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仪

- 姓名:陈仪
- 别名:字子翙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文安(今河北文安)人
- 出生日期:1670
- 逝世日期:1742
- 民族族群:
陈仪(1670—1742),清代畿辅(相当今京津冀)治水的代表人物。字子翙[huì],号一吾,文安(今河北文安)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进士。雍正三年(1725年),畿辅“被水者七十余州县”。陈仪辅助怡贤亲王允祥(见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治水,主张“治水先从低处下手”,“欲治直隶之水者,莫如扩达海之口”。在其后数年中,“畿辅七十余河疏故、浚新”,经陈仪勘定的占十之六七。雍正四年,陈仪以“翰林院侍读(学士)带管天津同知事务”,并“护理(允祥总理的)水利营田(府)印务”,允祥的公文、奏稿“皆出仪手”。雍正五年,畿辅设水利营田管理机构,分四局,陈仪主管“天津局,统辖天津、静海、沧州暨兴国、富国二(盐)场”的水利营田工程,并兼管文安、大城等地的堤工。雍正八年,允祥逝世,陈仪调任“丰润诸路营田观察使”。他先后在天津等地筑围开渠,引潮灌溉。在丰润、玉田等地营治水田。直到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罢职回京,他仍关心畿辅水利,先后撰著《治河蠡测》、《四河两淀私议》、《永定引河下口私议》等文。他还参加过雍正《畿辅通志》河渠水利等方面的编修工作。
陈仪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见闻札记
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散文和故事集。初版时欧文化名“杰弗里·克雷翁”(法语:“铅笔”的意思)。本书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幽默和抒情结合在一起。其中最著名的是《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两篇故事,皆取材于荷兰移民的古老传说。瑞普·凡·温克尔是个游手好闲的懒汉,饮了仙酒,一觉睡去,醒后已过20年。正是“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周围现实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在独立战争中获胜,建立了共和国。可是摸不着头脑的瑞普却仍旧称英王乔治三世陛下的臣民。这个人物的名字在美国已成了普通名词,用来表示懒惰和因循守旧。《睡谷的传说》写一个怕鬼的乡村穷教师爱上一个富家美女,正当自鸣得意时遭到“鬼”的袭击。原来这个“鬼”是他的情敌装的,永远打消了他对美人的痴心妄想。《见闻札记》中的故事也有写英国生活的,写美国印第安人习俗的。这些故事都具有浓厚的民间口头文学色彩,情节怪诞离奇,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乡言解颐
5卷,旧本不题撰人,自序末署“瓮斋老人”,据周作人考证,此书作者为李光庭,号朴园,宝坻人,其生平不详。此书自序作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时作者年已77,知其生于乾隆年间。本书共分为天、地、人、物4部,举凡天文、地理、人情、物态,均证以乡言俗语,每多涉笔成趣。如第2卷“山”条,引俗语谓敬仰之人曰金山,倚仗之人曰靠山,作者居间者曰保山,事已作成者曰好山。第3卷“婚姻”条,记与婚姻有关的俗语说;“乡人谓纳采曰下定,又曰下茶;谓纳吉曰通信,又曰送吉期;谓亲迎则曰大娶;谓入赘曰倒踏门;谓无子招婿者曰养老女婿;谓以女与人为继妻者曰填房;谓娶再醮之妇曰后婚;谓娶妾曰置偏房,又曰搭偏厦;谓男子有外交者曰走花道儿;谓妇人之不贞者曰半掩门”。这些民间俗语有许多今天仍然存在于口语中。本书还以很大的篇幅记述了作者故乡一带的百工技艺、商贾市肆、民俗民风及轶事琐闻等等,如第4卷“造室十事”条,列举了当地建房通用的打夯、测平、煮灰、码磉、上梁、垒墙、盛泥、飞瓦、安门、打炕共10道工序;“消寒十二事”条,一一记述暖砚、冰床、手炉、脚婆、菜窖、饭囷、支锅瓦、煤球、选炭、火锅、风斗、神仙炉等冬日必用物品,为研究当时的民俗及社会生活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园冶
中国古代园林美学理论专著。计成著。据计氏自称,此书定稿于崇祯四年(1631),梓行于崇祯七年(1634),原名《园牧》。除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外,一直未引起人们重视,直至近代才被发现和重视。《园冶》一书共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叠石”、“借景”十部分。在“相地”之前列有“兴造论”和“园说”。1931年收入《喜咏轩丛书》,1932年中国营造学社参照日本内阁文库藏该书重新校正出版。1956年城市建设出版社据中国营造学社影印本重印。
济生集
妇产科著作。清·王春亭撰。6卷。刊于1896年。分列保胎、保产、经带、胎病、产病、儿科六门,阐述妇女经、带、胎、产病因证治及妇婴保健,所论多采前人之说。附有验方134首。现存初刻本。
相宗八要
相宗八要八卷,据八要解序为明洪恩辑。1因明入正理论,冯梦祯序,佚名后序,2八识规矩颂,3百法明门论,4唯识三十论,5观所缘缘论,6真唯识量,7六离合释法式,8观所缘缘论释。唯收冯梦祯因明论题辞。
金刚经集注
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佛典注疏。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明成祖朱棣敕辑。四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注释书。汇集历代注释《金刚经》五十三家之说,故又称《金刚经五十三家注》。书首明成祖序云:“自唐宋以来,注释是经者,无虑数十百家。……朕夙钦大觉,仰慕真如,间阅诸编,选其至精至要,经旨弗违者,重加纂辑,特命锓梓,用广流传。”书前有《金刚经道场前仪》及《金刚经五十三家注解姓号目录》,书后有《金刚经道场后仪》。所录经文依梁昭明太子分目,开为三十二分。书成后即刊行。明正统三年(1438)又重刊施印。其后又多次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