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

王绩
  • 姓名:王绩
  • 别名:字无功,号东皋子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绛州龙门
  • 出生日期:585
  • 逝世日期:644
  • 民族族群:

王绩(585-644),唐代诗人。一作王勣,误。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郡望太原祁县(今属山西)。隋大儒王通之弟。大业末,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因不乐在朝,乞署外职,除扬州六合县丞。以嗜酒妨职,屡被勘劾,托以风疾,弃官归里。隋末大乱,曾客游河北,依窦建德之中书侍郎凌敬数月。唐武德五年,以前官待诏门下省,特判日给酒一斗,时人号为“斗酒学士”。贞观四年,因其兄王凝得罪朝廷重臣,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遂托疾罢归。十一年,以家贫赴选,为大乐丞。未二年,又弃官还乡,隐居东皋。最后自撰墓志铭,忧愤而卒。绩清高自持,放诞纵酒,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文学上承继阮籍与陶潜传统,作品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借以排遣怀才不遇之苦闷,高情胜气,独步当时。诗风质朴清新,不染梁、陈诗雕琢浮华旧习。于当时所称独树一帜。明何良俊有云:“唐时隐逸诗人,当推王无功、陆鲁望为第一。盖当武德之初,犹有陈、隋遗习,而无功能尽洗铅华,独存体质。且嗜酒诞放,脱落世事,故于性情最近。今观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殊有魏、晋之風。”(《四友斋丛说》)所言最中肯綮。名作有《野望》、《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等。所著诗赋杂文二十馀卷,多散逸,友人吕才辑为《王无功文集》五卷,以今人韩理洲会校五卷本最为完备。《全唐诗》卷三七编其诗为一卷,卷八八二补一首。《全唐诗补编·补逸》卷一又补一首,《续拾》卷一补四○首。另《全唐诗》卷七六八于王勣名下收诗三首,其中《咏妓》一首见载于五卷本《王无功文集》卷三,题作《裴仆射宅咏妓》,可断为王绩作。另二诗,《全唐诗》卷四二又收为卢照邻作,是。隋唐期无王勣其人,显为王绩之误。《全唐文》卷一三一、一三二编其文近二卷。王绩又曾著《会心高士传》五卷、《酒经》、《酒谱》二卷,并注过《老子》,俱已散佚。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二、《新唐书》卷一九六本传及《自作墓志文并序》、王度《古镜记》、吕才《王无功文集序》。

王绩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最后一击

最后一击

全书情节设置比较传统:由一对双胞胎的出生,和分离作为开场。25年之后,双胞胎之一,即将成为巨富的约翰的举办了一个从圣诞节一直到主显节前夜的派对,邀请来11位客人。派对进行了一两天过后,一个陌生的老人死在了藏书房里,后来警察也一直没确认出其身份。派对继续着,每晚上,约翰都会收到神秘的包裹,里面放了一些奇怪的礼物,还附着一些诗,意思似乎想威胁他的生命。与此同时,约翰似乎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而且会奇怪地忘掉就在几分钟前和别人进行过的对话。然而艾勒里却发现约翰的双胞胎兄弟不可能在屋子里。第十二晚,约翰在卧室被杀,凶器是附着的卡片上所说的用来作为“最后一击”结束其生命的一把匕首。经过一番推理后,艾勒里似乎看清了一些真相,可是由于某种原因,他选择了沉默。案子就这样不了了之。直到27年后,一次机缘巧合,悬案又重回艾勒里的视线。经过一系列重访,他最终踏上了指认凶手之路。

絜斋集

絜斋集

南宋哲学家袁燮的著作汇编。因学者称袁燮为絜斋先生,故名。此书包括了袁燮的主要著述和他的主要思想。在此书中,袁燮将陆九渊既视作道德本源又视作知觉主体的“本心”着重引向伦理道德方面,说“人之本心万善咸具,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嗟来之食,宁死不受,是之谓本心”(卷八《跋八箴》)。他进一步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皆是“心”的体现:“心之精神洞彻无间,九州四海靡所不烛”(卷一《都官郎官上殿劄子》)。此书中袁燮从陆九渊的“心即理”观点出发,推出了“天人一理”的命题:“国无定论,人有离心,乖气所召,灾患必作,此恒燠所以应也。天人一理,随感而应,可不畏哉!”(卷三《论弭咎征宜戒逸豫劄子》)此书反映出袁燮除了学宗陆九渊以外,也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他接受了朱熹的道统观,认为:“(孟氏之后)岂无儒宗,然虽有求道之心,而未有得道之实……于是乎道统寝微,不绝如线,寥寥至于我宋,乃始有濂溪先生者,精思密察,窥见其真,得颜氏子之乐,潜养既深,蹈履既熟,乃笔之书,乃见诸行事。二程之学渊源于兹,遂以斯道师表后进,迄今学者趋向不迷,系谁之力,实惟先生复开其端,岂可忘所自哉!”(卷九《濂溪先生祠记》)《絜斋集》既是袁燮的主要著作,也是象山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原为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已佚。后据《永乐大典》所载得文章二百四十八篇,诗一百七十六首,成二十四卷,又以其子袁甫所作序附之,即成今本《絜斋集》。有珍柏木、闽覆本、杭缩本、甬江袁氏刊本等。

窑器说

窑器说

清代研究古代瓷器的专著。程哲撰。1卷。对历代名窑所出之瓷器进行了论述,是研究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资料。

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

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

古語道:百年風水輪流轉,千年田地到三村。這二句話,是說天下斷無不散之筵席,皇帝江山亦然。你想朱太祖牧牛童出身,跟隨郭子興東征西戰十六年,辛苦打成大明江山,奄有天下,定鼎南京。後來傳位於長孫简文,被燕王弒篡,遷都北京,一傳再傳。那一個不想學秦始皇萬世基業?然而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萬事終有結局開場。我先把一邊結局一邊開場的情形,細細講與列位聽聽。

北大历史讲座

北大历史讲座

北京大学为中国之百年名校,师资雄厚,为高等学府。《北大历史讲座》一书收录著名的国学大师胡适、傅斯年、张荫麟、梁启超、吕思勉、孟森、缪凤林、雷海宗、岑仲勉,站在新的高度,用理性的观点阐述历史,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宋、明清、中国近代史,抓住中国历史转折的拐点,入木三分、浅显易懂的文笔让后人清晰地了解千百年前发生的真实事件。《北大历史讲座》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讲述史事的形式,运用富有思辨性的语言,用全新的视野和历史的眼光,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深入探索中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既吸取了从前的经验,又为将来指明了方向,敲响了警钟,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阅读和细品。

宝镜三昧本义

宝镜三昧本义

一卷。清代行策撰。以宝镜三昧、偏正回互、三叠分卦、五变成位、二喻显法、六爻摄义等六种图说,揭示重离六爻、偏正回互之精义,又详解五位说。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