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祁

- 姓名:宋祁
- 别名:字子京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安陆(今属湖北)人
- 出生日期:公元998年
- 逝世日期:公元1061年
- 民族族群: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京。安陆(今属湖北)人,后徙雍丘(河南杞县)。生于北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卒于仁宗嘉祐六年(1061)。天圣二年(1024)与兄庠同登进士第,奏名第一,太后以为弟不可在兄之先,置第十,时号“二宋”。释褐复州军事推官。改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明道元年(1032)为殿中丞。召试授直史馆,再迁太常博士,同知礼仪院,按试新乐。预修《广业记》。迁尚书工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权三司度支判官。上疏主张去“三冗”(冗官、冗兵、僧道),节“三费”(道场斋醮、寺观、使相节度)。徙判盐铁勾院,同修《礼书》。以天章阁待制判太常礼院、国子监,改判太常寺。出知寿、陈2州,入为知制诰,权同判流内铨,迁翰林学士,提举诸司库务。改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修《新唐书》列传。出知毫、定、益、郑等州。《新唐书》成,迁左丞、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群牧使,卒,谥景文。
宋祁诗受西昆派影响较深。称颂杨亿“以雄浑奥衍革五代之弊。”(《石太傅墓志铭》)对刘筠的“钩深缔情”(《座主侍郎书》)尤为钦佩。其诗主要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人生感慨,与主张“文以明道”的石介等人不同。王士禛说:“予观宋景文近体,无一字无来历,而对仗精确,非读万卷者不能。”(《带经堂诗话》卷1)四库馆臣称其诗“博奥典雅,具有唐以前格律”(《四库全书总目》)。大致不脱西昆体的习染。所作《长安道中怅然作》3首,“皆工妙逼唐人”(《瀛奎律髓》卷3)。佳句如“青史有人讥巧宦,黄金无术治流年”。(《把酒》)“香归密房尽,红入燕泥干。”(《残花》)亦工丽可喜。其散文创作足以名家。尝称“文章必自成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笔记》卷上)。《雁奴后说》、《舞熊说》、《西斋休偃记》为其代表作。《全宋词》录其词6首。〔玉楼春〕《春景》:“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词意警策,张先因而称他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37引《遯斋闲览》)。〔鹧鸪天〕(画毂雕鞅狭路逢)为一名偶然相逢的宫女而作,都下传唱,达于禁中,仁宗皇帝即以此女归之。(《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3)一生著述甚多,有《益部方略记》1卷、《笔记》3卷,并存。《宋景文集》150卷(一说100卷)已散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62卷,补遗2卷。日本天瀑山人所刻《佚存丛书》收有宋残本32卷。另外如《太乐图》2卷、《广乐记》65卷等,均佚。
猜你喜欢的书
洞玄灵宝左玄论
洞玄灵宝左玄论,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隋唐道士所作。敦煌道经P2390抄本及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七已引用此书。从《三洞珠囊》引文看,原书至少应有十三品。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其中第四、第五品,分为四卷,收人太平部。前二卷为第四品《正真无上上仙大道金刚见品》,叙修持「正真无上上仙大道」之法。谓此大道分大小二乘,大乘先修慈悲,后入空观,小乘先修空观,后修慈悲。大乘因大果大,乃上仙之道。小乘修持诸观法,包括有观、生观、死观、老观、两观、外观、理观、事观等等。后两卷为第五品《无上上三十六部经王品》,解释三洞三十六部道经旨义,其说亦涉及修持慈悲、空观。
说呼全传
小说。清“半闲居士、学圃主人同阅。”卷七、卷八改题“培杏居士、学圃主人同阅”,卷九改题“半痴道人戏编,笔耕老叟加点”。作者无考。十二卷四十回。书叙宋仁宗时,忠孝王呼必显之子呼守勇、呼守信,因右丞相庞集之子庞黑虎强抢民女,将他打伤致死。庞集为了报仇。献女媚君王,呼家遭满门抄斩,死三百余口,仅守勇、守信逃亡。呼守勇得包拯庇护,乔装成绣女闯过刀兵关,得退归林下的王汝南,妻之以女王金莲。后又逃去属金莲生子取名延庆,长大后至新唐国寻父。后呼守勇被民女凤姑及山寨大王赵虎臣夫妇相救,击败追兵,并与凤姑结婚。呼延信自太华进香到太行山叩见佘太君,得杨家将救护,来到西羌,与定天山寨主女儿齐月娥擂台结情,配为夫妻。后呼延庆长大,母子偕同去新唐国寻守勇,路过西差与月娥相认,呼必显显圣嘱儿辈赴京上坟。呼守信即携侄儿延庆与儿子延龙、延豹扮作乞儿到京上坟,见呼王坟石碑上写着“奉旨剿除反贼呼必显狱囚坟”,便将碑打碎,口骂庞妃,庞集将呼延庆拿获,绑赴法场,幸被包拯得机放走。其时凤姑所生碧桃、梅仙二女亦来上坟,一家相认。后得复仇,庞妃想借机杀害养在八王府内的太子,得碧桃姊妹相救,被留八王府中。呼延庆投新唐拜见父亲守勇及异母兄弟延寿,值狼主比武招亲,被招为驸马。后与庞军大战得胜,入京见八王陈情,八王代呼面君,仁宗听八王与包拯之奏,缢死庞妃,革去庞集官职,召呼家将上殿,降旨加恩,重建功臣府,祭坟慰忠魂。庞集亦被呼延庆枭首伸冤雪恨。有乾隆己亥(1779)全阊书业堂刊大字本,又乙亥宝仁堂本、嘉庆乙亥(1815)全阊书业堂翻刻本。
世要论
一卷。三国魏桓范 (?—249)撰,清马国翰辑。桓范,字元则,沛国人。正始年间官拜大司农,后被司马懿杀死。《隋志》法家有 《政要论》十二卷,《旧唐志》作 《代要论》十卷。在一些著作中引用《世要论》文字时,又称它为 《政要论》、《桓范新书》、《桓范世论》、《桓公世论》、《桓子》、《魏桓范》、《桓范论》、《桓范要集》等。《世要论》是桓范摘抄 《汉书》,结合自己的看法写成的。马国翰从《北堂书钞》、《初学记》、《艺文类聚》、《文选注》、《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得二十七节 《世要论》 内容,合成一卷,定名为 《世要论》。马国翰将其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续四库全书提要》也有介绍。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
全一卷。唐代圭峰宗密撰。又作裴休拾遗问。内题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内供奉沙门宗密答裴相国问。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系对唐宰相裴休之问,由宗密叙说初期禅宗诸派之沿革、言教之深浅得失等、内容初标‘裴休相国问’,次标‘宗密禅师答’,次为本文。本文不分章节,但略可分为以下三段:(一)述诸宗由来,(二)说诸宗教旨,(三)批判诸宗教旨。其中诸宗由来略示慧融(法融)之牛头宗、神秀之北宗、慧能之南宗、神会之荷泽宗、道一之洪州宗等传承,而主张以荷泽宗为禅宗之正统。更为明了其传承,举如下之系谱:达磨、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会、智如、南印,并附记诸师之嗣法。此外,略示北宗(附无相之净众宗、无住之保唐宗)、洪州宗、牛头宗、荷泽宗之教旨,对前三宗加以短评。至于批判教旨,初以不变与随缘论诸宗,总结(卍续一一○·四三七下):‘若认得明珠是能现之体,永无变易(荷泽)。但云黑是珠(洪州宗),或拟离黑觅珠(北宗),或言明黑都无者(牛头宗),皆是未见珠也。’更示荷泽宗之立义,次以顿悟与渐修论诸宗,以显明荷泽宗顿悟之意。
大忏悔文略解
一卷,清书玉略解(依驹本印),夫欲求生净域。先须洗浣身心。入圣超凡。必使根尘迥脱。所以如来。示忏悔之方。先德述修净之法。摄生之要。无逾此也。惟智者觉照愚者沉迷。故我本师见月老和尚。每于布萨之期。先令忏摩。然后说戒。
十不二门指要钞
凡二卷。北宋四明知礼(959~1028)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乃注释湛然之十不二门,为后世天台正统教义之重要典籍。唐代湛然曾着玄义释签,解释法华玄义之本门十妙与迹门十妙。另又刊行‘十不二门’,以阐释迹门十妙之‘解’、本门十妙之‘行’,两者同等重要,不可独偏。此外,另有山外派之注释书。四明知礼撰写指要钞即在批判山外派之解说,而强调十不二门之重要性。书中宣扬天台性具之说,尤主张观法之对境不仅有真心,且有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