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鼐

张鼐
  • 姓名:张鼐
  • 别名:字世调,号侗初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华亭(上海松江)人
  • 出生日期:1572年
  • 逝世日期:1630年
  • 民族族群:

张鼐[nài](1572年~1630年),明代诗文作家。字世调,号侗初。华亭(上海松江)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迁司业。天启时,屡迁少詹事,陈言10事,语斥近习,魏忠贤恶之。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上疏引疾,魏忠贤责以诈疾要名,削其籍。崇祯初,起故官,协理詹事府,旋改吏部右侍郎,未上任而卒。著有《宝日堂集》32卷、《吴淞甲乙倭变志》2卷、《馌堂考故》1卷。


其诗颇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如《援兵行》表现明军官兵路上坑害百姓的情景:“曳翁床下相煎逼,驱妪取火急烹煮。”“老翁老妪跪痛哭,今日腹中昨日粥。卖衣典裤止百钱,献与长官来折干。”“才供醉饱一队过,后队又到须征办。”又如《出关感事》,反映辽东农民困于官差,又无耕牛,致使大批良田坐废不耕、颗粒不收的凄惨情景,颇有认识价值。其诗往往写得开爽清浅,从七律《过大名旧城》可窥其诗风一斑:“日落征途访故宫,行人指点旧天雄。女嫱断续牛羊下,墟墓高低禾黍中。漳水不堪添夜雨,坛碑依旧立秋风。古来河北关兴废,一说干戈恨未穷。”但其诗作不够精警。


他善文。文笔潇洒疏朗,能较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他也是颇有特色的晚明小品散文家。如《夜坐自述贻自南上人》表现自己闲雅的情怀和疏放的性格,《与姜箴胜门人》倾诉自己对时局的忧患及精神苦闷,均悠悠而谈,令人颇感亲切。《却巧文》关于“多巧多淫,多巧多蹶,多巧多盲,多巧多折,多巧多吝,多巧多竭”的故作反语的议论,《息机说》关于“息”、“梦”不同、“即其息处,纯是生生不已机括”的玄妙议论,皆具有理趣。其《题尔遐园居序》、《赠海盐胡尔音即山居叙》均颇有情韵。诗文相较,其文较胜于其诗。

张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马丁·伊登

马丁·伊登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1876—1916)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性质。小说展现了一个信奉尼采“超人”哲学的个人主义者奋斗的一生。水手马丁偶然结识资产阶级女子罗丝,崇仰她所属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他脱离海上生涯,把“捷足先登,强者必胜”当作座右铭,刻苦攻读,发奋写作。可是屡次退稿不仅使他生活无着,而且招来各种非难和打击;更因为他对社会的激烈批评和坚执己见的态度引起包括罗丝父母在内的体面人士的不满。罗丝囿于阶级偏见,屈从家庭压力,和他一刀两断。他的一篇论文偶尔发表后,引起一场国际规模的争论,使他成为新闻人物。从此,他以前所有的文稿全成了出版界的抢手货,他也成了腰缠万贯的名流。从前蔑视、打击过他的人们一改故态,全来巴结讨好他,甚至罗丝也热望重叙旧情。他一方面看透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堕落,拒绝罗丝;另一方面又觉察和低层人们的精神隔膜,不愿再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被幻灭感包围的马丁最终只能用自杀求得解脱。

三十国春秋辑本

三十国春秋辑本

不分卷。清汤球撰。汤球辑有《十六国春秋辑补》,该书共编辑了十八种史部久佚之书,包括萧方等的 《三十国春秋》、常璩的 《蜀李书》、和苞的《汉赵记》、武敏之的《三十国春秋》、田融的《赵书》、吴笃的《赵书》、王度的《二石传》、范亨的《燕书》、车频的《秦书》、刘昺的《敦煌实录》、王景晖的《南燕书》、裴景仁的《秦记》、姚和都的《后秦记》、张谘的《凉记》,喻归的 《西河记》、段龟龙的《凉记》、张诠的《南燕书》、高阊的《燕志》。其中武敏之《三十国春秋》中的一条,采摘自 《高氏家谱》,此书真伪尚可疑。另外吴笃的《赵书》、王景晖的《南燕书》也只有一条,字数极少且或言珍异、或言祥瑞,实无足轻重,价值不高。该辑本收入《广雅丛书》。

宜斋野乘

宜斋野乘

一卷。宋吴枋(生卒年不详)撰。吴枋字木方,江阴 (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卷首自序谓,40岁以来,荣念已绝,独于嗜书一事,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未尝一日忘情也。仿司马光“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之作法,凡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口之所诵,心之所得,随手抄记,日积月累,形成十卷之书,定名为 《宜斋野乘》。后毁于大火,吴枋重新回忆、撰成此书。今检其书,共记五帝非官天下、过秦论误、先辈、千字文重复、孟子与孟尝君同时、先子先君先人、颜子非廿九岁死、画野分州、名不可称、小人小生、状元词误等十一条,当非完帙。此书虽以《野乘》为名,而多涉考证,其中如谓孟尝君与孟子同时,谓颜子不足29岁而死,谓吞灭东、西周者不是秦始皇等,皆有依据。又论五帝非官天下,举少昊传位于侄、颛顼传位于从侄、挚传位于弟、尧传位于五世侄孙、舜传位于六世祖之从兄弟等,以证五帝家天下,颇有新意,可资参证。今传本主要有《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格致丛书》、宛委山堂 《说郛》、《艺海珠尘》、《续知不足斋》、《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养素轩丛录》、《常州先哲遗书》、《古今说部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等丛书本。

证治心传

证治心传

医论。明袁班辑。一卷。班字体庵,秦邮(今江苏高邮)人。博览医书,精通脉诊,人称江北名医。辑录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结合个人心得体会而撰,成书于崇祯十六年(1643)。共载医论十六篇。首论证治总纲,指出临证不可因循守旧和固执己见,强调辨证施治,指出温补之弊。次论治病须明阴阳虚实,必审四时用药,辨证订方必先审四诊,用药宜精审等,论述了临证辨证施治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次叙胃为生化之源、中风肿胀辨、虚劳说、温热温疫辨、幼科治验记等,阐述了部分常见病证的辨治。对临床诊断、辨证、遣方、用药等基本问题,颇有见解和发挥。如以乌梅丸治肝火燔灼,非学验俱富,不能臻此。可供临证参阅。原为抄本,经赵观澜评点,收入《三三医书》刊行。有一九二四年杭州三三医社铅印《三三医书》本,一九三○年上海国医书局铅印本。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

元杂剧剧本。简名《酷寒亭》。杨显之撰。末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均有著录。剧写孔目郑嵩娶妓女萧娥为妾,萧娥气死郑妻萧县君。郑孔目奉命外出,萧娥与高成通奸并虐待孔前妻的子女。郑孔目回家杀死萧娥,因此被发配沙门岛。郑嵩的义弟宋彬(绿林好汉)闻讯赶到酷寒亭,救了郑嵩,并同往山寨。本剧表现的是后妻虐待前妻子女的传统主题,情节曲折紧凑,语言本色精练,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今存《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

蜀僚问答

蜀僚问答

清刘衡著。二卷。本书辑录作者在四川任官时,就如何治民与僚属的问答。内有图治之道在恤民贫、恤贫民之道在保富民、保富在除弊、除弊在禁制棍蠹诬扰、禁制棍囊诬扰在熟读律例、读律在熟读诉讼断狱两门共41条、收呈时先讯原告之法、先审原告例有专条、讼案可讯即讯纵有一二人不到亦可讯结不必俟唤齐方讯亦例有专条、盗案差手所起之赃虽经主认可未可尽凭令失主认赃之法附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