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斯·曼

克劳斯·曼
  • 姓名:克劳斯·曼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慕尼黑
  • 出生日期:1906年11月18日
  • 逝世日期:1949年5月21日
  • 民族族群:

克劳斯·海因里希·托马斯·曼(Klaus Heinrich Thomas Mann,1906年11月18日-1949年5月21日),克劳斯·曼出生于慕尼黑,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和妻子卡提亚的儿子。他的父亲是教派信徒,而他的母亲来自世俗的犹太人家庭。他于192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次年为柏林一家报纸写戏剧评论。并于1925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


克劳斯·曼的早期生活很困难。他的同性恋取向使他对目标十分偏执,与他的父亲关系很不好。在不同的学校学习了很短时间后,他开始和比他年长一岁的姐姐艾丽卡·曼在世界各地游历,并于1927年访问了美国。1924年,他与儿时的朋友Pamela Wedekind订婚,Pamela是剧作家Frank Wedekind的大女儿,也是他的姐姐艾丽卡的好朋友。1928年1月订婚解除。


1929年他与艾丽卡游历了北非。在这个时候,他们结识了瑞士作家和摄影师Annemarie Schwarzenbach,在后来几年仍然与他们关系紧密。克劳斯与Annemarie数次出国,最后一次是1934年去莫斯科参加作家代表大会。


1932年,克劳斯写了他的自传的第一部分,作品深受好评直到希特勒上台。1933年,克劳斯与艾里卡一起参加了舞表演Pepper-Mill,被纳粹政权注意。为了逃避起诉,1933年3月他离开德国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阿姆斯特丹和瑞士。1934年11月克劳斯被纳粹政权剥夺了德国国籍,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公民。1936年,他移居到美国,住在普林斯顿和纽约。1937年夏天,他遇见了他的伴侣戏剧评论家Thomas Quinn Curtiss,Thomas为《综艺》和《国际先驱论坛报》工作。克劳斯·曼在1943年成为美国公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担任上士随美国军队于1945年夏天前往意大利,为《星条旗报》写报道。


克劳斯最有名的小说《梅菲斯特升官记》(Mephisto)写于1936年,在阿姆斯特丹首次出版。小说主人公是一位著名演员,他以前的姐夫演员Gustaf Gründgens认为这本小说就是在写自己,而且对他的人格和名誉进行了侮辱。因为法官有分歧,所以法院一直作不出判决,但又不准西德的出版社出版这本书。1963年Gründgens去世,西德在1965年首次出版小说。但Gründgens的继子提出,继续上诉法院,1968年法院判决禁止出版本小说。1981年禁令解除,西德才终于得以出版这本小说。


1949年他因服用过量安眠药死于戛纳。他被埋葬在大贾斯公墓。

克劳斯·曼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觉醒之书

觉醒之书

在本书中,作者用渊博的学识,借助明治时期遗留下来的第一手资料,讲诉了日本从德川幕府时期到明治维新,再到近现代的政权更替和政治改革的历程,并从历史、政治、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回答了当今西方观察者心中最大的疑问:在一个握有实权的君王的统治下,当今日本究竟是如何以让人惊讶的速度发展起来的,及其与中国、印度等邻国的关系。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不仅是一本了解日本的著作,也是一本引人思考的著作。

午后曳航

午后曳航

《午后曳航》的小主人公黑田登8岁丧父,与经营洋货店的寡母房子相依为命。一年夏天33岁的房子带着13岁的阿登参观货轮,她与海员冢崎龙二邂逅,34岁的单身汉龙二简直像是做了一场梦。平时龙二认为自己有一种特殊的宿命,他曾有过这样一个离奇的梦:在海的远方的某个角落,有一个美貌的女人在等待着他,得到她的时候自己就会在荣誉中死去。所以他一见房子就钟情,房子也很快就投刭他的怀抱里。阿登在自己家里通过小孔窥见自己的母亲与龙二的关系,目睹龙二的肉体和动作的瞬间,觉得“像遇见奇迹般的瞬间”,于是他将热爱海转为崇拜龙二,把龙二当作海的象征。两天以后,龙二又出海去了。四个月后,在一个冬天的日子里,龙二从海上归来,再次上房子家,两人从此再也不分离了。龙二向房子求爱,两人订了婚。龙二决心开始熟悉陆上的生活,不再出海了。阿登认为龙二离开了海,就意味着背叛了美,对龙二十分冷淡。再加上平时他和小伙伴都认为“世界是由若干单纯的符号和决定所构成的”,“生殖是虚构的,因此社会也是虚构的。父亲、教师只是父亲、教师就是犯大罪。”当母亲和和龙二快将结婚的时候,他觉得龙二成为父亲就将是陆上最坏的东西。他对龙二彻底失望了。于是他和小伙伴们将龙二诱骗到一个面对大海的山坡上,让龙二一边讲海的故事,一边喝下他们放了过量安眠药的红茶。龙二永远安眠了。

庄子

庄子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战国时期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曾经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篇数究竟有多少,今已不可考。司马迁《史记》只言其“著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则说《庄子》有五十二篇。现在传世的是晋人郭象注的《庄子》,有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其中哪些篇章是庄子自作,哪些篇章是其后学所著,已经很难确论。庄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虽不具形,但是可以感觉体会。各种各样的纷繁之物便是道的体现;他憎恶当时控制在昏相乱君之手的现实社会,幻想成为一个与造物者同游的真人、至人,追求心灵世界的绝对自由;主张人应该善于回避矛盾而自处,要全性保真,不以物累;齐万物,泯是非,一死生。卓然有别于先秦其他诸子之论。《庄子》文章,语言放纵不羁,挥洒自如,自然天成,既富有哲理意味又富于抒情情调。想象的奇特,辞采的瑰丽,行文的潇洒,笔墨的恣肆,句法结构的多变跳荡,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文学意义上,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认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过也,郭沫若认为只有屈原的诗歌和司马迁的传记散文能与之媲美。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诸子集成本、清人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中华书局于1983年出版的台湾学者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

运甓记

运甓记

传奇剧本。明邱瑞吾作。《传奇汇考标目》增订本著录。二卷四十出。叙晋朝陶侃故事。谓侃初授武冈县令,时有陈敏、杜弢等先后作乱,陶侃一一平定,官封东乡郡侯。因受钱凤、王敦谗谮,迁为广州刺史。在州无事,侃朝运百甓于中庭,暮则运入内室,借以劳形。不久,王敦叛乱,陶侃起兵勤王,平定叛乱。继而苏峻又起逆兵,陶侃率兵前往,射杀苏峻。朝廷授侃官太尉,封长沙郡王。侃与妻子团圆,喜庆结局。有明末汲古阁原刻本、《六十种曲》本。

大乘起信论别记

大乘起信论别记

大乘起信论别记,二卷,新罗元晓撰,编号一八四五,见前目。

大乘要语

大乘要语

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以“八识”说阐发菩提佛性之义。本书与早期禅宗语录有一定的关系。如书内云:“空手携锄句(钩),步行骑水牛。骑牛水上过,桥流水不流。”当源于梁傅翕(497—569)之“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楞伽师资记·禅秀章》亦引“桥流水不流”句。又本书云:“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拂力下,不备若(惹)尘埃。”与《坛经》中神秀偈如出一辙。本书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