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洪

- 姓名:惠洪
- 别名:字觉范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江西筠州新昌(江西宜丰)人
- 出生日期:1071
- 逝世日期:1128
- 民族族群:
惠洪(1071-1128)宋代诗文家、画家、释子。字觉范。江西筠州新昌(江西宜丰)人。俗姓喻(一说俗姓彭)。后又改法名为德洪,宋代文献(如《能改斋漫录》等)径称他为洪觉范。年仅14岁,父母并亡,依三峰静禅师为童子。元祐四年(1089),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得度,依宣秘禅师。4年后辞之南归,又依真净禅师于庐山。真净迁石门,惠洪又跟从他,前后共7年。年29,游东吴,次年游衡岳。后退居金陵,又为清凉寺僧。大观中入京师,以医道识张商英,又往来于郭天信之门。政和元年(1111),张、郭得罪,惠洪也配流朱崖。宣和五年(1123)才得释归。
惠洪工诗能文,兼善画梅竹。与苏轼、黄庭坚为方外之交。崇宁三年(1104)春,黄庭坚谪宜州途中,过湘江,惠洪入舟陪送。黄庭坚赠诗说:“韵胜不减秦少游,气爽绝类徐师川。”可见对他很器重。他的诗,清新有致,出入于苏黄之间,在元祐、熙宁诸人后,挺然自成一家。如他暮寒归山,见白鸥而作小诗:“剩水残山惨淡间,白鸥无事小舟闲。个中着我添图画,便是华亭落照湾。”(《舟行书所见》)字字坦夷,句句清新。但他往往好为绮语,且诗歌内容偏狭,不免为病。他的词情思婉约,也颇受时人推重。著有《石门文字禅》30卷。又有《冷斋夜话》10卷,杂述见闻而论诗者居多。别有《天厨禁脔》3卷,专论诗格。
猜你喜欢的书
周易解题及其读法
钱基博撰。民国二十年(1931)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为王云五主编《国学小丛书》中的一种。凡七章,第一至六章为绪论及《周易》解题、作者、先秦诸子引《易》、汉以后《易》学、《周易》本子;第七章《周易之读法》,为书中重点,分四事简说:一曰《明易之学》,二曰《读易之序》,三曰《籀易之例》,四曰《说易之书》。全书大旨,盖欲略述《易》学之基本问题,以导引初学者入门。
吴鞠通医案
医案。清吴瑭撰。四卷(一作五卷)。瑭有《温病条辨》已著录。吴氏上宗《内经》、《难经》、张仲景、叶桂之旨,结合临床治验,对温病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约二十万字。是书按病分类,卷一为温病、伤寒,卷二、三为杂病,卷四为妇、儿科。每种病下载案例若干则,反映出吴氏证治规律与特点。书中温病医案可与《温病条辨》相印证;伤寒、杂病、妇科、儿科医案,可与《温病条辨》中的“解产难”、“解儿难”等篇相呼应。有一九一六年木活字《裘氏医学丛书》本,一九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北中国
《北中国》是萧红的短篇小说,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内战风云笼罩着整个中国,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之际,萧红惦记在新四军的弟弟张秀珂和呼兰家人,以短篇小说<北中国>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它不仅仅是一篇应时的宣传团结抗日、反对分裂的政治性文章,而且是一首生命将尽、倾诉思乡之情的悲歌,是家族史的梦魇叙事。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萧红就选取了人生中最有价值的家和国的两种具象,以几近败落毁灭的情节,对战争的反人类性进行深刻的思考。在《北中国》中,萧红以人物于人物之间、人物自身的心理、思想文化和行为的三重矛盾冲突结构全篇,上演了一场国与家的悲剧。
女三字经
清代兴国朱浩文星源撰。光绪二十六年(1900)听雨堂刻本。专为教育妇女恪守封建道德品行而作的女子训教书。全书包括叙议意、女道章、妇道章、母道章、懿范章等五章。仿效宋代《三字经》体例,以三字句白话文形式,训教女子要三从四德,做贤妻、良母、孝女、节妇,告诫人们女子一生下来就要教诲她学礼法、守闺房、少出门,“七八岁,讲伦常,十岁后,做女工,刀剪缝,蚕织事,无不通”;“十四五,将做媳,门内事,件件精,露头面,人贱轻”;“十八九,出嫁时,一切事,父母命,莫差错,谨顺从”;对待丈夫要“视为天,一切事,听夫婿,义最重,职当全,夫怒责,忍吞声,不生育,劝纳妾,休嫉妒,丈夫死,女要守,死事小,失节大;”要妇女“事翁姑,首敬顺,不并立,言必从”。总之要女子“讲三从,说四德,能终身,为准则”。在懿范章中,还列举众多“女范”、“妇范”、“母范”,要妇女效仿。《女三字经》三字一句,对仗工整,押韵顺口,节奏明快,便于记诵,在民间流传很广。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一部经在这个般若时里边说的。论到五时八教,这属于别教,是般若时;第四般若时,也就是第四时。在这个四教里边,属于别教。佛说的般若部,有六百多卷。这《金刚经》,是六百多卷里边其中的一卷。 讲起般若部,这个《般若经》非常重要。怎么显出它的重要呢?佛说这个般若部的时候,用了二十年;二十年说般若,在这二十年说了六百卷的《般若经》。最后,佛说过这样一句话,说这个《般若经》,将来大兴于震旦;震旦就是中国。
解深密经白话文
法相宗所依“六经”之一。唐玄奘译。五卷。内容是对深奥隐密的大乘经义理进行论释。共分八品:(1)序品,说唯识之境;(2)胜义谛相品,说一切诸法事相;(3)心意识品,说阿赖耶识;(4)一列法相品,说三自性;(5)无自性相品,说三无性和三时教;(6)分别瑜伽品,说唯识的禅观;(7)地波罗蜜多品,说修行的阶位和途径;(8)如来成所作事品,说修行的果位。异译本有三种: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相续解脱经》一卷;北魏菩提流支译《深密解脱经》五卷;南朝梁陈真谛译《解节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