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樵

- 姓名:孙樵
- 别名:字可之,一作隐之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孙樵(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晚唐著名文学家。字可之,一作隐之。自称家本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代袭簪缨。藏书五千卷,常自探讨,得之真诀。提笔入贡士列,于时以文学见称”。大中九年,登进士第,此后“从军邠国,忝历华资,久居兰省”。广明元年,黄巢军攻入长安,僖宗奔避岐陇。樵应诏赴行在,迁职方郎中。时以右散骑常侍李潼有曾闵之行,前进士司空图有巢由之风,樵有扬、马之文,故诏称为“行在三绝”。樵长于古文、乃韩派古文之继承者。自谓“尝得为文真诀于来无择,来无择得之于皇甫持正,皇甫持正得之于韩吏部退之”(《与王霖秀才书》,下引同)。其论文刻意求奇,谓“储思必深,摛词必高。道人之所不道,到人之所不到,趋怪走奇,中病归正。以之明道则显而微,以之扬名则久而传”。主张“词必高然后为奇,意必深然后为工”(《与友人论文书》)。其文颇有针砭时政弊病者,如《复佛寺奏》反对宣宗大兴佛寺,以为“残蠹于民者,群髡最大”,建言“已复之髡,止而勿复加,已营之寺,止而勿复修,庶几天下之民尚可活也”,其《书褒城驿壁》一文,则“恨所在长吏不肯出毫力以利民”(《梓潼移江记》);而《书何易于》则赞扬勤政爱民之清官何易于,揭露封建官场赏罚不公之弊病。储同人评其文“幽怀孤愤,章章激烈。生于懿、僖,每念不忘贞观、开元之盛,其言不得不激。按其词意渊源自出,信昌黎先生嫡传也”(《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五引)。其所作文本甚多,中和四年,樵曾“检所著文及碑碣书檄传记铭志,得二百余篇,藂其可观者三十五篇,编成十卷”(《自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经纬集》三卷,《郡斋读书志》卷四所记同,今已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著录有《孙樵集》一○卷。今存南宋蜀刻本《孙可之集》一○卷。《全唐文》编其文为二卷,录存于卷七九四、七九五中。生平事迹见其《自序》、《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卷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
孙樵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生五大问题
原名《情操与习尚》,系法国小说家安德烈·莫罗阿的伦理学著作。傅雷的中译本于1936年商务印书馆初版,收入“文化生活译丛”。本书1986年由三联书店根据初版再次排印发行。全书7万余字,正文由5篇演讲组成,即论婚姻、论父母与子女、论友谊、论政治机构与经济机构、论幸福。作者在原序中指出:“人类之于配偶于家庭于国家究竟如何生活,斯为本书所欲探讨之要义。”本书的特色“是盖现世之人本主义论,亦二十世纪之道德论也。”作者认为婚姻是建筑于本能之上的制度,其成功须有意志、耐心、相互的接受及容忍,才能形成美妙的坚固的情感。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也是如此。真诚的友谊是在高尚的情操指导下的,具有坚定信仰的人士间的知己。幸福乃系把心中自有的美点传达给外界事故的一种精神状态。本书论及的诸种观点对当今的伦理学研究仍有裨益。
父子之间
现代短篇小说集。周文著。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9月1日初版,列为“良友文库”第10种。收短篇小说7篇:《弟弟》、《一家药店》、《冬天到春天》、《热天》、《一天几顿》、《投水》、《父子之间》。这些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四川城乡的生活实际。其中《弟弟》是凭吊之作,描写主人公对亡弟的深切追悼。《冬天到春天》(初载1935年1月 1 日《文学》第4卷第1期)描写青年学生秀青对自由生活和爱情的热烈追求,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精神束缚和奴役,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新旧两种思想意识的冲突和斗争。《父子之间》原名《午前》(初载1935年9月16日《文学季刊》第2卷第3期),描写一桩发生在父子之间的荒唐故事:儿子荀福全为还赌债而索取父亲的钱财,父亲却长期暗霸着儿媳,他们一方面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大打出手,另一方面却把共同的矛头对准穷苦的佃农。作品揭露了剥削阶级的腐朽生活和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
国学丛刊序
王国维是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在今天很多人眼中似乎是旧学问的代表人物,因而也留给很多人一种抱残守缺的老古董的印象。然而事实上,王国维为学极为博通而“新潮”,善于吸收西方的方法论和新知识,比如写过有关西方逻辑学的“辩学”,写过探讨能量守恒定律的“势力不灭论”,甚至他的二重证据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考古学方法的影响。因此,真正的学者应该是博览周知,不拒中西古今,同时也知道博观约取,摭优为我所用的。王国维这篇“国学丛刊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自己学问的知行原则与方法,值得后辈学人学习。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
南宋学者程端蒙、董铢制订的理学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守则。程端蒙(1143~1191),字正思,号蒙斋,江西鄱阳人。董铢(1152~?),字叔重,人称槃涧先生,江西德兴人。《学则》共18条,基本上是对朱熹的许多箴言和铭记的概括与发挥。起首两条规定了学生在朔望(每月初一、十五)和晨昏应举行的仪式,末条是关于惩处的办法。余皆为学生律己、待人、接物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其中,讲日常生活行为的有八条:“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必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出入必省”,对学生的衣食住行、谈吐举止,以及容貌视听都作了繁琐的、缺乏生机活意的具体规定。讲学习的有五条:“读书必专一”、“写字必楷敬”、“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修业有余功,游艺有适性”。讲待人接物的有两条:“相呼必以齿”、“接见必有定”。朱熹曾为《学则》作跋,向师长们推荐,认为如能依此训导学生,就能培养出有德性、有成就、能为封建帝王服务的优秀人材。
尼赫鲁传
《尼赫鲁传》由连士升所著,是一部深入剖析印度现代史上重要人物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佳作。尼赫鲁作为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在印度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尼赫鲁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的贵族出身,接受良好教育,到投身印度独立运动,历经多次牢狱之灾,始终坚定地为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奋斗。在政治舞台上,尼赫鲁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信念,带领印度走向独立,并致力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他积极推动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科技与教育,努力提升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连士升以细腻的笔触和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刻画了尼赫鲁复杂而多面的性格。他既有政治家的果敢与智慧,又怀揣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热爱。书中不仅展现了尼赫鲁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决策与行动,还深入探讨了他的思想理念对印度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对印度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希望了解现代政治人物成长历程的人士,《尼赫鲁传》都能为其打开一扇深入了解尼赫鲁及印度那段重要历史的大门,是一本兼具学术价值与阅读趣味的传记作品。
须摩提菩萨经
有二译:一为西晋竺法护译,一卷。一为秦罗什译,一卷。皆为大宝积经妙慧童女会第三十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