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克森

- 姓名:帕克森
- 全名:弗雷德里克·洛根·帕克森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费城
- 出生日期:1877年2月23日
- 逝世日期:1948年10月24日
- 民族族群:
弗雷德里克·洛根·帕克森(Frederic Logan Paxson,1877年2月23日生于费城,1948年10月24日卒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美国历史学家。他还曾担任密西西比河谷历史协会主席。他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本科和博士学位,以及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学任教(1910年至1932年),接替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并于1932年至194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他是美国边疆的权威。他于1925年获得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是《1763-1893年的美国边疆史》。
他的学生包括厄尔·S·波默罗伊和艾拉·克拉克。他们非常钦佩他的教学。克拉克说,帕克森让学生“参与他对过去的探索”,并“接触活人和叙事问题”。波默罗伊说,帕克森没有进行哲学思考,而是谈论“技巧和具体问题及其意义,而不是抽象的有效性”。帕克森还建议他的学生尝试综合,无论多么尝试性和不精确。波默罗伊指出,帕克森对政治史有深入的了解,“发现政治框架,以及其他传统框架,在讲述一个一般的故事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帕克森也坚持经济和社会历史的重要性,并亲自发表了关于体育和高速公路运动兴起的文章。
帕克森创造了“历史工程”一词来描述他在修订教科书以适应世界大战时代的情绪时所做的战时工作,通过“解释我们可能更好地赢得战争的战争问题”。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帕克森学习历史、国际法和经济学。他的主要顾问是历史学家约翰·巴赫·麦克马斯特,他鼓励帕克森广泛阅读,除了伦敦和华盛顿的外交研究档案资源外,还要使用报纸等新资源。1903年,他发表了关于19世纪20年代南美共和国独立的美国外交政策的论文,之后他便从外交问题转向西方研究。他开始对科罗拉多州进行一系列研究,计划写一本从未完成的书。然后,他转向更广泛的边疆叙事史,最终于1924年出版了获奖作品《1763-1893年美国边疆史》。这本书涵盖了非常广泛的主题,在处理边疆居民和印第安人之间的暴力关系方面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力量。帕克森强调了向西部迁移过程对人们的影响,淡化了特定地区的静态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他受到贵格会教徒的教养,但他还是担任陆军部历史局的少校,并利用他的写作技巧来解释美国政策的历史背景。
帕克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贤博编
明叶权撰。一卷。书成于万历年间。本书主要记述作者游历吴越、燕赵、福建、广东等地时的所见所闻及师友所胪述。内容广博,举凡民情、官场、风土、外贸等多有涉及。其中亦有科举应试、捐纳监生为官,以及进士、状元入仕之刚正的记载。如富家监生拜县丞,杭州太守娄志德,乡会试考官以题目坐讥讪得罪,上虞进士叶经自称出寿昌等。有万历黄应台刻本。今有中华书局校勘本。
返生香
一卷。叶小鸾撰。《惜阴堂汇刻明词》本。有词八十九首。《明词综》卷一一录其词七首。《白雨斋词话》卷三称其“词笔哀艳,不减朱淑真”。赵尊岳跋称“《返生香》,一题《疏香阁遗集》。今汰诗赋古文,仅录其词而略缀遗事”(《明词汇刊》)。
药房樵唱
元诗别集。3卷。吴景奎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正十八年(1358)宋濂序。据此序,可知本集为吴景奎之子吴履与门人黄琪编辑并刊行于世。卷1为五言古风、七言古风、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2为七言律诗,卷3为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及词。卷末有附录1卷,内容包括:吴履撰《处士吴公行述》,黄溍撰《处士吴君墓志铭》,张顺祖撰《吴文可传》,叶仪、唐怀德、范祖干、苏伯衡、吴沈等人所撰《哀辞》。宋濂在序中评吴景奎诗作:“公时吞吐群机,陶熔庶汇,珠玉随风,冰雪在口。人争传于秀句,价欲等于兼金。”他一生刻意为诗,尤好论诗。近体诗时有唐人之风,词句清丽可诵。但由于编辑成集时失于筛选,收入了某些应景之作,如《偶成》:“挟才胜德世所薄,宁我负人天可欺。士之言行苟如此,圣经贤传将奚为?”被《四库全书总目》编者讥为“殆刘克庄所谓有韵语录,殊不入格”。这个批评是相当中肯的。
成吉思汗
本书作者韩儒林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元史研究专家,《成吉思汗》是其代表著作之一。作者系统介绍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生的经历,从蒙古高原各个部落的斗争讲起,记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率领部众进攻西夏、金以及西征花剌子模,直至在攻打西夏的途中病逝。作者列举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对他辉煌伟大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简要梳理了他的生平大事年表。本书乃“大家之作”,考证准确,脉络清晰,言简意赅,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
性空臻禅师语录
六卷,清行臻说,超晓、超自等编,毛鹃序,张发辰序,有塔铭。南岳下第三十五世,嗣费隐容。依驹本印。卷首收序;卷一收住苏州府昆山县选佛场语录;卷二收住苏州府昆山县选佛场语录、住苏州常熟县维摩寺语录;卷三收小参、示众、机缘;卷四收拈颂;卷五收拈颂、赞、偈;卷六收偈、佛事、塔铭、嗣法门人位次。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无门慧开禅师语录
凡二卷。宋代僧无门慧开(1183~1260)撰,普敬、普通等编,理宗淳祐九年(1249)刊行。又作佛眼禅师语录、无门开和尚语录、无门和尚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卷上辑录慧开于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自湖州报因禅寺开法以降,历天宁寺、黄龙崇恩寺、显亲崇报寺、广化寺等十会之上堂语;卷下辑录告香普说、小参、赞佛祖、偈颂、真赞等。卷末之‘后记’一文,或系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重刊时所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