创作《采茶女》《弃儿》等电影。剧本, 编导《前情》《风雨之夜》影片,并组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任总经理兼编导.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是由冯振欧创办的大中华公司和吴性栽创办的百合公司。1925年合并而成,朱瘦菊任总经理吴性栽任董事长,冯振欧任董事.是中国早期较具规模的私营电影制片企业.主要创作人员有编导陆洁,史东山,王元龙,朱瘦菊,姜起凤,邓基铎等.演员有黎明晖,阮玲玉,周文珠,汤天绣,王元龙,王次龙,王征信,谢云卿等.五年中共拍摄各种题材故事片《小厂主》《透明的上海》《美人计》《王氏四侠》《爱国魂》等50多部,1930年并入联华影业公司。

朱瘦菊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长篇科幻小说。 该书于1864年10月25日首次出版。《地心游记》是作者长篇科幻小说集“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漫游”的其中一部。小说讲的是一个坚定果敢,具有献身精神的科学探险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同他的侄儿阿克赛和向导汉恩斯按照前人的指引,在地底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艰辛跋涉,进行科学探险的故事。 在小说中,凡尔纳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巧妙地穿插在小说的情节及对人物的刻画上,在向读者描述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的同时,展示了曲折生动、饶有趣味的情节。

柔肠一寸愁千缕

柔肠一寸愁千缕

《柔肠一寸愁千缕》是民国才女庐隐的一部散文随笔集。 庐隐的创作生涯很短,但其思辩才识相当健全,文学创作体悟非常,在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涉猎也相当广泛和深入。她提出了妇女独立获取人生价值的必要,也提出了文学对历史进步应起推动作用及革命之于文学的重要性等看法。 文如其人,《柔肠一寸愁千缕》展现出她的豪爽、朴实、倔强和她的独特的温柔。她无掩盖地暴露她的思想感情,她无顾虑地摊开矛盾、爱憎。从她作品中,可以寻到她“游戏人间”的踪迹,可以看到是怎样“玩火”,可以听出一个挣扎在时代车轮辗轧下的女性的怨诉与哀吟。

中国古典文心

中国古典文心

《中国古典文心》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问与人生的巅峰之作,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精准详实地记录,并珍藏了六十多年才公之于世。这部著作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学问与人生融会贯通,把人生、文章融为一体,把学文与学道、作文与做人放在同一高度,使读者不仅在学问、写作、知识等方面得到启示,也可以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方面得到裨益。它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蕴含着现实的人生哲理,洋溢着诱人的艺术魅力,闪烁着生活智慧的火花。在博大的中国文脉中,传承古典文化的精华,启迪当下生活的提升。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敦煌本]

道教经典。十卷。成书于南北朝。《正统道藏》所收残本,仅存其第七卷《中和品》(有注)。(1)P.2990。卷五《善胜还国品》,存五十四行。(2)P.2560。卷六《开缘品》,存一百行。(3)P.3341。卷七《中和品》,存二百三十三行。(4)S.6310,P.2474、2326,S.3722。卷八《显真戒品》四件,除重复共约二百三十七行。(5)P.2750、2430,S.4561、9523。卷九《无极九戒品》四件,存一百三十行。(6)卷次不详者有:P.6241、2343、2391、2445,S.107,Дх.517、901、2768。共计约六百十八行。此经托道君为天师张道陵演说道教义理、科戒及道法。每讲完一段,辄说偈一首。其教义内容颇受佛经影响。

诊家正眼

诊家正眼

诊法著作。明李中梓撰。二卷。中梓有《内经知要》 已著录。李氏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主,兼采各家之说,参以己见,于崇祯十五年 (1642) 撰成此书。原刻本已散佚,后由其门人尤乘加以增补,收入《士材三书》 中。卷一四十七篇,主论脉学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并择叙望、闻、问三诊。卷二两篇,以四言歌诀形式主论二十八种脉象,并对高阳生《脉诀》 进行辨误,末附 “脉法总论”。对王叔和、朱震亨、滑寿、李时珍等诸家脉学理论,予以研讨,并有发挥。对脉象描述生动形象,辨析精详,文字简要,颇为后世所重,流传较广。有康熙六年 (1667) 大盛堂刻本,光绪十三年 (1887) 上海江左书林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辛弃疾词集

辛弃疾词集

宋代词集,作者辛弃疾。五卷,补遗一卷,该书收录了辛弃疾的《汉宫春》、《满江红》、《水调歌头》等词。在唐宋词史上,辛弃疾历来以豪放著称。而“豪放”既体现为由题材、意境、情感等有机结合所呈现的创作风格,又体现为一种放笔快意、摆脱束缚的创作个性。 辛弃疾在词体写作上如此全方位、大尺度的出位与突破,无怪乎时人评曰:“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为通行既久、已成习套的词体开出新境,使词的创作摆脱羁绊,进入自由的境界,从而带来了宋词繁荣发达、多姿多态的昌盛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