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罗斯金

约翰·罗斯金
  • 姓名:约翰·罗斯金
  • 别名: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伦敦
  • 出生日期:1819
  • 逝世日期:1900
  • 民族族群:

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英国作家、批评家。出生于伦敦一个殷实的酒商家庭。从小受严格的家庭教育。每年夏天随父母游览名山大川,参观古代建筑和名画,培养了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1836年进牛津大学基督学院,1840年因病退学。此后两年在意大利养病,同时搜集资料从事著述。他的有关艺术问题的重要作品有《现代画家》(第1卷,1843)、《建筑的七盏灯》(1849)、《威尼斯之石》(1851~1853)以及论文和演讲稿。他认为艺术不能脱离生活,因此在探讨艺术问题的过程中,他总是密切注意社会的实际问题。他还批评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要求普及教育。1860年,他完成了《现代画家》第2、3卷,此后结束了艺术批评的工作,转而研究经济和劳工等问题。1871年,他组织圣乔治会,企图实现他的改良主义的社会理想,建立一个乌托邦。他把全部收入都捐献给这个组织和其他慈善事业,但他所倡导的事业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因此毫无建树。他在爱情生活上又极不称心,1848年他依从母命与艾菲·格雷结婚,1854年即行离异;加之体弱多病,不免于悲观抑郁之中夹杂着愤怒情绪。1879年隐居于兰开夏科尼斯顿湖畔的布伦特伍德镇。1900年 1月20日患脑热病去世。他生前执笔的回忆青少年时期生活的自传性作品《往昔》于1885至1889年间时断时续,未能完稿。


罗斯金的代表作有《时至今日》(1862)、《芝麻与百合》(1865)、《野橄榄花冠》(1866)、《劳动者的力量》(1871)和《经济学释义》(1872)等。在这些作品中他提出了自己的伦理主张和经济主张。他认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原则是违反人性的。他反对英国的维护剥削制度的立法,认为劳资间的问题是一个道德问题,资本家不应榨取工人的血汗。他还认为机械技艺的发展扼杀了工人的主动性。他把中世纪手工业劳动加以理想化,主张回到古老的前资本主义时代。他高度评价文艺复兴前期的艺术作品,否定文艺复兴的现世的和肉欲的艺术。这样的艺术观同他的社会观是一致的。总之,他认为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过于丑恶,没有艺术,没有美。


罗斯金在英国被人称为"美的使者"达50年之久。他一生为"美"而战斗。他的文字也非常优美,色彩绚丽,音调铿锵。如《现代画家》和《往昔》,都是散文中的佳作。

约翰·罗斯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系统地阐述了霍妮文化神经症理论的基本主张,详细论证了文化因素与神经症形成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时刻处于各种矛盾与冲突之中,而最主要的冲突就是我们都同时具有“亲近人”“对抗人”“逃避人”的冲动。这些冲动若协调不好,就会使我们陷入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神经症。本书是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的彻底批判和修正,标志着其思想的形成,也标志着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开始形成。

何文简疏议

何文简疏议

文集。明何孟春撰。十卷。孟春有《何燕泉三种》已著录。孟春没后,其遗集散佚。万历初赵贤录其奏议,刊于衡州。孟春少游李东阳之门,学问赅博,对上下古今,时事得失均喜评论,论说性散文较多。虽诗文不佳,然其历官所作疏议乃卓然可传。其中救言官庞泮等、清宁宫灾、陈八事、出理陕西马政、上釐弊五事等,皆能揭露抨击当时弊政。又如请求停止万岁山工役的上疏。条奏治理旱潦相仍灾情的八项事款,均侃侃而谈,文笔较为恣肆。有明万历本,清《四库全书》本。

唐韵正

唐韵正

二十卷。《音学五书》之四,清顾炎武撰。这部书表面上是以古音正《唐韵》之讹,故称《唐韵正》;但实质是把本该载在《诗本音》里的许多证据拿出来另编了这部书,以免《诗本音》过于繁重,可以认为《唐韵正》是《诗本音》的详细注解。顾氏《音学五书后叙》云:“《唐韵正》之考音详矣,而不附于经,何也?曰文繁也。”卷首凡例曰:“凡韵中之字,今音与古音同者,即不复注;其不同者,乃韵谱相传之误,则注云古音某,并引经传之文以正之。其一韵皆同而中有数字之误,则止就数字注之,一东是也。一韵皆误,则每字注之,四江是也。同者半,不同者半,则同者注其略,不同者注其详,且明其本二韵而误并为一,五支是也。一韵皆同无误则不注,二冬、三钟是也。”《四库全书提要》云:“盖逐字以求古音,当移出者移而出,当移入者移而入。视他家谬执今韵言古音,但知有字之当入,而不知有字之当出,以至今古纠牵,不可究诘者,其体例特为明晰。与所作《韵补正》皆为善本。然《韵补》误叶古音,可谓之 ‘正’; 至《唐韵》则本为四声而设,非言古韵之书; 声随世移,是变非误,概名曰‘正’,于义未协。是则炎武泥古之过,其偏亦不可不知也。”

鲙残篇

鲙残篇

医论。清沈懋发撰。一卷。懋发有《服食须知》 已著录。此书成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共载医论十七篇,约万五千言。提出秘授药方须审察,不可盲目使用,养生当以养阴为首务等观点。详论湿温如疟、男子热入血室、羊毛疹子等证。并对附子、吴茱萸、干姜、马齿苋、芜菁、石斛及资生丸、左金丸、参苏饮等药物和方剂详加辨论。所论涉及养生、药物、病理、方剂、医德等内容,多有个人心得。立论明确,文辞简练,切于实用。有乾隆间原刊本,《三三医书》 本。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杨向春撰。向春字体仁,号野厓,普洱人。是书推衍《皇极经世》旧说, 立占卜之法,惟论干支生克,五行制化。盖方技家言,非说《易》之书也。自称 六卷而隆庆二年邓世芳序称八卷,与此本合。据世芳序,是书一刻于大理,再刻 于京师。及在武定,又集前刻之未备者刻之。盖自序乃初刻时作,此则增定之本 耳。

黑凤集

黑凤集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开明书店1943年7月初版,列入“沈从文著作集”。内收短篇小说7篇:《三个女性》、《贤贤》、《静》、《主妇》、《白日》、《三三》、《贵生》。小说集反映了都市和乡村的现实生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三个女性》、《主妇》、《贵生》等篇。《三个女性》(初载《新社会》半月刊第5卷第3至第6号)描写蒲静、仪青、黑凤等3个少女天真无瑕的心灵。她们在小山草地上远望大海,畅谈人生、革命和艺术,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生活的快乐。作品表现了少女青春的活力和情怀,充满了诗情画意。《主妇》(初载开明书店纪念刊《十年》,修改后刊于《月报》第1卷第3期)描写一个女大学生结婚成家以后,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所引起的惆怅和迷惑,刻划了女主人公由天真烂漫的少女变为一个家庭主妇的过程。作品通过人物独特的心理感受,揭示了充满欢乐和痛苦的人生真谛。《贵生》(初载《文学杂志》第1卷第1期)描写湘西山村的生活。主人公贵生是一个一无所有的雇农,他老实、憨厚,凭借年轻力壮,替人打短工勉强度日。作品表现了湘西人民勤劳、纯朴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了在封建宗法社会里落后、愚昧的社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