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尔巴茨基

- 姓名:舍尔巴茨基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前苏联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66年8月30日
- 逝世日期:1942年3月18日
- 民族族群:
费奥多尔·伊波利托维奇·舍尔巴茨基(Fyodor Ippolitovich Shcherbatskoy 或 Stcherbatsky,1866年8月30日-1942年3月18日),俄国印度学和佛教学家,印度哲学和藏学文献家。1884年入彼得堡大学,师事梵语学者米纳耶夫(Мннаев),后又曾问学于米纳耶夫的高足奥登堡(Ordenburg);同一时期,他还曾从德国学者布劳恩(A.F.Braun)学习哥特语、古代北欧语、古代德国高地语;另外还研习过教会斯拉夫语等。1889年毕业。之后,前往奥地利维也纳师从印度学家比累尔(Baler)进修印度文学,攻读梵文经典波你尼(P.nini)的语法及法论和题铭学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列宁格勒大学教授,并且是伦敦皇家亚洲学会、巴黎亚洲学会和柏林东方学会会员。曾到印度实地考察,对大小乘佛学均有研究,在因明方面于1930—1932年间出版两卷本《佛教逻辑》,颇有影响。
1897年,他与奥尔登伯格共同创办了Bibliotheca Buddhica 图书馆,收藏珍贵的佛教典籍。从印度和蒙古旅行归来后,舍尔巴茨基于1903年出版了《后世佛教徒学说的知识论和逻辑学》第一卷(俄文)(第2卷,圣彼得堡,1903-1909年)。1928年,他在列宁格勒成立了佛教文化研究所。他用英语撰写的《佛教涅槃观》(列宁格勒,1927年)在西方引起轰动。随后,他又用英文撰写了主要著作《佛教逻辑学》(2卷,1930-32年),对佛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舍尔巴茨基在本国的知名度不高,但他流利的梵文和藏文却赢得了尼赫鲁和泰戈尔的钦佩。Debiprasad Chattopadhyaya认为:“舍尔巴茨基确实帮助我们--印度人--发现了我们自己的过去,恢复了我们对自己哲学遗产的正确认识”。《大英百科全书》(2004年版)称赞舍尔巴茨基是“西方最重要的佛教哲学权威”。
舍尔巴茨基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水心集
又作《水心文集》、《水心先生文集》、《叶适集》。诗文别集。南宋叶适撰。二十九卷。适字正刚,自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淳熙进士,官至兵部、工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开禧三年被劾归乡,苦心笔耕十六年,著成《习学纪言》,哲学思想上独立成派,卒谥忠定。其文风严谨踏实,“在南宋卓然为一大宗”,其诗竭力练字琢句,不乏佳品。原有集二十八卷,拾遗一卷,别集十六卷,是集为明正统中黎谅所编,卷一奏机,卷二表状,卷三至五奏议,卷六、七古诗、五言律诗,卷八七言律诗、绝句,卷九至十一记,卷十二序,卷十三至二十五墓志铭,卷二十六行状、谥议、青词、疏文,卷二十七书启,卷二十八祭文,卷二十九杂著。散文以政论著称,上孝宗、光宗、宁宗三札,分析缜密,论述条贯,详于辨理,证以经史,表现锐志改革、积极备战的强烈愿望。其诗“早已精严,晚尤高远”。有《四部备要》本。《四库全书》本题《水心集》,《四部丛刊》本题《水心先生文集》。另有《永嘉丛书》本,附“补遗”一卷和《别集》十六卷。一九六一年中华书局出版刘公纯等点校本,题名作《叶适集》。
阴符枪谱
原系抄本,唐豪藏。1936年经唐豪校订印行。佚名氏作序称此谱为“山右王先生”撰。唐豪考证此“王先生”即作《太极拳论》之山右王宗岳。其枪诀及高下、左右、刚柔、虚实、进退、动静、阴阳、粘随诸理,基本上都与王宗岳之《太极拳论》相合。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王先生在洛阳,曾以此谱示作序者。后来两人又相遇于开封,王先生决定以其数十年之心得“公诸天下”,于是将枪法集成为诀,明其进退变化之法,乃请作序者写了序言。
南岳总胜集
据《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可知,为宋道士陈田夫撰。原3卷。《道藏》本仅1卷,盖是中卷。述南岳宫观及部分神仙。
宋史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496卷,旧题元脱脱撰。书中所录内容从宋建隆元年(960年)起到宋祥兴二年(1279年)止,记载了两宋320年的历史。元至正三年(1343年),元翰林国史院组织宋史局撰修。 由右丞相脱脱及阿鲁图等为督总裁官,欧阳玄、揭奚斯、张岩起等38人,据宋历朝实录,国史、会要、宝训及《东都事略》、《皇朝编年备要》、《中兴小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长编》、 《三朝北盟汇编》、《契丹国志》、《大金国志》、《西夏事略》、《金陀粹编》等别史,于至正五年(1345年)修成。计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卷首列“凡例”5项,说明修改的要点。全书体例完备,志15门,占全书三分之一,为正史中最多者;列传记载了2000余人的事迹,分立外国与蛮夷传;首创《道学传》,列朱熹等24人。该书有元代至正本、明代 成化本、清代乾隆殿本等版本。 改写者有,明代柯维骐的《宋史新编》、王维俭的《宋史记》、王洙的《宋史质》、清代陈英中的《宋史稿》、陆心源的《宋史翼》。 今人邓广铭的《宋史职官志考证》、《宋史刑法志考证》及聂崇歧的《宋史丛考》为订误之作。中华书局校点本为较好的版本。
审定风雅遗音
二卷。清史荣(生卒年不详)撰,清纪昀 (1724—1805)审定。荣一名阙文,字汉桓,又字雪汀,自号雪汀老人。鄞县 (今浙江宁波市)人。诸生。工诗,善书法。喜读注疏,精于小学。治学不阿附前人之说。著有《风雅遗音》、《李长吉诗注》等书。此书据孙鉴著《诗传补遗后续》定《朱子集传》原本有音未备,其音多后人妄加,故据集传与音互相考证,细加分辨,分为十五类:集传用旧训义而无音、集传有异义而不别为之音、音与传义相背、古今未有之音、声误、韵误、音误、误音为叶、误叶为音、四声误读、泛去四声之误、邶风注与某同之误、补音、叶音缺误及叶音志略。又附有经文误字、经文疑义、京本音切考异、释文叶韵纪原、吴棫韵补考异、集传相沿之讹、俗书相沿之讹、集传偶考、俗音订误,共计二十四类。其中,音与传义背,用旧训义而无音、集传有异义而不别为之音三类,辨论精审;误音、误叶、补音、俗音订误四类,亦多可取。其他则或分目太繁,或吹毛求疵,令人颇有眼花缭乱、未为平允之感。尤其于古音知之甚少,谬误颇多。且自为考异,以为舛误处,则动辄谩骂,既不客观,亦不冷静,非为治学之道。此书经纪昀审定。有畿辅丛书本、乾隆二十五年 (1760) 刊本、光绪五年 (1879)谦德堂刊本。
尊孟辨
三卷。续辨二卷。别录一卷。宋余允文撰。允文字隐文,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卒年不详。《尊孟辨》对宋代司马光、李觏、郑厚(字叔友)三家有关驳诘孟子的言论一一进行辨说,旨在推倒群疑,定孟子于一尊,故书名曰《尊孟辨》。另有《续辨》二卷,就王充《论衡·刺孟》及苏轼《论语说》(已佚)中与《孟子》异者辨之。原本残缺不全,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并补成完佚,正、续辨及《别录》俱在。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尊孟辨》七卷,前五卷即《提要》所言《尊孟辨》三卷者,后两卷即《续辨》。世本有北京大学藏清翰林抄本(正续辨、别录),上海馆藏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金山钱熙祚《守山丛书》本,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鸿文书局钱氏影印本,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古斋钱氏影印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