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 姓名:李季
- 别名:字懋猷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平江县伍市镇
- 出生日期:1892年
- 逝世日期:1967年2月
- 民族族群:
李季(1892年-1967年2月)又名原博、卓之,字懋猷,号协梦、移山郎。中国共产党早期53名党员之一,是在中国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者之一,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人物。1915年,李季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科学习。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李季的思想迅速左转,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15位成员之一。在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前夕,李季忙于办理出国留学之事,1922年辗转进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1924年转入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后,李季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社会学教授。1929年,陈独秀、彭述之等在上海成立无产者社,并出版《无产者》月刊,主要登载托洛茨基的文章,后来被称之为托派。此时在上海的李季参加了这个托派组织。是年12月15日,参加了陈独秀组织的81人签名并发表的《我们的意见书》。1934年,李季宣布退出托派组织。此后,李季再也没有参加任何政治活动,而埋头翻译和著作。
著有《马克思——其生平、其著作及其学说》《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批判》(1931年)、《我的生平》(1932年)、《辩证法还是实验主义》(1932年)、《古史辨的解毒剂》(1946年5月)等,译有《社会主义思潮及运动》(1923年)、马克思《通俗资本论》(1926年6月)、莱姆斯《社会经济发展史》(1929年7月)、威廉·布洛斯《法国革命史(上中下)》(1929年9月)、恰耶偌夫《社会农业及其工作方法》(1929年)、《经济学批判》(1932年)、西门士A·H《美国社会势力的发展史》(1932年)、海尔博《妇女自然史和文化史的研究》(1932年9月)、《达尔文传及其学说》(1933年)、河上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933年)、莱姆斯《社会经济发展史》(1934年)、《马可波罗游记》(1936年)、《人类在自然界的特别位置》(1936年)、罗素《心的分析》(1947年2月)、《现代资本主义》(1936年8月)、《马克思恩格斯通讯集》(1957年)等。尤其是1926年12月出版的《马克思传》(上中下),约70万字,是他在德国留学时所作。该书把详尽介绍马克思生平与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融为一体,颇具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季、刘仁静于1950年12月21日在《人民日报》分别发表《李季的声明》、《刘仁静的声明》,对过去参加托派活动及脱党行为表示忏悔。此后,李季担任国家出版总署特约翻译,译出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
李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公墓
现代短篇小说集。穆时英著。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6月15日初版。收入的作品有《Graren“A”》、《公墓》、《夜总会里的五个人》、《黑牡丹》、《莲花落》、《夜》、《上海的狐步舞》、《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等短篇小说8篇。书前有作者作《自序》1篇。在中国现代新感觉派小说中,这部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重视主观感觉印象的追求与表现形式技巧的翻新、侧重心理分析和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以及醉心于塑造二重人格等艺术特征。出现于本集作品中最多的有两类人物。一类是那些闲得无聊的各色人,他们把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爱情、婚姻在内)都当作游戏,在他们看来,人生不过是玩弄别人和消磨日子而已。如《夜》中的“他”,“哀愁也没有,欢喜也没有”,只能在灯红酒绿、调情作爱中混时度日。《上海的狐步舞》中的富豪刘有德整日在一家豪华饭店内打牌鬼混,他的年轻姨太太则和儿子跟他要了钱,结伴去享受夜生活。本集中的另一类人物,是那些在生活的轨道上被压扁或挤出了轨道的人。《黑牡丹》中的舞女,为躲避舞客的奸污藏到一家别墅,后来只好以做别墅主人的妻子来摆脱那种疲倦、紊乱、不安定的生活。《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在这方面更具代表性。作品中的5个身份不同的主人公,在一个周末带着不同的苦恼同时来到一家夜总会,疯狂地跳舞,尽情地寻欢作乐,从疯狂中寻求刺激。但出门时,破产了的“金子大王”胡均益忽然开枪自杀,由其余4人把他送进墓地。小说从一个侧面,接触到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外衣掩盖下的黑暗、罪恶和痛苦。
野菜谱
一卷。明王磐撰。王磐,字鸿渐,号西楼,高邮 (今江苏高邮县)人。约生活于明正德、嘉靖年间。因江、淮之间连年水、旱,饥民多采食野菜充饥,王磐热心饥民因误食有毒野菜而丧命,便多方调查访问,写成《野菜谱》一书,供饥民们参考。《野菜谱》记录了六十多种野菜,且 “题下有注,注后系以诗歌,又绘图其下。其歌多寓规戒,似谣似谚,颇古质可诵。”这使得《野菜谱》成为一本通俗易懂的普及性读物,更加便于它的推广传播。除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存目之外,还有 《山居杂志》本、《三续百川学海》本、《说郛》本、《说郛续》本、及 《古今图书集成》本等。
节侠记
明代传奇剧本。许三阶撰。《远山堂曲品》著录。取材于唐人小说《裴伷先传》(见《太平广记》卷147)。写唐武则天时,太仆寺丞裴伷先,因反对武后称帝,立诸武为王,上书面陈得失,被廷杖1百,流放岭南。裴在南中娶流放官员卢用藏女郁金为妻,后携妻及岳母逃回。奸贼李秦授发现,即与左丞相武承嗣计议,将郁金及其母仍发回岭南,裴伷先改徙塞外。思摩可汗敬重裴伷先,将闺华郡主招之为婿。裴门客众多,声势浩大。李秦授又进谗言,武后尽诛杀塞外流人,裴几被害。后唐室中兴,裴伷先遇大赦,回朝为官,除去奸佞,合家团聚。今存《六十种曲》本。明许自昌对此剧稍作改订,仍名《节侠记》。有明崇祯间刻本行世,卷首载淳斋主人序,《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以影印。
春秋正传
三十七卷。明湛若水撰。陆氏认为,《春秋》乃“鲁史之文而列国之报”,与晋之《乘》、楚之《梼杌》属同一性质。所以治《春秋》者,“不必泥之于经,而考之于事;不必凿之于文,而求之于心。大其心以观之,事得而后圣之心,《春秋》之义可得”。可惜的是,“鲁史之文世远而久湮,左氏之传事实而未纯,其余皆多臆说耳。自三氏百家以及胡氏之传多相沿袭于义例之蔽,而不知义例非圣人立也,《公》、《穀》穿凿之厉阶也。”因此湛氏乃取诸家之说以厘正之,其书取名“正传”,意即正诸传之谬。其体例是先例经文,再以“正传曰”释义,然后引诸儒三传之说,最后以己意折衷断之,与刘敞《春秋权衡》一书之体例很相近。此书卷首有《正朔月数论》,认为“春王正月为周之春月,但《经》强调王字,可知尚有原因,盖夏商之余民各因其故俗,而列国或各建正朔以自异,容或有不同者。”其说颇近情理。现存明嘉靖刻本、清乾隆二十四年湛氏刻本。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最后如意轮根本,心,心中心,三咒印,与上二种同。
善思童子经
凡二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记载佛陀入毗耶离城乞食,至毗摩罗诘离车家,有善思童子,以其宿根所熏,献花礼佛,誓成菩提。佛陀乃为其说法,偈答往还,童子遂证无生忍。此外,西晋竺法护所译之大方等顶王经及梁代月婆首那译之大乘顶王经,皆为本经之同本异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