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沃尔夫

- 姓名:托马斯·沃尔夫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北卡罗来纳州
- 出生日期:1900年10月3日
- 逝世日期:1938年9月15日
- 民族族群:
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Clayton Wolfe,1900年10月3日-1938年9月15日), 美国小说家。沃尔夫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1900年生于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毕业于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在哈佛大学获得剧本写作硕士学位,后在纽约大学任教。教学生涯一直持续至1930年。1924年秋天,他曾远赴欧洲寻找写作素材。1925年8月,他遇到了艾琳·伯恩斯坦—一位戏剧服装设计师,两人遂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爱情。1926年7月,沃尔夫开始创作后来名为《天使,望故乡》的小说,当时他们正在英格兰旅行。1927年底,著名的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做出大胆的决定,打算出版他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天使,望故乡》。在整个出版过程中,编辑珀金斯对该作品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和调整,两人也在此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部小说出版后大受欢迎,评论界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一切既出乎沃尔夫的意料,也使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提升。1930年3月,托马斯·沃尔夫获得古根海姆基金后前往欧洲,在欧洲游历了一年。他返回纽约后,移居布鲁克林区,并在那里继续写作。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日夜奋战,创作了大量中、短篇小说,完成了长篇小说《时间与河流》及《网与石》的大部分书稿。1935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从死亡到清晨》。由于多种原因,沃尔夫于1937年同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中断了合同,并与哈泼兄弟公司签约。长期以来,编辑爱德华·阿斯威尔一直对沃尔夫十分仰慕,于是欣然承担了沃尔夫作品的编辑工作。1938年初,沃尔夫感到身心疲惫,遂决定外出旅行。不幸的是,他在旅途中染上了肺炎,于1938年9月15日病逝。
他创作于大萧条时期的作品描述了美国文化的变化和多样。他以“百科全书式”的人生探索和复杂情感世界,显示出超越南方地域文化特征的思想和精神内涵。 他的作品充满作者的主观感受,以暗示和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感染读者,形成了自己别具特色的风格。代表作有《天使,望家乡》、《时间和河流》、《珠网和 岩石》、《何不能再回家》等。1938年沃尔夫去世后,威廉·福克纳将他列为他们那一代最好的作家,而将自己列在了沃尔夫的后面。“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也将沃尔夫视为自己的文学偶像。
猜你喜欢的书
悉达多
《悉达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1922年在德国出版,通过对主人公悉达多身上的两个“自我”——理性的无限的“自我”和感性的有限的“自我”——的描写,黑塞探讨了个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永恒的人生境界的问题。《悉达多》讲述了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伽摩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玻璃球游戏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主人公约瑟夫·克纳西特是个孤儿,被卡斯塔利恩宗教团体收养。他聪明、刻苦,后来被送进卡斯塔利恩最高学府——瓦尔特泽尔学院,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专心从事学术研究,掌握了历史上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的精华——玻璃球游戏的真谛,最后当选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是克纳西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地位的提高,逐渐不满足于这个脱离现实的精神王国里的生活。他认为在这样的象牙之塔里不可能为人民做出贡献,于是决定离开卡斯塔利恩,到现实中去用教育来改造世界。可是他刚刚向新生活迈出第一步,就和他的学生一起在湖水里淹死了。小说批判了资产阶级知识界脱离现实的倾向,但克纳西特新的理想并无科学依据,他的死象征这一理想的破产,作者无力为改造世界提出切实可行的途径。
丘祖垂训文
邱祖垂训文。本文是邱祖训导门人的话。能够皈依玄门是难得的机缘,应当好好把握,遵守玄门的法度,根据个人的缘法深浅按照三乘之法修行;倘若作奸犯科,必然受到神灵的追责。《邱祖垂询文》旨在整顿道教教风、维护道教信仰的神圣性与淳正性,在当世和现代社会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是对广大慕道、修道之人的勉励和警训。
法书论
一卷。书论。唐代蔡希综撰。希综,天宝年间书法家,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希逸、希寂之弟。希综工翰墨。是编自述家世及前代书家之书学渊源,其要旨则归本于论用笔。共计五段,一、述家世。其家历世皆传儒素,尤尚书法,自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至第四兄缑氏主簿希逸、第七兄洛阳尉希寂,皆有时名为世所重。二、追叙诸家授受渊源。述及大篆、隶书、楷法、八分、章草之始兴,历数了自周宣王至东汉期间五十余位书家,结语赞曰:“若盛传于代以为贻家之宝,则八体之极是归乎钟、蔡,草隶之雄是归乎张、王,此四贤者,自数百载来未之逮也。”三、引右军、蔡中郎之论,议用笔之法。言欲须先“适意任情,”次须“正坐静虑,随意所拟,言不出口,气不再息,则无不善矣”。四、历述钟繇、右军学皆大成之经验。钟繇从师学而精思,三十余载,行坐未尝懈怠,寝息间,“画其被,皆为之穿”。用功若此。右军习字,尤重心意,“书之为意,取类非一”。求字字意殊,骨气雄强,爽然飞动,终得其精妙。评曰: “是知学成非一师之能致,非好奇博艺之士,不能有知。”五、议下笔之法,曰:“夫始下笔,须藏锋转腕,前缓后急,字体形势状如虫蛇相钩连,意莫令断。仍须简略为尚,不贵繁冗。至如棱侧起伏,随势所立。大抵之意,圆规最妙。其有误发,不可再摹,恐失其笔势。若字有点处,须空中遥下掷,其势犹高峰坠石。”盛赞古之君子张伯英、张旭、崔长史、蔡伯喈等硕学多闻,笔力精深,“匪直禄取一朝,故亦誉流千祀”。统观全篇,所论多杂采诸家之言,无甚深诣。有《书苑菁华》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等。
书品
一卷。书法品评著作。南梁庾肩吾撰。与齐梁间谢赫《古画品录》、钟嵘《诗品》、沈约《棋品》等,构成了“品”文化现象。编载自汉至梁能真草者一百二十八人,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各分上中下,共为九品。如上之上品三人,为张芝、钟繇、王羲之;上之中品五人,为崔瑗、杜度、师宜官、张旭、王献之等等。每品各系为论,而以总序冠于前。论列多有理致,不失先民典型。每品各系以短论,评论其书法艺术上的成就,而以总序冠于前。有《法书要录》本,明刊《宝颜堂秘笈》本、《说郛》本,明汲古阁刊本,《续百川学海》本,明何允中刊《汉魏丛书》本、《四库全书》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光绪刊《汉魏丛书》本、《砚北偶钞》本等。
开悟之旅
以开悟为主要目标,综述公案的参究。在铃木大拙看来,公案参究是一种求悟的手段,是现代禅修的要件,更是禅学能够延伸到今天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铃木大拙在书中重点论述了公案参究与禅悟、念佛之间的关系,以及公案参究对禅悟的促进作用等。铃木大拙对于禅悟的见解,是对参禅者进行的透彻提点,依此修习,可以拨云见月,廓然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