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纳

- 姓名:加德纳
- 全名:厄尔·斯坦利·加德纳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马萨诸塞州
- 出生日期:1889年7月17日
- 逝世日期:1970年3月11日
- 民族族群:
厄尔·斯坦利·加德纳(Erle Stanley Gardner,1889年7月17日-1970年3月11日),美国著名侦探小说家,“硬汉派”侦探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生于马萨诸塞州,从1911年开始当过二十多年律师。从二十年代初期开始,他致力于侦探小说的创作,先后发表了近一百五十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短篇小说,他的小说售出量总共已超过一亿册,成为美国最富有、且最著声誉的侦探小说家。最主要的侦探小说是以家喻户晓的律师侦探佩里·梅森为主角的八十二部冒险传奇故事。梅森侦探从1933年出版的《肉爪案件》中开始出现,直到1973年出版《推迟的暗杀》为止,梅森的冒险传奇故事才告结束。40年的时间里,梅森侦探成了人们心目中敢于伸张正义,打击邪恶,勇敢而机谨,敢于冒险而又具有法度的一位永远处于不败地位的“硬汉子”形象。因此,在美国,加德纳的声誉甚至超过了柯南道尔。梅森的故事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佩里·梅森》后,连续播映九年不衰。
加德纳,1889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莫尔登市,父亲为矿业工程师。他早年随父母到处旅行,曾在印第安纳州瓦尔帕莱索大学学习,中途辍学,不久去加里佛尼亚州定居,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打字员,1911年获该州律师资格,开始为穷苦的亚裔(包括中国人)和墨(西哥)裔人等出庭辩护。他一生同情没有亲朋好友而遭受诬告的人们,专门帮助无辜入狱的人,为他们仗义执言。他一方面从事律师工作,一方面开始为他报撰稿,正确地揭示了美国法庭的内幕。直到1932年,他除了每周从事两天律师工作之外,每月均能写出20万字的作品。自《移花接木案件》(一译《丝绒爪案件》,1933年)和《拗姑娘案件》(1933年)大获成功后,他就完全脱离了法律界,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后来一共发表了85部梅森探案小说。他的第二套系列作品是以地方检察官道格拉斯·赛尔比为主人公的侦探小说。第三套系列作品写的是私人侦探库尔和法学家拉姆的神秘离奇的故事。他还写过有关加里福尼亚半岛和终审法庭等方面的非小说类作品。1970年,加德纳以81岁高龄病逝。
加德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文化史
柳诒徵著。南京中山书局1932年出版。该书撰于1919—1921年间,时值“五四”前后的社会大变革,作者力图宣扬“文化救国”的匡时主张,认为“欲知中国历史之真相,及其文化之得失,首宜虚心探索,勿遽为之判断。”全书共三编,第一编自远古以迄两汉,这时期是中华民族本着自己的创造力,将部族建设为国家,形成一个独立文化的时期;第二编自东汉以迄明季,这时期是印度文明传入中国,和中国本土文化抵牾而融合时期;第三编自明季迄今日,这时期是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寝,西方的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以次输入,相激相荡,率相合汇时期。由于本书能以世界文化发展演化的眼光看待和研究中国历史,且又能列举大量参考书目,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故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反响。胡适称该书是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
内丹秘诀
内丹秘诀,编纂人不详。似出于北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选辑内丹歌赋七篇:其一〈内丹赋〉,撰人不详。以华美之辞叙述内丹修炼及其神功。 其二〈阴丹诗〉,撰人不详。乃五言古诗,歌咏房中术。 其三〈海蟾子还丹赋〉,刘海蟾撰,叙述内丹旨要。 其四〈至真歌〉,撰人不详。为一首长篇七言古诗,咏述内丹要旨。其说以神气为丹本,谓「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渐定」。又称修炼先须玄应无心,处处无为,动静两忘,专气致柔,神安气住,自结圣胎。此歌或题为〈灵源大道歌〉,为早期丹诀中精品。 其五〈牛颊先生赠马处士歌〉,畅叙牛颊先生与唐末处士马自然相逢狂欢,别后逢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陈七子等人,为之指示道要。谓金丹之要在于「向恍惚中求取物,杳冥中求取精,形神洞达,与道合真」。贬斥参禅念佛及旁门左道。 其六〈青城山后岩栖谷子灵泉井歌〉,道士栖谷子撰。其歌以灵泉井比喻内丹,颂其神用。 其七〈金虎白龙诗〉,原题「张果述」。包括七绝诗二十一首,咏述炼铅汞二物成丹之妙用。以上七篇,皆为唐宋间钟吕内丹重要丹诀。对宋元内丹家颇有影响。
全唐五代词
《全唐五代词(上下)》为唐五代曲子词之总集,旨在纲罗放佚,存词存人,故虽断章残句,亦加摭拾。《全唐五代词(上下)》分正编、副编两部份。正编主要收录倚声制词之曲子词,副编主要所录;一、属诗属词,唐宋人有争议之作品;二、明清人词选集、总集、词谱、词话等词籍所载录而可考原为诗后被度入声律演唱并赋予词名之作品,以及可考原为乐府或绝句而被明清人改加词调之作品;三、明清词籍所载录而未见于唐宋词籍且与唐宋人其它同调长短句体相*之齐言体作品;四、调名字数句式同正编所收词作而唐宋词籍未载录、属诗属词难以判定之作品。
千百年眼
明张燧撰著的一部史论随笔。《千百年眼》在明代是一部新颖奇特的书,曾盛传一时。它是一部质疑五千历史文化的一部旷世奇书,具有高人逸士的风范,特立独行的视角,读后必有启悟。康熙将此书列为头禁书,自己却终生秉烛攻读不辍。此书上起远古,下迄明季,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科技,还有许多为正史所不载的逸闻轶事。记述具体,议论新奇。正如书名所示,作者想要看透千百年来中国的历史。
中国哲学原论
中国唐君毅著。分《导论》、《原性》、《原道》、《原教》4篇6卷。1966年至1975年间陆续由香港新亚研究所出版。1978年台湾学生书局汇总再版。《自序》称:为从学术观点上考论中国传统的哲学问题,特提出“即哲学史以为哲学之态度”,强调“要在兼本吾人之仁义礼智之心,以论述昔贤之学”。其“导论篇”曾以《中国哲学原论》专名由人生出版社1966年出版,后因《原性》独立成篇而改称《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该篇先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理”,次论“心”,又论“名”与“辩”,皆根据史料原文的考订训释,再就义理上加以引申。《原性篇》则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就整个中国思想而言”,专论人性问题。申明已改变前期思想中仅以道德自我(道德理性)为哲学体系之基石的观点,主张“即心灵与生命之一整体”,“就人之面对天地万物而有其人生理想处以言性”,作为“中国言性思想之大方向” 《原道篇》在全书中分量最重,于考释各家诸说及流变后指出:“道”虽及于天道、物道、出世超世道,但根本上“则在人之生命心灵之活动所共行之道”,由此断定:道“实为人生、人性或人的心灵活动的诸方式”。《原教篇》则是《原道》的续篇,专就宋明儒学而言。详细论述了宋明儒各派各家的主要观念、义理差异及其流变,认为其学术方向及共同价值均在“申述心性天人的涵义,重视人生、人道、人文教化与天人合一的意义”,强调这一思想影响的存在,是今日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并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衔接所必须注意的遗产。
华严游意
全一卷。隋代吉藏述于扬州慧日道场。又称华严经游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乃立于三论宗之立场,由化主、化处、教门、徒众四方面,论华严教学之佛身、佛土、因果等问题。并就舍那佛与释迦牟尼佛之关系,评论南方论师之二佛一致说及北方论师之二佛相异说。本书约成于开皇十七年至十九年(597~599)。其叙述之形式虽复杂难解,然于诸问题亦有明白之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