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洙

- 姓名:尹洙
- 别名:字师鲁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 出生日期:公元1001
- 逝世日期:公元1047年
- 民族族群:
尹洙(公元1001~公元1047年)字师鲁,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天圣二年进士,授绛州正平县主簿,历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应书判拔萃科试,知河南府伊阳县。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景祐中,范仲淹以言事贬官,洙上书言仲淹忠亮有素,自称与仲淹为党,愿与俱贬,坐是贬监郢州商税,徙唐州酒税。丁父忧,服除,知河南长水县。西夏战事起,大将葛怀敏辟为陕西经略判官。庆历元年,诸将败于好水川,以洙擅自发兵,降濠州通判,徙秦州。历知泾、渭、庆、潞州。坐以公使钱为部将偿债,贬监均州酒税。七年卒,年四十七。
尹洙为北宋古文运动先导,惩戒当时文风靡丽卑弱,继柳开之后,与穆修大力倡导唐代韩、柳古文,又得欧阳修协力相助,于是时文风一变,古文遂成文坛主流,韩琦称宋代文章“逾唐汉而蹑三代者,公之功为最多”(《尹公墓表》)。文章师法韩、柳,简炼而有法度,范仲淹谓“其文谨严,辞约而理精,章奏疏议,大见风采”(《河南集序》)。其学长于《春秋》,又喜论兵,为官往往从事于兵间,故其议论精密,切于兵机,《谏时政疏》、《叙燕》、《息戍》、《兵制》数篇,时人以为实救败之策,识见与西汉贾谊相上下(《习学记言序目》卷四八)。尹洙文集在宋时即屡经刊刻,故宋人记载其集卷帙各异:范仲淹《河南集序》称有集二十七卷(《隆平集》、《东都事略》同),《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著录《尹师鲁集》二十卷(尤袤《刊尹洙集跋》同),《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著录《尹师鲁集》二十二卷,又有《书判》一卷,《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尹洙集》二十八卷。今存《河南集》二十七卷,有明抄本、清初抄本(黄丕烈跋)、嘉庆十三年刊本、《四库全书》本等。《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二三○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五八一至五九○收其文十卷。事迹见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八)、《宋史》卷二九五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青春追忆
本书以白描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一群聚居在作家御木家中的五位身世不同的女子的青春爱恋与痛苦,展示了女主人公们细腻而委婉的情感世界,是一幅清新动人又略带伤感的生活画卷。
招远县续志
四卷。清陈国器、边象曾修,李荫、路藻纂。陈国器,道光年间任招远县知县。边象曾,道光间曾任招远知县。李荫、路藻招远县志,自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张作砺创修后,又已二百余年未经续作。陈国器莅任后,就集邑中绅士,倡议设局修志,分负采访之责,广搜佚文,博谘近事,历数月而续志成。《招远县续志》道光二十六年 (1846)刻本。全书四卷,志目为:星野仍旧、灾祥续、沿革仍旧、疆域仍旧、山川、桥梁附续、城池仍旧、公署续、学宫仍旧、祀典续、乡都、坊市附续、古迹仍旧、寺观仍旧、风俗仍旧、物产续、赋役续、封建仍旧、职官续、科贡、封荫、武科附续、人物续、列女续、仙释续、艺文续。此志体例、记事,全袭旧志,只增近事而已。然简陋芜杂。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全称《后续五虎将平南后宋慈云走国全传》,又名《后宋回龙传》,八卷三十五回。不题撰人,作者不详。最早刊刻为清嘉庆二十五年二友堂和素心堂刊本,此后尚有道光二十年坊刊小本,四美堂、维经堂、圆桂堂刊本,光绪二十一年上海书局石印本和宣统三年上海华英书局石印本。书演北宋神宗朝,左丞相陆云忠之子陆凤阳奉母命进京探父,恰遇右丞相庞思忠之子庞云彪强抢穷秀子王昭之女玉兰,陆上前阻止,失手打死庞云彪。陆丞相押子登朝,司马光、韩琦奏请开封府尹包贵审理。包贵系包拯继子,素称鲠直,受理此案,甚觉难办。乃先命夫人归隐本土,又赠银令陆公子逃亡,己则吞金而亡。庞相见其遗下奏本,劾奏陆相纵子行凶,即将此本焚去。陆相与庞相金殿相殴,误中神宗额上,神宗大怒,将陆相绞死,陆后贬入冷宫,兵部尚书寇元即致书高勇(高怀德之后)、郑成(郑恩之后)、呼延庆(呼延赞之后)、狄龙(狄青之后)、杨文广(杨宗保之后)五位藩王回朝保救陆后。陆后于冷宫中产下太子,寇元惧庞妃陷害,将太子抱归抚育,而以他人之女代之。
金花女
明代传奇剧本。作者佚名。未见明清诸家戏曲书目著录。写青州书生刘永,年少多才,娶金花女为妻。因家境贫寒,金花常遭兄嫂的凌辱。刘永欲赴试,金花向兄嫂借贷,不允。夫妇相偕入京,途中遇强人抢劫,金花投水。后2人遇救。金花返兄家,誓不再嫁,其嫂逼迫她上山牧羊。后刘永及第授官,途经金花女投江处致祭,不意在南山与她相会,夫妇团圆。这是潮调剧本,梨园戏、潮剧仍有此剧目。今存明万历间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明本潮州戏文五种》据以影印。
礼部志稿
一百一十卷。明泰昌元年(1620) 官修。卷首列名乃礼部尚书林尧俞等纂辑。《明史·艺文志》有俞汝楫《礼仪志》一百卷。据松江府知府揭荐生员俞汝楫纂修《礼部志书》公移,并礼部准聘赴局批文,则此书当出俞汝楫之手。本书曰《礼部志稿》,盖其草创初成,尚未定名之本也。本书主要记述明代礼部建制、设官、职掌,及有关制度。卷一至卷六为“圣训”,录洪武至隆庆之诏谕;卷七记建官建署;卷八记礼部总职掌;卷九至卷二十四记仪制清吏司职掌;卷二十五至卷三十四记祠祭清吏司职掌; 卷三十五至卷四十四记主客清吏司职掌;卷四十五、四十六记精膳清吏司及司务厅职掌;卷四十七至卷五十为历官表;卷五十一至卷五十五为奏疏,录与礼部事务有关者;卷五十六至卷六十三为列传;卷六十四至卷八十四记仪制清吏司事例;卷八十五至卷九十三记祠祭清吏司事例; 卷九十四至卷一百零二记主客清吏司事例; 卷一百零三为精膳清史司事例;最后七卷为总事例。全书叙述详赡,首尾贯通,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颇高。如所录“释菜”、“荐举”等诏旨,为《明实录》所未载;所记王妃冠服、百官常服,较《明史·礼志》为详; 所记大宴乐章,较《明史·乐志》为详;而录贡举起送之额,诰敕表章之式,较《明会典》为备;经筵传班员额,拾《明集礼》之所遗;朝觐赏赍诸制,可补《星槎胜览》西域行程之缺。不足之处,只所录案牍之文,稍显冗杂。有《四库全书》本传世。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
钱唐胡子浸云。问。于华藏单子曰。何谓道。单子曰。性是也。胡子疑焉。曰。修可废欤。单子曰。在璞之玉。匪剖弗见。在矿之金。匪炼弗纯。在缠之性。匪修弗显。必曰。性也。而可以废修也。彼芸芸者。熟无性耶。于是以灵峰老人所注南岳大乘止观。授于胡子而告之曰。修道之要。尽于大乘止观一书。而大乘止观之要。尽于转无尘智之一言。何也。心也者。万法之体也。华严云。三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首楞严云。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