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耆卿

陈耆卿
  • 姓名:陈耆卿
  • 别名:字寿老,号筼窗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临海(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180
  • 逝世日期:1236
  • 民族族群:

陈耆卿(1180-1236),南宋学者。字寿老,号筼窗,临海(今属浙江)人。八岁学属文,十二岁入乡校。年三十五登嘉定七年进士第。十一年,为青田县主簿,以书见叶适,一见称许为晁、张之流。十三年,为庆元府学教授。历舒州教授。宝庆二年,召试馆职,除正字,迁校书郎。绍定元年,除秘书郎。三年,迁著作佐郎。六年,除著作郎。端平元年,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除将作少监。为沂王府教授,官至国子司业。端平三年卒。耆卿师事叶适,远参洙泗,近探伊洛,涉猎多而培植厚,故其文纵横驰骤,一归于法度,奇而不怪,丽而不纤,为世所宗。其集自序称文不强作,诗咏性情,涵泳乎义理之学,不暇于词章之学。而尤以文章知名,叶适称其文“驰骤群言,特立新意,险不流怪,巧不入浮”(《题陈寿老文集后》)。吴子良称其文“探周、程之旨趣,贯欧、曾之脉络”,与吕祖谦、叶适一脉相承,因此“统绪正而气脉厚”,“岿然为世宗”(《筼窗续集序》);尤称赏其四六,以为“理趣深而光焰长,以文人之华藻,立儒者之典刑,合欧、苏、王为一家者也”(《荆溪林下偶谈》卷二)。所存诗词不多,诗风淡雅,词皆咏物之作。著有《论孟纪蒙》,已佚。编有《嘉定赤城志》四十卷,今存。又有《筼窗集》初集三十卷、续集三十八卷。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诗文,编为《筼窗集》十卷,共得文一百三十一篇、诗三十八篇、词四篇,今存《四库全书》本、清抄本。《全宋词》第四册收其词二首。《全宋诗》卷二九五四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七三一一至七三二二收其文十二卷。事迹见方回《读筼窗荆溪集跋》,《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宋史翼》卷二九。


陈耆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袖珍神学

袖珍神学

全题为:《袖珍神学,或简明基督教辞典》。法国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保尔·赫尔巴赫著。1768年(实际是1767年)以M.l’abhe Bernier神甫贝尔尼埃的假名在伦敦出版的。作者采用辞典体裁,选列了若干宗教(主要是基督教)的术语、词句加以注释,以辛辣而幽默的笔调,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对于基督教思想的荒缪和僧侣的罪恶作了批判和揭露。本书从形式到内容都是讽刺性的,是一部通俗的无神论著作。当时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如“百科全书派”)所处的历史条件已经使他们能够抛弃了宗教的外衣,公开地以唯物主义面目出现,对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此书是作者的也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道家气功著作。一作《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简称《服内元气诀》。作者及写作年代不详,一卷。《通志·艺文略》道家吐纳类著录五代时烟萝子《服内元气诀》一卷,不知是否本书。书首序文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之《序》大体相同。正文包括进取、淘气、调气、咽气、行气、练气、委气、闭气、布气、六气、调气液、食饮调护、休粮、守真、服气胎息等十五种诀法,内容亦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第二诀至第十七诀基本相同,其间仅个别字句、段落有所出入。如本书的《咽气诀第四》末段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咽气诀》的末段不同;本书的《食饮调护诀第十二》,在《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则分为《饮食诀》和《调护诀》; 本书的《守真诀第十四》,仅为《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慎真诀》的前半部分;本书的《服气胎息诀第十五》,首句见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慎真诀》,以下两段较《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下《修存诀》 的前半部分稍简,末段则为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所无。《嵩山太无先生气经》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称《太无先生气经》,二书谁先谁后,尚待考证。 载 《道藏》 第五百七十册。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诗集。清龚自珍(1792—1841)撰。一卷。自珍有《定庵全集》已著录。是编收龚氏诗作七绝三百一十五首。道光十九年(1839),于支为己亥,作者此年自京师(今北京)辞官南归杭州,诗中杂记行程,兼述旧事,并有简单自注,作者已是跪年,其大半生经历、思想、著述、交游,皆可见诸于诗。深刻地反映作者不满当时的腐朽政治,清王朝统治者的昏庸堕落;而且也看到了人民的疾苦,表示出深切的同情和内疚;充滥着渴望变革现实的进步思想和要求抗击侵略、严禁鸦片的爱国精神。多有警句,脍炙人口,大多气势纵横,笔力遒劲。如“九州生气恃风雷”,“只筹一缆十夫多”,“不论盐铁不筹河”等诗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有当年作者自刻本。后收入《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出版。

默记

默记

笔记小说集。三卷。宋王铚撰。作者熟于掌故,所言可据者居多。此书多记载汴京朝野遗闻,有的是史书所不载。王铚掌悉掌故,所考证之事,多言之有据。载北宋朝野遗闻,可补正史之阙。其中记君主、大臣,直书其事而不隐,如《周世宗儿》、《徐铉》、《艺祖》、《神宗》、《欧阳文宗》等条。版本有《四库全书》本、《学海类编》本等,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行世。

法华经玄签证释

法华经玄签证释

法华经玄签证释,十卷,清智铨述,敏蚁重刻序。

化珠保命真经

化珠保命真经

《佛说化珠保命真经》所宣扬的药王菩萨信仰,应本自《法华经》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讲述药王菩萨本生故事。药王菩萨在过去为了“一切众生”,自念“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遂燃身以供佛。佛说若听闻《药王菩萨本事品》,“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又说此品“为阎浮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法华经》在中国被翻译出来之后,迅速受到中国人的欢迎,六朝时不仅出家僧徒抄写此经,连贵族们也争相抄写,如南朝齐竞陵文宣王萧子良曾抄写《妙法莲华经》一部十四卷等。伴随着《法华经》的流传,效仿药王菩萨燃身供佛的药王信仰,在民众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佛说化珠保命真经》收录于《大藏新纂续藏》,宣扬药王菩萨以法力治愈痘患,极有可能是流传于贵阳周围的一部伪经。经前有王阳明所作的《药王菩萨化珠保命真经序》,失收于各版本的《王文成全书》、《王阳明全集》。序文应该是王阳明被贬贵阳、读到《佛说化珠保命真经》后所作,撰写时间应在正德五年(1510)初至赴三月庐陵县任之前。王阳明在序文中承认《佛说化珠保命真经》对于痘患的治疗作用,并刊刻此经和建立寺庙供奉药王菩萨,这些方面都直接证卖了王阳明与佛教之间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