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普愿

- 姓名:南泉普愿
- 俗姓:王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郑州新郑
- 出生日期:748
- 逝世日期:834
- 民族族群:
南泉普愿(748~834)唐代僧。郑州新郑(河南开封新郑)人,俗姓王。十岁,受业于大隗山大慧,苦节笃励,勤勉奋发。大历七年(772),就嵩山会善寺暠律师受具足戒,研习法砺律师所唱创之相部律宗。未久,游诸讲肆,听楞伽、华严等经,又通达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之玄义。后参谒江西马祖道一,有所省悟。贞元十一年(795),于池阳南泉山建禅宇,三十余年不出山。太和(827~835)初年,应众请出山。由是,学徒云集,法道大扬。一日,东西两堂争猫儿,师乃对大众说(大五一·二五八上):‘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中无有能应对者。师乃斩猫,以截断学徒之妄想。故有‘南泉斩猫’之语,脍炙人口。太和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示寂,世寿八十七。世称南泉普愿。有语录一卷。法嗣有从谂、昙照、师祖等十七人。[宋高僧传卷十一、景德传灯录卷八、联灯会要卷四、五灯会元卷四、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二、禅宗正脉卷三]
南泉普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滇缅公路上的人们
本书以中国西南两个家庭为切入点,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修筑滇缅公路的艰苦历程。两个普通家庭就是战时中国的缩影,他们因修筑滇缅公路——这一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事件,而发生命运的巨变;从而生动刻画了日军侵华对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创伤,以及中国人民万众一心、顽强抵抗的爱国精神;更深刻缅怀了那些为建造滇缅公路而光荣牺牲的人们。
茶说
明代茶书,黄龙德撰,1卷。黄龙德明代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仅见于徐《徐氏家藏书目著录》。
蒙斋笔谈
二卷。旧题北宋郑景望撰,实为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撰。叶梦得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晚居乌程弁山,撰有《岩下放言》三卷,成书之初,未有刻本。明代商维浚刻版《稗海》丛书,收有《蒙斋笔谈》二卷,署名湘山郑景望撰,其文与《岩下放言》基本相同,只是删去数十条。清人厉鹗作《宋诗纪事》,谓郑景望,湘山人,生于元丰、元祐间,有《蒙斋笔谈》。考书中所称作者仕履及其著述,皆与叶梦得相合,其书为剽取《岩下放言》无疑,只是删其十分之三四,且颠倒其次序,重新编排而已。又考宋史,并无郑景望之人,景望乃永嘉郑伯熊之字,见于陈傅良《止斋集》中。郑伯熊登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官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太子侍读、国子司业、宗正少卿等,以学行闻名,精于古人经制治法,为永嘉学派著名学者,不会删取他人著述以为己著。厉鹗《宋诗纪事》载郑伯熊诗于四十七卷中,又载郑景望诗于三十七卷中,以郑伯熊、郑景望为二人。或许后人删除《岩下放言》以为《蒙斋笔谈》,托名为郑景望,亦未可知。是书虽为伪作,然节取《岩下放言》,记述经史百家之说、遗闻轶事、风俗习惯,间杂道言佛理等,亦颇多可取,足资参证。今传本不一,《稗海》、《笔记小说大观》等丛书作二卷,《古今说海》、宛委山堂《说郛》、《学海类编》等丛书作一卷,《旧小说》 收入四则。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王羲之书法著作
华严圣可禅师语录
清代德玉说、光佛等编写的书籍,共五卷。卷一收住重庆府巴县华严禅院语录——一上堂、住重庆府报恩禅寺语录——上堂、再住华严院语录——上堂;卷二收上堂;卷三收晚参、机缘;卷四收拈古、颂古;卷五收杂录。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五册。
教外别传
凡十六卷。明代黎眉(郭凝之)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四册。本书系黎眉探究禅之奥妙、佛祖之本源,搜集机缘之语要,以举扬祖师之宗乘。并揭示五家之本源、各派家风,令参禅学道之士认识各自面目,高扬祖灯。本书计收四一○人之机缘,佚名者三十八则。汉月法藏、密云圆悟、雪峤圆信等,皆为之作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