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

张问陶
  • 姓名:张问陶
  • 别名:字仲冶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山东馆陶
  • 出生日期:1764
  • 逝世日期:1814
  • 民族族群:

张问陶(1764—1814) ,字仲冶,一字柳门,又字乐祖,号船山,别署蜀山老猿、豸冠仙史、宝莲亭主、群仙之不欲升天者、药庵退守等。四川遂宁人,生于山东馆陶。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检讨。仁宗嘉庆五年(1800)、六年两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嘉庆十年,迁御史,有直声。嘉庆十四年,充会试同考官,寻改吏部郎中。次年,出任莱州知府,因与上官相龃龉,遂称病辞官。卸任后,寓居苏州。晚年遨游吴、越,时往来于大江南北,嘉庆十九年,病卒。问陶崇奉“性灵说”,但由于关注现实生活,其诗颇能反映当时重大社会问题,如其早年所作《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反映了川楚一带白莲教起事,揭露了清王朝的腐朽。此组诗当时传遍都下,使问陶享大名。其他如《丁巳九月褒斜道中即事》、《南城判事示吏民》、《拾杨稊》都反映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问陶诗中较多的是其多次往返北京、四川途中以及在江南居住时描山绘水的即兴之作。这些作品不仅再现了山川风貌,而且描写了下层社会人们的生活。诗学袁枚而比袁诗更为流利和富于情趣,如《戏题罗两峰〈鬼趣图〉》八首之六:“头重如山强步趋,鬼穷还被鬼揶揄。几人毛发无端竖,尔辈形骸太不拘。大手凭空扇道路,丰颐随意插牙须。笑他一样衣冠客,一凿凶门貌便殊。”诗中寓庄于谐,对人情世态的揭露十分深刻、严峻。其七律工于属对,但不注重镂文错采、使事用典。七绝平易流畅,无论写景叙事,或说理抒情,皆能曲尽其妙。其《论诗绝句》云:“跃跃诗情在眼前,骤如风雨散如烟。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功纯始自然。”“名心退尽道心生,如梦如仙句偶成。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问陶多才艺,工书擅画,书法近于米芾,画近于徐渭。著有《船山诗草》二十卷、《船山诗草补遗》六卷。《清史稿》卷四八五、《清史列传》卷七二有传。蔡珅为撰《张船山先生年谱》一卷。

张问陶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孽卵

孽卵

俄国著名作家米・布尔加科夫以其机智巧妙的笔触创作出了一篇篇非常怪诞,非常滑稽非常质朴,非常耐人寻味的现代经典。本书由他的三篇小说结集而成。被高尔基称为必将会进入世界文学史的《孽卵》叙述了一个连鸡蛋和蛇蛋都分不清的国营鸡场场长为在一个月内振兴共和国的养鸡事业,利用天才科学家发现的“神奇光束”孵鸡,结果孵出大量巨蟒和鳄鱼,使得恶兽横行,殃及百姓,祸及京城的故事:一个小职员自杀了,是被新上司可怕的面孔吓死的,《魔障》告诉你官僚主义也可以吃人:《吗啡》则讲述了一个医生因染上毒瘾而走向毁灭的过程……在布尔加科夫这些诉说着“最可怕而又最无畏的问题”的作品中,传达出了他对现实的深切忧患,渗透着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丹阳真人直言

丹阳真人直言

丹阳真人直言,金朝马钰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篇乃全真大师马丹阳在龙门山集会上为弟子讲道之言论,由其弟子记录整理成书。书中论述修道宗旨及修道者应注意事项,其要点有二。第一,修道须靠自己用力,别人代替不得。每日坐卧行住都是行道,「但能澄心遣欲,便是神仙」。第二,修道须养气全神。神全气固则法身轻举,永为神仙。

胎产秘书

胎产秘书

《胎产秘书》,产科著作。又名《胎产金针》。二卷(又有三卷及四卷本)。清·陈笏庵撰。刊于1796年。书中共载胎前34症,临床4症,产后47症,并记述难产救治调护各法。后附保婴要诀,记述初生儿的护理。其产后部分,似从傅青主《产后编》移植而来,以其文字大致相同故也。现存三十多种清刻本。又有石印本和铅印本。

日知荟说

日知荟说

全4卷。乾隆元年(1736年)成书,有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本行世。全书约5万字。均为作者于登极继帝位之前,即25岁之前读书思考、研究经史、探索问题时之心得笔记。据作者该书序文说:“予禀承庭训,懋学书斋,留连往复于六经四子之书,求其义蕴精微,旁搜诸史通鉴,考定得失,区明法戒,以致儒先诸论,词苑菁华,莫不遍览。虽究心探索,餍饫其中,然考之古圣贤躬行实践之学,盖恧焉而未逮。自十有四岁学属文,至于今又一纪矣。四卷二百六十则。分别论述帝王治国和教化天下之民的要旨,阐述天人性命的道理,礼乐法度的制用,古今得失的为政历史事迹等。此书广集历代帝王家教、政教之训诫,内容详实。成书后曾用于宫廷皇太子教育,亦颁用于宗学作为政治、道德教育读物。

金刚般若义记

金刚般若义记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所疏为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经》,但仅存卷首证信序。序谓:所有教典可分为大乘满字法门与小乘半字法门,《金刚经》乃大乘满字所摄。在科分方面,本书反对采用传统的序、正、流通三分法,而采用十二分法:序分、护念护嘱分、住分、如实修行分、如来非有为相分、信者分、校量分、显性分、利益分、断疑分、不住道分、流通分。据吉藏《金刚般若疏》,此十二分法“盛行北地,世代相承,多历年序,而禀学之徒莫不承信”。由此可知,本书当属北方系统。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乐邦文类

乐邦文类

5卷,南宋宗晓编,成书于庆元六年(1200)。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为净土类文献之总集,“乐邦”指西方极乐世界。“文类”谓文献类编。全书分经、咒、论、序、跋、文、赞、碑记、传、杂文、赋铭、偈、颂、诗、词凡十四门,按文类分编,共收各种文字二百四十七篇。有些文字末尾附宗晓评语。本书不仅收录五十余种经论中有关西方净土的经咒论述,而且收录了自东晋至宋代关于净土宗历史、人物、事件、著述、仪式、文学、艺术等各种文献资料,为中国净土宗的重要典籍。此书编成后四年,宗晓又将新搜集到的资料编为《乐邦遗稿》二卷,共收文一百二十篇。两书刊行后流布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