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鼎

宣鼎
  • 姓名:宣鼎
  • 别名:字子九,又字素梅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徽天长人
  • 出生日期:1832
  • 逝世日期:1880
  • 民族族群:

宣鼎(1832-1880),字子九,又字素梅;号瘦梅,又号邋遢书生、金石书画丐,香雪道人,别署瘦尊者、问香庵主、虎口逋客等笔名。安徽天长人。是我国晚清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画家。亦对书法、篆刻、词曲、赋等能精通,史书称“工诗文书画”。他是清代一位不可多得的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家和天才。少年时期,家境丰裕,且天资过人,勤奋好学。20岁,父母相继去世。宣鼎一味读书,家道开始中落,又遭灾荒,饿几毙。后入赘外家,“方得延残喘”(宣鼎《夜雨秋灯录·自序》)。因其擅长书画,一生中大半以售书卖画维持生计。26岁时,入外家为婿。1858年,太平军攻占天长后,携家离乡,飘零四海。40岁时,开始创作《夜雨秋灯录》。在戏曲创作上也有很高成就,代表作有《返魂香传奇》等。


宣鼎少年时期,家境丰裕,在远近天长一带颇有影响,可称大户人家。母亲信佛教,爱谈玄学,加之他天资过人,勤奋好学,这对他以后的创作思想很有影响。1852年,宣鼎20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宣鼎一味读书,不理家事,家道开始中落,荒灾四起,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栖身于破庙之中。26岁时,入外家为婿,生计方有好转。1858年,太平军攻占天长后,宣鼎携家离乡,从此秋门转逢,飘零四海。为了生活,为了养活八口之家,他从过军,在山东兖州府、济宁州等当过幕僚、教书、卖字、售画,真可谓穷愁潦倒,苦海余生。


贫困的生活并没有使得宣鼎丧失生活的信念,他为人落拓不群,愤世嫉俗,自叹“抱赤心而鲜鉴,遇白眼其无辜。家贫如洗,常有债主临门,朋友拒之,亲戚远之,他全然不顾,整日忙于搜求秘籍,流连于碑帖典籍之中。他曾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身背装满书画的布袋,手持竹竿的“金石书画丐像”,并自名“金石书画丐”,作《金石书画之丐序》。序云:“弹爽吹萧,嗟来就食,餐风咽露,归去无家,生趣既无,古嗜犹存。”可见,他为人的品质,对生活、艺术的崇高追求。40岁时,宣鼎开始文言小说《夜雨秋灯录》创作。

宣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奥利沃山

奥利沃山

《奥利沃山》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以纯洁善良的克里斯蒂亚娜的爱情遭遇为主线,不但出色地完成了莫泊桑定下的歌颂奥弗涅美好山河的命题,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还通过栗树下温泉边一出出“爱情”和“事业”的活剧,让读者看到了那个时代法国一隅的社会真实,知其酸甜苦辣,感其世态炎凉。莫泊桑的作品节奏明快,别具一格,可读性强。 所有的人,即便并肩穿越过种种事变,也从没有任何东西把他们真正相连。 ——莫泊桑《奥利沃山》

椒邱文集

椒邱文集

诗文别集。明何乔新(号椒丘)著。此集为婺源余莹所编辑。三十四卷。卷首有嘉靖元年(1522)舒芬序。卷一至卷三为策略,卷四至卷八为史论,卷九至卷一四为文,卷一五为赋等,卷一六至卷二○为文,卷二一至卷二五为诗,卷二六至卷三一又为文,卷三二至卷三四为奏议事略。后附“外集”,系志传及酬答诗文。卷末为嘉靖元年余䓨后序。 有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入。另有明婺源余莹编刊本、清康熙三十三年重刊本等。

番社采风图考

番社采风图考

风俗志。六十七编撰。辑入孙殿起、雷梦水辑,叶祖孚编《台湾风土杂咏》,时事出版社1984年12月初版。本集原作者署为“白麓六十七居鲁甫”。“白麓”是作者籍贯。六十七,字居鲁,清代满族人,乾隆时官至给事中,曾任巡台御史。撰有《台阳杂咏》、《番社采风图考》等。《番社采风图考》编撰有关反映台湾高山族平埔人风情习俗的诗作,计21首,详加诠释,为后人了解与研究高山族提供民族学与民俗学等方面的宝贵资料。诗词分社师、舂米、织布、乘屋、口琴、沐儿、布床、穿耳、箍腹、文身、凿齿、戏球、鼻箫、斗走、种芋、完饷、公廨、会饮、番戏、渡溪、艋舴、秋千、洛川等为题,分门别类归纳独特的“番俗”风情:住宅削竹为椽,编茅为盖;杵粟“计足供一日之食”;“蓬麻茜草”编织”达戈纹”,贯耳“使耳孔大如巨环,垂肩上”;以针刺肤,文身“有如花草锦绣及台阁之状”;凿齿联姻,“取痛庠相关之意”;箍腹斗走,托球秋千;构屋笄居,琴箫挑逗;沐儿灌,祛病除邪;农事既毕,招邀同饮赛;歌舞盛会,备极媚态;竹筏渡溪,刳木造艋舴等。同时记载雍正十二年(1734)间南北诸社创办“社师”,传授儒学经典的情景。这些诗词优美清新,风格质朴,韵律委婉,常为清代以后研究高山族社会风俗的史家学者所广征博引。

太玄金锁流珠引

太玄金锁流珠引

原题唐李淳风注并序。然唐宋公私书目皆无着录,疑为宋元道士之作。原书二十九卷,并序文一卷,合共三十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据该书〈序〉称,其书本名《金箓行法》,后改「金箓」为「金锁」。金锁之意,为「锁魂炼魄,求生去死」,亦为「坚身如金,留神系锁」。「流珠」本指北斗九星,在此则喻「修行步纲(罡)」、「流转随珠」。据现代学者考证,该书大约出于八世纪末至九世纪初。但也有学者因诸家目录罕见著录之,故怀疑它可能是宋元间术士拾缀六朝时术数家言而成。此书分为七十八篇,融会上清、天师道符箓法术,乃上清金阙帝君等神仙降授。书中列举若干符箓、禹步之图,详述步罡踏斗、存神诵咒、醮祭日月星辰、飞符上章、召役六甲、为人收鬼去邪、断瘟除病、制伏虎豹龙蛇,以至于行水缩地、出没隐现等法术,无不详载。大抵以上清派飞步星斗及天师道驱邪治病之术为主。该书收录了唐代道教大量的正一法术(尤其是正一驱邪法术),主要如下:从《金锁流珠引》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唐代正一法师在行法术时往往将建坛、步纲、存想、服炁、上章以及符箓等结合在一起,其中收录的法术与宋代新符箓道派天心派的法术(天心正法)非常相似,反映出了唐代正一法术对天心正法的影响。又书中往往以总真大仙王方平、司命李仲甫、茅盈、许玉斧及张道陵、赵升、王长等人撰述。全书搜罗宏富,卷帙庞杂,益经众手纂集,非一人一时之作。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

三卷,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同《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分为十三品,第十二品月首,即世王太子也。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方广宝箧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