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衣意恂

草衣意恂
  • 姓名:草衣意恂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朝鲜
  • 出生地:罗州三乡人
  • 出生日期:1788
  • 逝世日期:1866
  • 民族族群:

草衣意恂(1788~1866),俗名张意恂,字中孚,号草衣,罗州三乡人,即今全罗南道罗州郡三乡西小村庄。生于朝鲜正宗丙午(公元1788),同治四年(公元1788),圆寂于快年阁,即今海南大兴寺山内庵。草衣于二十五岁时顿生出家之念,乃投身南平云兴寺,剃染于替峰敏性,拈香于玩虎,受禅于金潭祖师。如冽水丁若镛,紫霞申缂,秋史金正喜等朝鲜后期有名的文人墨客、士大夫及思想家,都与草衣结缘,以茶教睦友谊,達立精神上的畎契。憎侣要参悟禅理,文士及思想家要极恬静的精神与文思,也就是说:赠茶在精神上的意义,超过茶本身的清味、真香和气温作用。因此草衣在韩国茶史所建立的成果将永垂不朽,子子孙孙将尊奉他为“茶圣"。著有《东茶颂》和《茶神传》,成为朝鲜茶道精神伟大的总结者,丁若镛的《东茶记》和草衣禅师的《东茶颂》是朝鲜茶道复兴的成果。


草衣意恂,是朝鲜后期韩国代表性的禅僧,号称诗、书、画三绝,为当代杰出的艺术 家。他不驻足于空虚的理论,而以通过实践和经验 的修行法达到得道的境地。在茶道方面,他亲自煮茶,并通过对品泉的经验探究了古人的传意。草衣 的茶风承袭了达磨以后赵州的沏茶风,其风味形成了蕴涵着长久历史的韩国文化特征与适合于自然环境的茶风趣,但是由草衣继承的茶风,是韩国自生的风味,还是他国流人者?迄今尚未发现足资证明的文献资料。不过韩国的文化在历史上与中国一直保 持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唐代,有许多前往唐国的宗教 界人士、学者、商人将新的唐代文物带来韩国。因此可以猜想到,中国的名茶和茶风在这一时期很可能由好竒者或禅僧,很自然地传人韩国。加上韩国可种植茶树的地区有限,而气候及自然条件又适于栽植小叶种的茶树,由此也可猜想到必定引进了与韩国的自然条件类似的地方茶风。亊实上以野生状态 生长于古寺庙址的茶树,大都厲于小叶种,就是一个有力左证。其实在制茶的方法上,可以发现韩国所承袭的制茶和泡茶的方法,与中国高山地区古老的禅宗寺庙所使用的方法类似。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制做的茶的叶种和制茶法,就具有这种类似点,这也表明中国南方的古山地和韩国的自然条件类似。

草衣意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管锥编

管锥编

中国当代古典文学研究专著。钱锺书著。4册。第1、2册1979年8月、第3、4册1979年10月先后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集作者多年文学研究之心得,分别对《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中国古代文史典籍进行批评。辄取一字词、典故,博考中外例证,或精析微义,或阐述己理。例如书中论《诗经》六义中的“兴”,先引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胡寅《斐然集》卷18《致刘叔易书》中李仲蒙语、项安世《项氏家说》卷4等书文中前人关于“兴”的理论论述,后举汉代民歌、古诗十九首、现代儿歌,西方民谣等运用“兴”这一手法的例证。最后指出:“毛、郑诠为 ‘兴’者,凡百十有六篇,实多 ‘赋’与‘比’;且命之曰‘兴’,而说之为‘比’,如开卷之《关雎》是。说《诗》者昧于‘兴’旨,故每如项安世所讥‘即文见义’,不啻王安石《字说》之将‘形声’,‘假借’、等字作‘会意’字解。即若前举儿歌,苟列《三百篇》中,经生且谓:盖有香蕉一枚、苹果二枚、梨一枚也;‘不怕’者,不辞辛苦之意,盖本欲乘车至外婆家,然有电话可通,则省一番跋涉也。鼷钻牛角尖乎?抑蚁穿九曲珠耶?”全书体例,大致与此相仿。因叙述全用古文,凡举国外之例又多引原文,故一般读者往往畏其艰深,难以卒读。但其价值却是为当代中国学者所公认的,并且已有专门研究该书的论文与学者。

阵纪

阵纪

中国古代论述治军与作战原则的兵书。何良臣撰。有明万历十九年(1591)刊本和清《墨海金壶》、《珠丛别录》等6种丛书本以及1935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84年军事科学出版社点注本等版本。共4卷,66篇,48000余字。该书的内容分为募选、束伍、教练、致用、赏罚、节制、奇正、众寡、率然、技用、阵宜、战令、战机、摧陷、因势、车战、骑战、步战、水战、火战、夜战、山林泽谷之战,风雨雪雾之战等,共23类。书中结合历代用兵得失及明代军制弊端,主张以“选练为先”并论述用兵之法,且有所引伸发挥。

阳宅秘论

阳宅秘论

谓论阳宅龙脉、造作宜忌等事

海公大红袍全传

海公大红袍全传

章回小说。原署“晋人李春芳编次”。明本《海刚峰居官公案》署“晋人义斋李春芳编次”,故此书伪托其名。六十回。内容不同于明本公案小说,是以海瑞为主线贯串始终,具有完整连续情节的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海瑞一生的遭际,刻画了一个忠于职守、无私无畏、敢于锄强诛暴、关心百姓疾苦、清廉耿介的清官形象。他为举子时寄寓张老儿豆腐店中,很同情张老儿的遭遇,帮他对付严嵩家奴严二的高利贷盘剥和敲诈。在任淳安知县时,他当众指斥国公张志伯借巡查各省钱粮之名,到处索贿受贿的行为。在刑部主事任上,他上疏参奏国贼严嵩,责打他四十大板,惩治了这个专权肆横的奸臣。在任历城知县时,他访得大土豪严嵩干儿子刘东雄,劣迹昭著,予以正法。最后写到海瑞的死,海瑞对夫人说:“吾自出仕以来,历任封疆,却未曾受民间一丝一线;今有红袍一件,贮于箱中,倘我死后,当以此袍为殓,亦表我生平之耿介也。”小说“大红袍”即由此得名。书中叙述的故事大多是民间传说故事和作者的虚构,许多人物历史上虽实有其人,而事迹与史实却大相径庭。小说突出了海瑞与严嵩的斗争,但文学成就不高,缺乏历史真实性和思想深度,语言也较粗疏驳杂。有嘉庆十八年(1813)二经楼刊本、道光二年(1822)书业堂刊本、道光二十年聚星堂刊本、经国堂刊本、同治六年(1867)聚盛堂刊本和上海达文书局排印本等。近有1984年北京宝文堂书店排印本。

文氏五家集

文氏五家集

十四卷。明文洪编。文洪字功大,号希素,长洲 (今苏州)人。明成化元年(1465)举人。官涞水教谕。此书为明长洲文氏三世五人之诗:文洪著《括囊稿稿》诗一卷,文一卷,其孙文征明著《甫田集》诗四卷:文征明长子彭,字寿承,官南京国子监博士,著《博士》诗二卷;次子嘉,字修承,官和州学正,著《和州》诗一卷:彭之子肇祉,字基圣,官上林苑录事,亦著诗五卷。其中唯文征明名最盛,其家学渊源则始自洪。如《静志居诗话》所称:“野猿窥落果,林蝶恋残花,自得翻书趣,浑忘对客言。”诸句饶有恬淡之致。文征明诗格不高,而意境自能拔俗。至彭、嘉、肇祉,亦能耳熏目染,力承先绪,所谓谢家子弟,虽复不端正者,亦奕奕有一种风气也。文征明《甫田集》已著录,然卷帙相连,无容割裂,且除此一集,与五家之目亦不合,尤无容改其旧名以五为四,故仍并录之,而附著其互见之故。有《四库全书》本。

破苻坚蒋神灵应

破苻坚蒋神灵应

元杂剧剧本。简名《破苻坚》或《蒋神灵应》。李文蔚撰。末本。剧叙北朝秦帝苻坚,不听军师王猛和中大夫苻融的劝谏,执意图晋。发兵百万,先据寿阳。晋大司马遣侍中王坦之至谢府请吏部尚书谢安选将。谢安遂荐其侄谢玄为帅。王坦之与谢安奕棋,请谢玄旁观。谢玄从棋局中悟出出奇制胜之理。谢玄率军驻扎钟山。因山神蒋子文福祐下民,改山名曰蒋山。蒋神有求必应,谢玄率众将烧香神前,乞求阴助。随即迎战苻坚于淝水。谢玄谓苻坚:我军只有十万,不堪一击,请秦军退过淝水,回去请命后,便来投降。此时蒋神显灵于八公山,令满山草木尽为晋兵,苻坚大惊,秦兵不战自乱。谢玄挥师追杀,由是得胜,班师回朝。与战人员尽受封赏。此剧本事出自《晋书》,由作者增饰而成。舞台上场人物多,可以想见当时演出气氛之热烈。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钞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