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仪

陈仪
  • 姓名:陈仪
  • 别名:字子翙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文安(今河北文安)人
  • 出生日期:1670
  • 逝世日期:1742
  • 民族族群:

陈仪(1670—1742),清代畿辅(相当今京津冀)治水的代表人物。字子翙[huì],号一吾,文安(今河北文安)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进士。雍正三年(1725年),畿辅“被水者七十余州县”。陈仪辅助怡贤亲王允祥(见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治水,主张“治水先从低处下手”,“欲治直隶之水者,莫如扩达海之口”。在其后数年中,“畿辅七十余河疏故、浚新”,经陈仪勘定的占十之六七。雍正四年,陈仪以“翰林院侍读(学士)带管天津同知事务”,并“护理(允祥总理的)水利营田(府)印务”,允祥的公文、奏稿“皆出仪手”。雍正五年,畿辅设水利营田管理机构,分四局,陈仪主管“天津局,统辖天津、静海、沧州暨兴国、富国二(盐)场”的水利营田工程,并兼管文安、大城等地的堤工。雍正八年,允祥逝世,陈仪调任“丰润诸路营田观察使”。他先后在天津等地筑围开渠,引潮灌溉。在丰润、玉田等地营治水田。直到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罢职回京,他仍关心畿辅水利,先后撰著《治河蠡测》、《四河两淀私议》、《永定引河下口私议》等文。他还参加过雍正《畿辅通志》河渠水利等方面的编修工作。

陈仪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保幼新编

保幼新编

儿科著作。不分卷。明无忌先生撰。约刊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首论运气、病源和胎热、初生危证、惊风、丹毒、腹痛等小儿急症治法; 次论小儿内科,外科及五官诸疾百余种。每证详述治法、方药,多选简效易得之方。所录三关脉法及察声、形等诊断原则,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周易

周易

儒家经典之一。简称《易》,亦称《易经》。“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义。相传周人所作,故名。一说“周”为周密、周遍、周流之义。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为占卜之用。旧传伏羲画卦,文王作辞,说法不一。其萌芽期可能早在殷周之际。《传》包括解释卦辞、爻辞的七种文辞:彖、象、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其中彖、象、系各分上、下。共十篇,统称“十翼”,旧传为孔子所作,实系战国或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周易》以八卦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对后世封建社会的哲学思想影响极大。《十三经注疏》中收入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智覃正禅师语录

智覃正禅师语录

1卷,清最正说,尚能,尚莹等编,末附助缘耆德。上堂小参示众法语像赞拈古偈颂杂着。

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说六度经

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说六度经

亦称《僧伽和尚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僧伽和尚为唐中宗时泗州普照王寺(后更名为普光王寺)僧人,逝世后被时人视为佛陀供养。经文以僧伽和尚自述的口吻,自称已轮回世间无数劫,教化众生,因阎浮提众生多作恶业,不信仰法,故今欲涅槃。待后与弥勒同时下生,救度善缘。经中自称本居于东海,后离本处至西方教化众生,被称作释迦牟尼佛。又从西方胡国来生于阎浮提。谓涅槃后舍利愿安放于泗州。经中称今后救度六种人:一、孝顺父母,敬重三宝;二、不杀众生;三、不饮酒食肉;四、平等好心,不为偷盗;五、头陀苦行,好修桥梁并诸功德;六、怜贫念病,布施衣食,极(拯)济穷无。并将这六种人接入所设佛国。本经在中国历代经录中均未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载,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菩萨戒本宗要

菩萨戒本宗要

律学著述。唐代新罗僧太贤撰。一卷。述说《菩萨戒本》(即《梵网菩萨戒本》)的宗旨大意。开为三门:(1)申经意门;(2)能所成门;(3)修行差别门。此戒本以“宗心”为本,认为只要发心得菩萨戒,就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菩萨戒与比丘戒之不同,在于“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在“修行差别门”中,明十重四十八轻戒,认为菩萨戒以“意地为本”,以“修福捨智”、“弃大向小”、“先自后他”、“有亲怨想”为“根本重”。此书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洛叉陀罗尼经

洛叉陀罗尼经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此经说洛叉陀罗尼,并谓若受持此陀罗尼,如同持洛叉(十万)诸佛名,可灭无量重罪,得大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