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影

慧影
  • 姓名:慧影
  • 别名:
  • 性别:
  • 朝代:隋代
  • 出生地:巴西(四川)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慧影,隋代僧。巴西(四川)人,俗姓江。曾从后周道安学大智度论,并继其法。师泛迹人间而志存林野,住蜀地潼州迁善寺。隋开皇(581~600)末年入寂,其余事迹与世寿均不详。著有述道安智度论解二十四卷、伤学论一卷(除谤法之愆)、存废论一卷(防奸求之意)、厌修论一卷(令改过服道)。其中,述道安智度论解题为大智度论疏,然流传至今,版本不全,其残卷分别收于卍续藏第七十四册、第八十七册。其余三论现俱不存。[历代三宝纪卷十二、大唐内典录卷五、续高僧传卷二十三]

慧影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玉玦金环录

玉玦金环录

又名《江湖大侠传》,小说以清代发生存湖南桃源县的一件颇为奇特的谋反大案为背景,以众多江湖人士为了帮助彭服筹报杀父大仇为主要线索,讲述一批以活跃在湘川黔等地的哥老会成员为主的江湖人士,在一个相对平静的承平时期是如伺掀起场血雨腥风的江湖恩怨,最后又参与到一场土司之争中,最终获得了地盘、获得了生存空间的故事。

清代之竹头木屑

清代之竹头木屑

唐景星香山唐景星观察廷枢,洞悉欧洲情势,有干才。同治初,奉旨在总理衙门行走。时大臣未谙欧洲交涉之术,每欧使盛气相凌,诸大臣辄噤缩相顾,不敢发一语,于是外人玩侮益甚。一日,威使争一事未得,辄拍案厉声,唐忽奋拳起曰:“威妥马,汝何得如此?”威怒曰:“汝何故无礼,敢直呼我名?”唐曰:“此何地而汝拍案?吾何得复有礼于汝?”威使出不意,闻是言遂稍戢其威。后有人问唐曰:“汝何以敢得罪大使?”唐曰:“吾在彼久,熟知彼中事。在公堂拍案,彼已有过,故彼无以罪我也。”然大臣等,终以唐在衙门,恐易启衅,遂出之。

后汉纪

后汉纪

东晋袁宏撰。三十卷,编年体东汉史。《后汉纪》是继《前汉纪》之后,又一部断代编年史名著。它记载了自更始元年(公元23年),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东汉终结为止,共198年的历史。体例仿荀悦《汉纪》,依据《东观汉记》和谢承、司马彪、华峤、谢沈等的《后汉书》及其他史料编成,简明易检,考订、剪裁都较精密。是范晔修《后汉书》的重要依据之一。本书在宋代时的刻本已“衍文助语,乱布错置”,无法句读。至明代,有嘉靖黄姬水刊本和万历南京国子监本,基本恢复了原貌,但仍有脱误。清康熙年间,蒋国祚、蒋国祥兄弟以明刊本互校,又详采其他史书考校,实为近代精本。此外,流传于世的还有学海堂本,龙溪精舍本以及四部丛刊本。今人周天游在上述诸刊本中,择善而从,兼取诸本之长,精加校注,于1987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后汉纪校注》

蒙斋中庸讲义

蒙斋中庸讲义

四卷。南宋袁甫撰。甫字广微,鄞县(今属浙江)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国子祭酒,谥正肃。此书散见于《永乐大典》中,不见记载,只有朱彝尊《经义考》著录袁甫所撰《中庸详说》二卷,并且称已佚,可能指的就是此书。该书备列经文,逐节训解,盖平日记录以授门生弟子。袁甫之学出于杨简,杨简之学出于陆九渊,故立说多与九渊相合。如讲自诚明一节云:“诚不可传,可传者明,明即性也,不在诚外也。”此即《象山语录》所谓“诚则明,明则诚,此非有次第,其理自如此”之说。《四库提要》称其“虽主持过当,或不免惝怳无归,要其心得之处,未尝不自成一家。”该书原已佚,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成,按经排列,分为四卷,并且加了案语,以匡正其误。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

一卷,唐玄奘译。依大梵王及观世音之请而说此咒。持者不更受恶趣之生。与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妙臂印幢陀罗尼经》同

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一卷,失译。佛在祇园。应供于长者婆私腻迦家,其女不出。佛遣化女以残食与之,女念其夫,其夫即至。乃同见佛。与舍利弗及文殊师利菩萨问答,明生以不生生为生义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