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载

杨载
  • 姓名:杨载
  • 别名:字仲弘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建宁蒲城(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271
  • 逝世日期:1323年9月15日
  • 民族族群:

杨载(1271—1323年9月15日)字仲弘,建宁蒲城(今属福建)人,后徙杭州。少孤,博涉群书,年四十不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管领系官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延祐初应科举,进士及第,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至治三年(1323)卒,年五十三。


他的文章深得赵孟頫推重,因而名动京师,《元史·儒学传》说:“其文章一以气为主,博而敏,直而不肆,自成一家言。”黄溍称赞他的文章“如长风怒帆,一瞬千里”。但他的散文已丧失殆尽。杨载讲究诗法,顾嗣立称“当时之论诗法者,以仲弘为首”,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更谓虞集得诗法于杨载。他是元诗四大家之一,被虞集誉为“百战健儿”。瞿佑曾亲见其诗稿,“字画端谨,而前后点窜殆尽,盖不苟作如是”,惟其认真,字句锻炼便见功力,明胡应麟摘元人五律,便选了杨载诗。他推崇汉、魏、盛唐诗歌,认为学诗应由此入门,说:“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瞿佑《归田诗话》对他的诗作甚为欣赏,认为其诗“沉雄典实”。他的各体诗中都有佳作,最为人传诵的是七律《宗阳宫望月》,这是他的成名之作,在当时分韵赋诗者中是“首唱”,又被人称为杨诗中的“绝唱”。七言歌行则写得雄浑流丽,《古墙行》、《梅梁歌》在当时就为人所推许,正见“百战健儿”的风貌。四大家之一的范梈对杨评价颇高,他序《仲弘集》说:“仲弘之天禀旷达,气象宏朗,开口议论,直视千古。每大众广席,占纸命词,敖睨横放,尽意所止,众方拘拘,己独坦坦,众方纡徐,己独驰骏马之长坂而无留行。……要一代之杰作也。”杨慎在《升庵诗话》中两次抨击杨载,那是因为他将《唐音》的编者杨士弘误作杨仲弘。在虞、杨、范、揭四家中,杨诗流传下来最少,因杨死时,其子尚幼,残稿流落,无人编次。今传诗集名《杨仲弘集》,八卷,另有《诗法家数》(四库馆臣认为此书系伪托)。生平事迹见《杨仲弘墓志铭》(《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三)、《元史》卷一九○、《蒙兀儿史记》卷一二○、《新元史》卷二三七。

杨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艾蕾

艾蕾

《艾蕾》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出自《意大利遗事》。《艾蕾》是一出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贵族小姐艾蕾与“强盗”尤拉相爱,遭到父兄的极力反对。不幸在一次战斗中,她的兄弟死于尤拉刀下。伤心欲绝的父母为斩断她与尤拉的情丝,把她送进修道院;而尤拉攻打修道院失败,为了逃避追究,远走他乡,失去了联系。在与情人生离死别,身处恶劣环境,十分痛苦的情况下,艾蕾自甘堕落,先花费重金贿赂,当上了修道院长,后失身于道貌岸然的主教。最后,因怀孕事发,被判重刑。当她听说尤拉率人前来解救她的消息时,留下一封长信,自杀身亡。这篇名作通过艾蕾这个大家闺秀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的门第观念是扼杀青年人幸福的凶手;伪善的教会,修道院是使人堕落的根源。

泪与笑

泪与笑

梁遇春著。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6月初版。为作者去世后由友人编成之随笔体散文集,收入作品22篇。前有废名、刘国平、石民作的三篇序,后有叶公超所撰跋。集内文章,多剖析内心矛盾痛苦,亦表现对于人生理想境界的热烈追寻。从首篇《泪与笑》始,即反复表述自己感悟人生的两种矛盾的情感:由对黑暗社会之愤慨而引发的各种笑声中感到的是无限的生之悲哀,而称“泪却是肯定人生的表示”,“眼泪真是人生的甘露”,并引果戈理的“笑里有泪”为同道。《一个“心力克”的微笑》、《又是一年春草绿》等篇,一再表述了这种笑里所渗透的悲哀。然而,作者珍惜自己的真诚,“尤其爱自己醒时流泪醉时歌这两种情怀凑合成的东西”(《破晓》),还有深挚的恋情,以及因爱人的离去而留在心头的难解的忧伤(见《她走了》、《苦笑》、《坟》等篇)。与这种“悲哀情绪”相关的,首见于对现实人生的强烈愤慨。《猫狗》称“上海是一条狗”,“狗可以代表现实的黑暗”,“北平却是一只猫,它代表灵魂的堕落”。在《春雨》等篇中,甚至为“在这个悲惨的地球上”竟然出现了“娇阳的春天”而惊异,认为只有黯淡的阴雨天才与人们的处境心态相谐。同时,其内心仍然渴望光明,希望能保持“颠扑不破的天真,同由世故的熔炉里铸炼出来的热情”(《天真与经验》)。故而喜欢在自由洒脱的旅途中观察世人不加掩饰的真相(《途中》),更希望生活如火焰般无拘无束,能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获得生气与趣味(《观火》)。进而热情赞扬救火夫不顾死生、舍己救人的高尚精神,赞美其生命的活泼矫健及内涵的丰富澄净(《救火夫》),亦欣赏知识分子如徐志摩者敢于“吻着人生的火,歌唱出人生的神奇”(《吻火》)。这些文字,都坦露出自我纯洁的心灵。“只有深知黑暗的人们才会热烈地赞美光明”(《黑暗》),作者爱憎鲜明,为文立意不凡,逞才使气,纵意放谈,在现实所激发的情感矛盾中探索人生,确有自己独到的见地,亦有不可或免的狭隘与偏执。

茶具图赞

茶具图赞

茶具专著。旧题审安老人撰,今考定为董真卿撰。成书于宋咸淳五年 (1269),有明代沈津 《欣 赏编全本》本、汪士贤 《山居杂志》本、孙大绶刊本、喻政 《茶书全集》等刊本。该书集绘宋代著名茶具12件,每件各 有赞语,并假以职官名氏,计有韦鸿胪、木待制、金法曹、 石转运、胡员外、罗枢密、宗从事、漆雕秘阁、陶宝文、汤 提点、竺副帅、司职方。此书可见古代茶具形制,其中铁碾 槽、石磨、罗筛等为宋时制造团茶专用,明朝已无这些器具。 该书有芝园主人茅一相序、朱存理后序,另有明正德六年 (1511) 沈杰总序。

重订温热经解

重订温热经解

温病学著作。1卷。沈麟(汉卿)撰,刊于1936年。作者认为不论伤寒温病,皆人身气化之为病,而人们论温热病,多不明经旨,误人不浅。遂本古圣医经以气化之理发明温热条文,以惠后学。卷末附有验案。本书现有民国间江苏沈氏铅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 本。

邪不压正

邪不压正

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威县冀南新华书店1948年11月初版。作品以下河村中农王聚财的女儿软英的婚事纠葛为线索,描写从1943年到1947年间的土改斗争,表现了农村各阶级在这个运动中的各种变化。美貌的软英由地主的走狗、流氓小旦作媒被迫与地主刘锡元之子、死去妻子的刘忠订立婚约。八路军来到后,刘锡元在斗争中气死。但王聚财因恐时局有变,抱着“看看再说”的态度,不敢贸然退婚。在土改运动中,小旦混入积极分子队伍,他与农会主席小昌一起以“挤封建”为名,扩大打击面,侵犯了中农的利益,王聚财也以与地主联姻的罪名遭到斗争。私心较重的小昌又企图通过小旦逼迫王聚财将软英嫁给自己14岁的儿子小贵。软英因想到小昌势大,小贵也不到法定结婚年龄,假装情愿而应承下来。幸好上级派来工作团,纠正了下河村土改中的“左”倾错误,软英才得以与自己心爱的小宝结婚。作者在《关于〈邪不压正〉》中谈到,作品的写作“意图是想写出当时当地土改全部过程中的各种经验教训,使土改中的干部和群众读了知所趋避”。

快士传

快士传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十六卷。题“五色石主人新编”。或以为作者即徐述夔。按此书日本享保十三年(即清雍正六年,1728)《舶载书目》已加著录,书当作于此前,故可断定作者非徐述夔。本书写主人公书生董闻的遭遇,有文字狱之祸,竟与作者自己后来的灾祸暗合,可谓奇事。书中写出了科举落榜文人的种种心态,表现出作者的一定胆识。同时,本书情节复杂,结构严谨,语言也较流畅,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