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楩

- 姓名:洪楩
- 别名:字子美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明嘉靖间钱塘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洪楩,字子美,明嘉靖间钱塘人。荫詹事府主簿,余事校刊。朱睦《万卷堂书目》著录有《洪子美书目》,可知其藏书之富。所居曰“清平山堂”,曾以此堂名刊刻《夷坚志》、《唐诗纪事》、《绘事指蒙》和《清平山堂话本》等书。
其祖父洪钟,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其父洪澄,正德五年(1510年)举人,官至中书舍人,翰林院侍制。他继承先祖书香门第的遗业,在其祖父洪钟“两峰书院”的基础上,购书藏书,扩大规模,在杭州城南的仁孝坊(俗称清平巷)构筑了“清平山堂”。后成为明嘉靖年间杭州著名的书坊。
家富藏书,藏书楼有“清平山堂”,编有《洪子美书目》。喜刻书,明嘉靖间刻印自编的《清平山堂话本》,又叫《六十家小说》60卷,分为《雨窗集》10卷,《长灯集》10卷,《随航集》10卷,《解闲集》10卷,《欹枕集》10卷,《醒梦集》10卷;主要收录宋元话本,这些都是收集了元明间的戏剧曲目,保存了大量宋元话本小说,为研究宋元时期文学和戏曲提供了少有的原始文献。还刻印有唐、宋、元各家文集多种和医学、养生等书籍数种。所刻之书,“校印颇佳,深于嗜古”。
洪楩除了藏书,还专事校刊,其校刊大都为宋元古籍,既精且多,深受读者珍爱。洪楩在“清平山堂”刊刻的书卷主要有:《唐诗纪事》八十一卷,宋计有功撰,清平山堂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刊本。《新编分类夷坚志》五十一卷,宋洪迈撰,嘉靖二十五年刊本。《医药摄生类八种》不分卷,洪楩辑,嘉靖二十五年刊本。《六臣注文选》六十卷,梁萧统撰,唐李善等注,嘉靖二十八年刊本。《蓉塘诗话》二十卷,明姜南撰,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刊本。《路史》四十卷,宋罗泌撰,嘉靖间刊本。《清平山堂话本》嘉靖间刊本,收宋、元、明话本小说共六十篇(故又称《六十家小说》)。所收话本,以宋、元话本为主,部分为明嘉靖以前的话本。宋、元话本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白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明清小说的繁荣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代的小说、戏曲具有深远影响。宋、元话本到了明中叶,多数已经散失,洪楩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在所知保存宋、元话本最多的一部小说。此小说现存二十七篇,保存了宋人话本十三篇、元人话本六篇、明人话本八篇,“天一阁”有残本收藏。例如,其中所收的宋人话本《西湖三塔记》,记载了宋代杭州的民间传说,与后世流传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互有影响和补充;《合同文字记》是最早民间流传的包公断案的故事;在《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一篇中,首次出现了猴精“齐天大圣”的形象,对明代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有极大影响。至于《董永遇仙记》,后世的戏曲、传奇都以它为蓝本。清平山堂刊书重视书籍的刊刻质量,精于校刊,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洪楩所刊刻的《路史》、《文选》,当时的文学家田汝成作序称其“得宋本重刊,校锥精致,逾于他刻,且文雅有足称者。”清末杭州藏书刻书家丁丙对洪楩的刻书评价甚高:“馀事校刊,既精且多。”是世所公认的精刻本。
洪楩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法兰柴思事件
一位失踪近一月之久的十六岁在校女生指称被法兰柴思大屋的主人——一对母女——所诱拐并强迫她做女佣,进而被软禁在法兰柴思。但当警察带这个女孩来法兰柴思指认时,这母女声称她们既不认识,也从未见过这女孩,但她却能准确地说出房间的格局,摆设,甚至这对母女的日常用品。一个谎言贯穿故事始终,但最终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舆论杀人”的力量。
黑桃皇后
短篇小说,普希金著。该小说的主人公格尔曼是一位军事工程师,有着强烈的欲望却丝毫不敢放纵自己。当他从赌友托姆斯基那听闻他奶奶安娜伯爵夫人“稳赢三张牌”的传奇故事时,表现出瞠目结舌进而心驰神往。他想要接近这位传奇的伯爵夫人以获取“三张牌”的奥秘,于是对伯爵夫人的养女暗送秋波继而信笺传情、制造偶遇,终于赢得了少女丽莎维塔的回应,在与丽莎维塔深夜幽会时借机潜入伯爵夫人房中,花言巧语哄骗不成便威逼利诱,以至伯爵夫人惊吓而死。伯爵夫人托梦告诉了格尔曼“稳赢三张牌”的秘密:三点、七点和爱司。格尔曼凭借三点和七点连续两天晚上获得胜利,但第三天因错压了黑桃皇后而彻底输掉了所有身家,最后精神失常,疯癫至死。
中国政治常识
《中国政治常识》是一本了解中国历代政治的入门读物,探寻中国政治“理乱兴亡”的必备书。吕思勉先生按照时间顺序,从上古至民国讲述中国政治体制的起源、演变,以独到的眼光深刻剖析了历朝历代更迭的根源及历代政治变革的得失、利弊。本书是了解中国五千年治乱兴衰的必读经典,百万读者认可的中国文化指南。
痰疬法门
清·李子毅撰。子毅字庆申,楚北斩水人,是书首列痰疬总论。大致谓轻微易治者,痰子也,迟重难愈者瘰疬也。次述痰疬鉴别法,外治法门,内治法门,禁用须知。如灯火,禁戒须知。如饮食、服药,宜忌物品。痰疬医案,末附杨梅验方、喉蛾捷诀等类。皆从先生平时所得经验,先辨原因,次详治法,终述医案,末附验方。文义简当,不感艰涩,与《疬科全书》合一刊行,相得益彰,诚医家之宝筏也。
枕中记
唐代传奇小说。1卷。沈既济撰。唐人陈翰《异闻集》已选入本篇,《太平广记》卷82即据以录入,但题作《吕翁》。《文苑英华》卷833引录,文字略有不同。《虞初志》、《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无一是斋丛钞》、《说库》、《晋唐小说畅观》、《旧小说》等丛书所收本篇,皆误题作者为唐人李泌。其实唐代李肇《国史补》下、房千里《骰子选格序》(见《唐文粹》卷94),都明确提到沈既济撰《枕中记》,应该是可信的。鲁迅《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唐人小说》都署为沈既济撰。故事叙一懂神仙术的道士吕翁,在旅舍与邂逅相遇的卢生谈笑。卢生感叹读了书不能为官,只能种地,深为个人遭遇遗憾。吕翁授一磁枕命其睡,当时店主还在蒸黄粱饭。卢生忽觉进入磁枕,数月后娶妻,一年后登进士第,接着升官,并有政绩,出征立战功,官至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被宰相忌妒,造语中伤贬官。3年后被召回,不久成为宰相,又遭同僚陷害,被捕时后悔为官,自杀未遂。数年后又被封为燕国公,5子、10余孙皆为官。卢生为官50余年,富贵至极,年过80而死。忽然醒觉,见店主蒸黄粱饭尚未熟,须臾之间经历一生。于是感慨人生如梦,再拜而去。此种宣扬道家人生观的故事源出于《幽明录》中的“焦湖庙祝”,但那个故事很简略。《太平广记》卷281“樱桃青衣”情节较曲折,但产生时间不一定比本篇早。沈既济把唐代官僚集团的互相倾轧、朝廷对外用兵、士人热衷功名、富贵人家重门第讲享受的种种社会现象浓缩在黄粱一梦中。后代戏曲、小说以黄粱梦为素材者都受本篇影响。它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
称赞大乘功德经
一卷,唐玄奘译。佛在宝华殿,德严华菩萨问:何等是新学菩萨恶友宜远离者?佛言无如乐二乘之人,宁堕地狱,不可起二乘之作意。次明谤大乘之罪,及释大乘之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