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娘

张玉娘
  • 姓名:张玉娘
  • 别名:字若琼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松阳(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张玉娘,南宋女词人。约于南宋理宗宝祐至元世祖至元(1253—1294)间在世。字若琼,自号贞一居士,一作一贞居士,松阳(今属浙江)人。父张懋,为提举官,母刘氏,年半百始生玉娘。幼好文墨,尤擅诗词。少时许字表兄沈佺,后父母欲取消婚约,玉娘不从。沈随其父游于京师,玉娘深为鱼雁阻隔所苦。沈卧病不起,玉娘赠诗以死相誓。沈病卒,父母欲为另择配偶,玉娘闻之曰:“妾所以未亡者,为有二亲耳。”矢志不移,后以忧卒,时年二十八。父母哀其志,将其与沈合葬。玉娘生于宋、元之交,《四库全书总目》、《元诗纪事》、《全金元词》及众多诗词选本均将其视为元人。但如果玉娘生于宋宝祐(1253—1258)中,距宋亡尚约有二十年,而其享年仅二十八岁,固亦可视为宋人。《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存目一》中著录其《兰雪集》一卷;谓其志“可哀”,而其“诗格浅弱,不出闺阁之态”。《玉镜阳秋》云:“其拟乐府及古诗,间有胜语。”《名媛诗话》则称其“文章博雅,诗词得风人旨”。其事见明世宗嘉靖(1522—1566)中邑人王诏所作《张玉娘传》及《松阳县志》卷九。《历代妇女著作考》对《兰雪集》之存录状况裒辑颇详。

张玉娘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茗柯文编

茗柯文编

文别集。清张惠言著。九卷。凡《茗柯文初编》一卷,《二编》上、下二卷,《三编》一卷,《四编》一卷,《补编》上、下二卷,《外编》上、下二卷。此集凡六编,一至三编为作者自定,四编为董士锡辑,补编、外编为高澍然辑,外编二卷多属代笔。初编,二编成于嘉庆五年(1800),三编成于嘉庆六年。约十五万字。收文、赋凡百二十一篇。本书收入其经学论著以外之全部古文、词赋。作者始攻骈体文,后致力于古文。与恽敬同为古文中阳湖派创始人,反对当时统治词坛的“浙江词派”无病呻吟和单纯咏物之风。《送左仲甫序》、《吏难》等文章,深刻揭露社会黑暗,抨击科举制度,指斥封建官吏贪酷害民。《书山东河工事》可谓代表作,描写河工痛苦生活,并对嘉庆间农民起义有某些客观反映。笔力纵恣,语言流畅,修洁质朴,并富有文采。所作赋,状物切体,寓情于景,文笔恢宏清丽。此编对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风俗人情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嘉庆十四年刊阮元序本(无补编、外编),道光三年(1823)杨绍文刻《受经堂汇稿》本,《四部备要》本,载五卷,附词一卷。一九八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黄立新校点《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本,最详备。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一○六卷。宋褚伯秀 (生卒年不详)撰。褚伯秀,字雪��,南宋末年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杭州天庆观道士,师事范应元。此书前有刘震孙、文及翁与汤汉三序,都写于咸淳元年(1265);卷后有自跋,写于咸淳庚午年 (1270)。由此可知其书撰于咸淳之前,刊于咸淳年间。其跋称伯秀就学于范应元,感师恩,遂纂集诸解,七年而毕业。书中集郭象、吕惠卿、林疑独、陈祥道、陈景元、王雱、刘概、吴俦、赵以夫、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应元十三家注,并断以己意。书内多引陆德明 《经典释文》,但不列于十三家之中。只用其书讲义理而不重音训。范应元本来没注 《庄子》,但因他是褚伯秀之师,所以褚伯秀在书中多处叙述范应元之论。褚伯秀集宋代及其以前诸家解《庄子》的梗概于此书中,更使鲜为人知的吴俦、赵以夫、王旦诸家之作依赖此书得以流传;后世学者通过此书也可了解前人研究 《庄子》 的梗概。所以 《四库提要》称 “伯秀编纂之功,亦不可没矣。”由此可知,此书对于研究《庄子》实为重要史料。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民国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本影印 《道藏举要》 本。

古董的自杀

古董的自杀

短篇小说。滕固著。

金川妖姬志

金川妖姬志

不著撰人名氏。清野史三编本。全一册。主要记述四川大金川安抚使莎罗奔之女阿扣嫁小金川泽旺而后悔,引起大、小金川不合。岳钟琪也曾为阿扣的绝世姿色动心。阿扣离开泽旺后,莎罗奔劝她嫁明正土司,泽旺之弟良尔吉又插足此事,引发了明正土司攻打大金川的战事。清廷又派兵助莎罗奔,岳钟琪最后将阿扣、良尔吉斩首。本书极富文学色彩,其中事件多不见有关史籍记载,其是否真实可信,难以断言。

中国通史(第九卷)

中国通史(第九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本书上册分为甲、乙、丙三编,甲编主要叙述了明史研究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概况;乙编论述了明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外交流的发展情况;丙编则对明代的土地、户口、赋役、科举、铨选制度,商业、手工业、工程技术、阶级结构等主要的典章制度和重要问题作了专题论述。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尤其是土地、户口、赋役、阶级结构等数章,是明史研究中的力作,反映了较高的理解水平和研究分析能力。本书下册为丁编人物传记,论述了明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共100多位,其中有帝王、内阁大臣,有突出政绩的著名官吏、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医学家、军事家,以及明代专权的几大宦官,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活动的描述,生动展现了明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深了人们对明代社会历史的了解。本书还设专章论述了明代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学科的发展情况。

锦屏破石卓禅师杂着

锦屏破石卓禅师杂着

1卷,明悟卓说,超常记录,发林行状。目录咏犊,除夕,早行,秋雨,题圣寿宫,题大酉洞八景,印心庵与灵源夜坐,赠别阡阳赵元一使君,答天虞郑少司马书,行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