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

胡志明
  • 姓名:胡志明
  • 别名:
  • 性别:
  • 国籍:越南
  • 出生地:义安省
  • 出生日期:1890年5月19日
  • 逝世日期:1969年9月2日
  • 民族族群:

胡志明(越南语:Hồ Chí Minh,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越南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前越南劳动党中央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义安省(今义静省)南坛县人。出身于教师家庭。原姓阮,童年名阮必成,青少年时名阮爱国。因从事革命活动,曾用阿三、李瑞、王山而、胡光、陶九、宋文初等化名。1943年改名胡志明。早年在顺化普通中学上学,当过教师、海员和杂役。1911年底以海员身份出国考察,遍历法、英、美、德、阿尔及利亚、刚果等国。1915—1917年侨居英国。1917年后长时间居住法国,参加法国社会党。1919年代表越南爱国者向凡尔赛和会递交请愿书,要求各协约国承认越南民族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自决权。1920年12月出席法国社会党都尔大会,会上该党分裂,他赞成第三国际路线,加入法国共产党。1922年与法属非洲殖民地爱国者共同创立法国殖民地各民族联合会,任该会机关报《劳动报》主任兼总编辑,结识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的周恩来等人。1923年6月到莫斯科,在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年10月出席农民国际会议,当选殖民地常务委员会委员。1924年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就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发言。后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同年12月陪同孙中山的政治顾问米·鲍罗廷到广州,任翻译。1925年6月以心心社为基础创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同时,在黄埔军官学校举办特别政治训练班,为越南培养革命干部;并与朝鲜、印度尼西亚、马来亚和印度等国爱国者共同组织东亚被压迫民族联合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离开广州去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返莫斯科。1928年出席布鲁塞尔反帝同盟会会议;任共产国际东南亚代表。


1930年2月3日,代表共产国际在香港召开三个越南共产主义组织统一会议,建立越南共产党。同年10月改名印度支那共产党。在越南发动武装起义失败,被缺席判处死刑。1931年6月在香港被英当局逮捕,1933年春获释。1935年7月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后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进行革命工作。1938年从苏联到延安,与毛泽东会晤。1941年2月首次回国,在高平省北坡建立机关,为总起义作准备。5月19日主持党中央第八次会议,确定民族解放是越南革命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并创立越南独立同盟,当选主席。自此领导越南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抗日反法斗争。1942年8月再到中国,被国民党政府广西地方当局逮捕,经周恩来委托冯玉祥将军营救,于1943年9月获释。在狱中撰《狱中日记》诗歌集一部。


1945年8月,领导越南人民取得八月革命胜利。9月2日,在河内巴亭广场50万人庆祝大会上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任临时政府主席。法国殖民者再度入侵越南后,领导越南人民进行抗法战争(1945—1954),并取得胜利。1946年3月在越南第一届国会当选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兼任总理至1955年。1951年2月印度支那共产党将越南的党组织改为越南劳动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51—1969)。60年代领导越南人民进行抗美救国战争,直至逝世。毕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坚持与中国友好。无家室,兄妹早亡。著有《胡志明选集》、《为了独立自由、为了社会主义》等。

胡志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漂泊的记录

漂泊的记录

短篇小说集。胡也频著,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旧中国一切愚昧、落后、野蛮、残杀的社会生活图画。这些作品的可贵在于尖锐地提出并揭露了畸形社会中的严重问题,为旧中国的畸形面作了真实的写照。有反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于中国人民的残酷的剥削和血腥的镇压的;有揭露封建宗法制度对于人们思想的毒害的;有揭露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下“国民性”的堕落的;还有从病态人物的变态心理去写出社会的畸形的等等。

孔北海集

孔北海集

一名《孔少府集》。诗文别集。一卷。汉孔融撰。初刊于明崇祯间。孔融,字文举。生于汉元嘉三年(153年),卒于建安十三年(208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今山东寿光)相,时称“孔北海”。又迁少府,亦称“孔少府”。性刚直,直言敢谏,但政治上较保守,后为曹操所杀。原有集九卷,已佚。《孔北海集》为明末人张溥所辑。《孔北海集》一卷,共收诗文三十六篇,其中诗八首,文二十八篇。融曾官北海相,文辞锋利简洁,为时人称道。著诗、颂、碑文、议论、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等多篇。其集至宋已佚,今本系明人所辑,得36篇。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乾坤正气集》本。

全后汉文

全后汉文

《全后汉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06卷,是一部后汉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后汉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书法正传

书法正传

十卷。书论。清代冯武撰。武,字窦伯,别号简缘,江苏常熟人。其父知十,从父班,号钝吟。班以书法名当世,武受其学,善书。前四卷选辑元明人论著,以确立执笔、用笔、用墨、结体的规范。其序为:陈绎曾《翰林要诀》、周伯琦所传《书法三昧》、李溥光《永字八法》、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第五、第六、第七卷为纂言上、纂言中、纂言下,纂录魏晋唐宋元明诸大家的论书精华,率皆技法名篇。第八卷为书家小传。第九卷为名迹流传。第十卷附从父冯班之《钝吟书要》。全书所辑,体现了“用笔”、“结体”、“多见佳帖”的原则,不录浮词空论,实为“求其明白,简易,深切无隐”。对文中有未显语处,易使学者猜臆之而不当。经其注解或加按语,明晰原意,疑问则可冰释。对晋唐以来历代书学名家及其他专著中散见的有关楷书的论述,尽量辑录,资料搜求之多,足资参考。书成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近人余绍宋以为武之所辑,不录空泛之词,兼出其心得以相印证,足供学者参习。是一部比较完备的楷书技法理论集刊。此书有康熙年问世豸堂本、乾隆年间杨岱重刊本、道光年间文渊堂将此书与吴绳年《端溪砚志》合刊为《书法端溪》本、同治年间嘉兴大魁堂本、日本松山堂本、扫叶山房石印本、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世界局局本,近年有北京中国书店将此书与《图绘宝鉴》合刊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人人文库》本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年《中国书学丛书》崔尔平点校重排本。

轩岐救正论

轩岐救正论

综合类著作。明萧京撰。六卷。京字万舆,别号通隐子,福建人。曾游宦楚、蜀间。因髫龄秉弱,而留心医药。成书于崇祯十七年(1644)。卷一为医论,凡论藏府、病机、治法等,每有独到见解。卷二为四诊正法,主要论脉,次及望色、闻声、问证等,多宗《内经》、仲景、叔和及崔紫虚、滑伯仁、李濒湖等,而力辟高阳生脉诀、王宗显捷径之谬。卷三为药性微蕴,收药百余味,详辨其虚实之用,或广泛引用各家文献,深入阐明药性,或结合临证应用,论述药理。卷四为伤寒门医案。卷五为杂病门医案上、下,分列治验医案,详列病情、治则、方药,并分析论述医理。卷六为医鉴、病鉴,列当时医者及病家之陋习,并举轩岐正法、医学大要以矫之。本书流传甚少。据自序知初刻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但未见著录。清康熙间,其子萧震重刻,现为罕见本,一九八三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以影印,并加前言、目录,收入《中医珍本丛书》。

观世音经笺注

观世音经笺注

佛经笺注,丁福保均步趋王逸注《楚辞》、李善注《文选》的前例,于经文每句之下注解字词义据,疏通文句大意。但这本《观世音经笺注》毕竟是观世音菩萨应化的典籍,丁氏于此之外,还增注了一些史书中的灵验故事,连同卷首的《观世音经灵异记》一并附上。《观世音经笺注》原为丁福保创办的医学书局所出的《佛学丛书》当中的一种,民国七年铅字排印出版。道崇法师根据此本,重新加上了规范标点。钟锦先生再校一遍,并将丁福保的《畴隐居士自述》和印光大师的《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九通作为附录。因为前者涉及印光大师对丁福保笺注的评价,后者可以了解丁氏的生平,对于我们阅读丁福保居士的佛经笺注,有些参考价值,所以一并附后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