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姑

何仙姑
  • 姓名:何仙姑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何仙姑,传说八仙中的唯一女仙。谓其为广东增城县何泰之女。唐武后时,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得轻身,食之果然。誓不嫁,母竟不能强。一日于溪上遇铁拐、采和,授以仙诀,于是往来山谷,其行如飞。武后遣使召至阙,中路失之。景龙中,铁拐引之,白日飞升而去。按:记载何仙姑故事的有宋魏泰著《东轩笔录》和托为宋曾慥著《集仙传》等书,《笔录》言“永州有何氏女,善言福祸,人称何仙姑”。《集仙传》言其为“零陵市道女”,入山采茶为吕洞宾所度成仙。《潜确类书》、《续道藏》所记同《集仙传》。惟《续文献通考》说其为广州增城人。《东游记》何仙姑事全同《续文献通考》,惟多出“溪上遇铁拐、采和”及“铁拐引去”数句而已。


何仙姑是何时何地人,众说纷纭。

①《历代神仙通鉴》卷一四云:“(武周长寿二年) 广东增城县何泰之女灵通神异,太后厚币聘请。何女生而紫云绕室,顶有六毫。年十三,随女伴入山采茶,失侣迷径,见东山峰下一道士,修髯绀目,冠高冠,衣轻绡,何女亟拜之。道士出一桃,曰: ‘食此,他日当飞升。’ 仙姑食之。道士指归路,曰:‘后可常会于此。’归已逾月,自是不饥不渴,洞知人事休咎。复梦神人教饵云母粉。遂誓不嫁,往来山谷,轻身飞行。每朝出,暮持山果归遗其母。至是应召赴阙,中路复失之。”此乃广州之何仙姑。

②宋魏泰《东轩笔录》云:“永州有何氏女,幼遇异人,与桃食之,遂不饥。自是能递知祸福,乡人神之,为构楼以居,世谓之何仙姑。”《历代神仙通鉴》卷一四云:“(吕洞宾)始遇陵零何氏女,传以修养,复与金丹服之。引见钟祖,携入蓬莱拜木公、金母。金母带回阆苑,令扫蟠桃落叶。”此乃永州之何仙姑。

③《安庆府志》云:“何仙姑,初,桐城投子山大同禅师,每溲溺有鹿来饮。久之,鹿产肉毬,裂开一女。师见而收育之,至十二岁,牧童以山花插其髻,戏之。师乃令下山,嘱曰:‘遇紫则止,遇何则归。’至紫卷口何道人家,遂栖之,以何为姓。慎守师戒,修持觉悟,师使赴州召之,女方渐,即持笊篱往。先至,见师坐左,州后至,坐右,三人一时化解。”此乃安徽之何仙姑。

④《祁阳县志》云:“何仙姑年十三,随女伴入山采茶,失伴独行,迷路。遇异人出一桃与之,曰: ‘食此尽当飞升,不然止居地中。’仙姑仅能食其半,自是不饥,洞知人事休咎。”此乃湖南之何仙姑。

⑤《福建通志》载:“仙姑父大郎,居武平南岩,货饼自给。吕纯阳见其有仙质,日过索饼啖,辄与。吕感,赠以一桃,云: ‘食尽则成仙。’仙姑遂避谷南岩。”此乃福建之何仙姑。

⑥《浙江通志》载:“宋何仙姑南览村人,三十不字,采樵自给。见山间桃实如桮,啖之,自是不饥。”此乃浙江之何仙姑。所谓仙姑,乃民间女巫。何仙姑者,何姓女巫也。何姓女巫很多,所以许多地方都有本地之何仙姑。但根据民间传说,何仙姑既是八仙之一,又是吕洞宾之弟子,所以应是永州之何仙姑。

何仙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古建新生

古建新生

吴良镛主编的这本《古建新生(传统建筑与现代都市)》是林徽因在新中国成立后,就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现代建筑设计规划中如何融合与应用给出了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其中也包括介绍部分国外经验,现代工艺手法,现代设计理念等篇章。

金匮钩玄

金匮钩玄

由名《平治荟萃》,综合性医书,三卷。元·朱震亨撰。明·戴元礼校补。卷一~二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卷三为妇人、小儿病证。分证论治,条理赅括,词旨简明。朱氏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治法以补阴为宗,复长于治郁,书中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方面的学术经验。内容收入内科病症87种,喉科、外科病症12种,妇科病症16种,儿科病症22种,共计137种。每病症均简要地论述病因病机、治疗方药,并贯穿气血痰郁的辨证纲领,充分体现了丹溪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运用。书后所附的“六篇大论”,是戴氏对丹溪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因此,本书成为代表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我们今天学习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

虱

霍桑正背窗吸着纸烟。那挟着雨丝的晓风一阵阵从窗口里飘进来,把烟雾吹得团团地打旋。我从烟雾缭绕中,瞧见他笑嘻嘻地向我说话。
 “包朗,‘五鬼搬运法’的秘密,现在你已经眼见了!你这一次抛弃了笔墨,跟我回苏州来,也可算不虚此行哩。”

忍古楼诗话

忍古楼诗话

番禺梁文忠公鼎芬(节庵)先生遗诗六卷,为龙游余绍宋所编。公殁后,余氏捡其钞存之稿不可得,乃取龙氏《知服斋丛书》稿本,得二百五十二首。复遍从朋游钞集,得七百四十余首,多由公往所书贱扇录出,诠次校警,可谓勤矣。公诗孤怀远韵,方驾冬郎,而身世亦相若。近人诗可与公比类者,惟曾刚甫京卿习经,公诗较刚甫疆宇为大也。子得公遗诗四首,盖余氏所未及搜得者。《晓来十七柳亭》云:“早觉鸟声好,始知今日闲。池光新水到,柳色旧人攀。从政无能事,看花笑世颜。及时归正好,吾自有深山。”题下公自注:“陈觉叟按察湖北,筑于乃园。”《怀季莹》云:“登亭念所知,人去独来迟。细马池边影,寒花雨后姿。初逢惊病状,当别问归期。事与心违久,吾生有钓丝。”《题汤贞愍梅花》云:“犯冷穿行数十松,老夫乘兴不支筇。寒云淡日梅花世,伴我衰迟有鹿踪。”“苦意贞心偶见花,人生各自有天涯。纷纷桃李千杯酒,何似寒家一茶。”

华严经纶贯

华严经纶贯

全一卷。宋代复庵撰。又称复庵和尚华严纶贯。收于卍续藏第四册。本书系就八十华严中七处八会三十九品等内容,所作略说。乃研究宋代禅宗化华严教说之代表着作。内容初举经之品数,次记述澄观之一经三分说,并就题号举出三义、叙述会品之所说等,再次则说明四分、五周因果、十玄六相、四法界等,最后之善财童子则以禅宗之教旨为结语。

禅门宝藏录

禅门宝藏录

凡三卷。朝鲜僧天頙撰,成书于元代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左右。明代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与禅门纲要集合并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三册及禅门撮要卷下。系天頙摘录景德传灯录、嘉泰普灯录、传法正宗记等诸灯录中之宗乘质疑问答语要。内容包括禅教对辨门二十五则、诸讲归伏门二十五则、君臣崇信门三十九则等。又据朝鲜僧幻如觉岸(1820~1894)所撰之东师列传卷一载,由年代与思想方面考证,本书作者应为真静法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