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延之

颜延之
  • 姓名:颜延之
  • 别名:字延年
  • 性别:
  • 朝代:南朝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384
  • 逝世日期:456
  • 民族族群:

颜延之(384~456), 南朝宋文学家。字延年。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颜延之奉刘裕命至洛阳,写下成名作《北使洛》《还至梁城作》两诗。永初三年(422),刘裕病笃,徐羡之、傅亮等用事,迁刘义真南豫州。少帝即位次年,颜延之出为始安太守。颜延之和陶渊明私交甚笃,在江州任后军功曹时,二人曾过从盘桓;其后出任始安郡,路经浔阳,又与陶渊明在一起饮酒,临行并以两万钱相赠。陶渊明死后,他还写了《陶徵士诔》。经屈原投水处,为刺史张劭作《祭屈原文》。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徐羡之、傅亮等被诛,颜延之被征还京城,授中书侍郎,又领步兵校尉。元嘉十一年,为刘湛之谮,出为永嘉太守。颜延之愤恨而作《五君咏》,这是他的代表作。元嘉十九年重建国子学,三年后,颜延之任国子祭酒。陆澄《与王俭书》载:“元嘉建学之始,玄、弼(指郑玄、王弼)两立。逮颜延之为祭酒,黜郑置王,意在贵玄,事成败儒。”说明颜延之的思想与传统的儒家体系尚有区别。此外,他也信奉佛教,和一些僧人来往。可见,儒、释、道三家之说,都在颜延之的思想中打下烙印。这在南朝文士当中也是常见的现象。颜延之的文章在当时及后世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从现存作品看,文学成就主要在辞赋及散文创作方面。《赭白马赋》,作于元嘉十八年,收在《文选》中而成为颜延之的辞赋代表作之一。明代张溥辑存世作品为《颜光禄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颜延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广宁县志

广宁县志

辽宁地方志。清张文治等修,范勋纂。八卷。文治, 山西介休人。康熙进士。康熙十四年(1675)任广宁(今辽宁北镇)知县。十六年,会同府派主纂范勋(参见《锦州府志》条)为编纂《盛京通志》而修此志。十八年完成初稿。明年成书。约一万五千字。卷首图十一幅。凡八卷:地理志、建置志、田赋志、典礼志、武备志、官师志、人物志、艺文志。北京图书馆藏抄本。

华夏与四裔

华夏与四裔

翦伯赞著,主要内容是论述中国古代史上中原与边疆之间的往来,理论问题在先,论述具体问题的文章,按照朝代排序,兼顾文章写作时间。主要内容包括,夏族的起源与史前之鄂尔多斯;诸夏的分布与鼎鬲文化;殷族与史前渤海系诸氏族的关系;南宋初年黄河南北的义军考;两宋时代汉奸及傀儡组织;元代中原人民反对鞑靼统治者的斗争;辽沈沦陷以后的明史;论南明第二个政府的斗争;论史前羌族与塔里木盆地诸种族的关系,等等。

诗本义[标点本]

诗本义[标点本]

宋欧阳修撰。十六卷。前十二卷为说一百十四篇,每条以《诗经》题为目,下分“论曰”、“本义曰”两部分。卷十三为“一义解”、“取舍义”,卷十四为“时世论”、“本末论”、“豳问”、“鲁问”、“序问”,卷十五为“通解”,有“诗统解序”、“二南为正风解”、“周召分圣贤解”、“王国风解”、“十五国次解”、“定风雅颂解”、“十月之交解”、“鲁颂解”、“商颂解”,末卷附“诗图总序”、“郑氏诗谱”。其书志在补正毛传疏略、郑笺妄说,《四库提要》谓“其立论未尝轻议二家,而亦不曲徇二家,其所训释,往往得诗人之本志”。宋代研习《诗经》,新义日增,旧说几废,实发于欧阳修。

因缘心论释

因缘心论释

佛典注疏。古印度龙树著,译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龙树对自撰《因缘心论颂》的疏释。释文逐句解释《因缘心论颂》的偈颂,重点解释了既然“无我”,则“谁从此世至于他世”这一佛学史上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龙树认为:“无有极微等法从于此世,移至他世。虽从于空法,遂生于空法。从无我、我所、烦恼、业、五种空因,还生空、无我、我所、七种苦果之法。”并举了师徒传经、镜、灯、印、火精、种、梅、声等八个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进而论证所谓轮回,实际是“从于虚妄分别习气而生”。从而在印度佛教的这一重大问题上别树一帜。本书中国历代经录未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三十二卷。北丽83号题记谓“大唐中和五年(885)三月十八日”,可视为《因缘心论颂》、《因缘心论释》译出时间之下限。

楞严经指掌疏

楞严经指掌疏

亦称《楞严经新疏》。佛典注疏。清通理述。十卷。是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作者序称:乾隆十七年(1752)应邀讲《楞严正脉》,嫌其“驳辨太甚,且前后次第与清凉大有径庭,不合贤宗家法”,故撰本书。书成后曾重订,并于乾隆四十一年刊刻流通。书前作者另撰有《楞严经指掌疏悬示》一卷。后又撰有《楞严经指掌疏事义》一卷,注释疏文中难解的词语。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偃溪广闻禅师语录

偃溪广闻禅师语录

偃溪广闻禅师语录,二卷,宋广闻说,如珠、光从、道鑑等编,尤焴序,汤汉序,有遗表、塔铭,附拾遗,又云佛智禅师语录。南岳下第十八世,嗣浙翁琰。宋开庆元年(1259)序刊。又名《偃溪和尚语录》、《偃溪佛智禅师语录》、《径山偃溪佛智禅师语录》。主要辑录其住净慈、智度、万寿等禅寺的语录、普说、法语、偈颂、佛祖赞、自赞、小佛事、题跋、遗表、塔铭等。收入《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六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