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斯

- 姓名:费尔斯
- 全名:查尔斯·哈丁·费尔斯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57年3月16日
- 逝世日期:1936年2月19日
- 民族族群:
查尔斯·哈丁·费尔斯爵士(Sir Charles Harding Firth 1857年3月16日-1936年2月19日)英国历史学家。他是1906年历史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埃斯蒙德·德·比尔写道,弗斯“了解17世纪的男男女女,就像一个人了解他的朋友和熟人一样,不仅了解他们的人物,而且了解他们生活的整个道德和知识世界。”
费尔斯出生于谢菲尔德,曾在克利夫顿学院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接受教育。1877年,他在大学期间因一篇关于第一代威灵顿侯爵理查德·威灵顿的论文获得了斯坦霍普奖,并且是牛津大学成绩优异的历史学者的专属社团斯塔布斯学会的成员。1887年,他成为彭布罗克学院的讲师,1901年成为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的院士。1900年,他担任福特学院的英语历史讲师,1903年当选为英国学院院士,1904年接替弗里德里克·约克·鲍威尔成为牛津大学现代史的雷吉斯教授。费尔斯的历史著作几乎完全局限于英国内战和英联邦时期的英国历史;尽管他在同一时期写下了关于同一时期的S·R·加德纳的著作,但他的著作受到了高度评价。
弗斯是T. F. Tout的挚友和盟友,T. F. Tout正在使曼彻斯特大学的历史本科课程专业化,特别是通过引入个人研究原始资料和论文写作的关键要素。弗斯在牛津大学也试图这样做,这使他与学院研究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些研究员几乎没有自己的研究专长,并且认为没有理由让他们的本科生掌握如此神秘甚至工匠般的技能,考虑到他们可能的职业生涯。他们认为弗斯是大学教授的权力追求者,而不是作为国家和帝国未来建立的精修学校。弗斯失败了,但二十世纪见证了大学沿着他和Tout的道路前进。
1892年,他当选为美国古文物协会会员。
1913年至1917年,他担任皇家历史学会主席。
他写给Tout的信件被曼彻斯特大学约翰·赖兰兹图书馆收藏。
费尔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续方言
中国传统语言学著作。杭世骏撰。收入《道古堂外集》内,又有《四库全书》本。杭世骏(1695—1772),字大宗,号堇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中国清代学者。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校勘武英殿《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因条陈“朝廷用人,宜泯满汉之见”,下吏议拟死,终罢归。自号秦亭老民,主讲粤东、扬州书院,博闻强记、于经史词章之学,无所不贯。著述有《诸史然疑》、《三国志补注》、《续方言》、《道古堂集》等。《续方言》为钩沉古书方言资料以续补《方言》之作。本书搜集了唐宋以前的经、史、传、注及字书中的古代方言词语,以补《方言》所未备,颇有裨于训诂,惟所行之书或有遗漏。依《尔雅》体例编次,但不标明篇目。有《艺海珠尘》本,《昭代丛书》本等。
太清玉司左院秘要上法
太清玉司左院祕要上法,南宋洞真山人霞映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太清玉司之法主世间疾病、水火、天灾、人事、鬼神,乃太清仙官之法。此法由太清仙伯授太清宝贞,太清宝贞授东华王真人。王真人道成去世,当为太极左卿,时以太清玉司之法护世救民。作者盖为王真人门徒,故撰成此书,以授王氏子孙,使世世为嗣师,行太清玉司之法。书中所述「太清玉司之法」,以存思黄老君为主。在甲子、庚申日或修道吉日,依法存思黄老君镇守身中泥丸、丹田等处,并思黄老君授以玉印符咒等物。据称佩符念咒,则有诸神护卫其身。书中有玉印图、符图,并述书写符文之法。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本篇言存神佩符,开解体内胞胎结节之法。其内容文字与《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基本相同,疑系南北朝道士摘录该经改编而成。
春风沉醉的晚上
短篇小说。郁达夫著。写于1923年,初载于1924年2月28日《创造季刊》第2卷第2期。小说以贫民窟里的知识分子与烟厂女工的生活为对照,写出了他们共同的不幸命运。作品中的“我”是一个正直的青年,对劳苦大众怀有同情。他有才学,通晓多国文字,也能创作。但在旧中国的畸形都市中,他却穷极潦倒,蜷缩在贫民窟中,依靠翻译卖文为生。由于生活的煎熬,他染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失去了世间的一切温暖,甚至失却了白天,只有在春风沉醉的晚上,才能孤独苦闷地在街头徘徊。与他同楼而居的陈二妹是一位有着美好心灵的青年女工。苦难的生活在她的心中深深地播下了爱与恨的种子。她爱那些与她同命运的人们,恨那些骑在人们头上的压迫者。两个邻居互相信任以后,开始表现了异常的关怀和同情。当她对他的夜游及“来历不明”的挂号信(实为译文稿费)的来源生出误解后,便善意而诚恳地规劝他莫走“邪路”。一旦误会冰释,她便坦率地承认错误。作者通过细致而传神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了一个青年女工善良美好的心灵,突出了她在苦难中的坚韧意志和朴素的反抗精神,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被压迫的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因此,作者自己也认为,它是“多少也带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的作品(《达夫自选集·序》)。在艺术上,布局严谨,格式规范,结构也较为精致。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工人的优秀作品之一,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鲁迅的思想与生活
作者许寿裳是鲁迅的挚友,一直认为自己有责任在贫病的中国向国人宣传鲁迅的战斗精神。1946年6月,他赴台湾任省立编译馆馆长,因要普及国语、国文和中国史地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台湾同胞的民族民主意识,故极力宣扬鲁迅。本作即是其一系列文章的结集,曾引起极大反响。有学者指出,许寿裳意图藉鲁迅思想的传播,使得鲁迅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能再度在台湾掀起,而达到重建台湾文化的目的。作者许寿裳是鲁迅的挚友,一直认为自己有责任在贫病的中国向国人宣传鲁迅的战斗精神。1946年6月,他赴台湾任省立编译馆馆长,因要普及国语、国文和中国史地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台湾同胞的民族民主意识,故极力宣扬鲁迅。本作即是其一系列文章的结集,曾引起极大反响。有学者指出,许寿裳意图藉鲁迅思想的传播,使得鲁迅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能再度在台湾掀起,而达到重建台湾文化的目的。书中收录了《鲁迅的人格和思想》《鲁迅的精神》《鲁迅的德行》《鲁迅和青年》《鲁迅的生活》《怀亡友鲁迅》《关于〈弟兄〉》《〈鲁迅旧体诗集〉序》《〈鲁迅旧体诗〉跋》《〈民元前的鲁迅先生〉序》10篇文章,并亲自为该书写序。
佛光教科书
《佛光教科书》从一九九五年着手,历五年终于在佛教东传两千年纪念前夕汇编完成。本书由星云法师编定纲目,佛光山子弟参与,众多因缘聚合得以圆满定谳。《佛光教科书》全套共有十二册,每册含二十课,每课以两千字左右为篇,前后的分类是以基本概念及多元化学习为目标。内容受限于篇幅,教者、研读者可以多参考注释,有时注释更能表达主题的说明,至于图片、习题更有待各个教者、研读者运用。《佛光教科书》并非以学者专家为主要读者对象,而是为亟需了解佛教的初学者所编印,内容着重在佛教基本知识的强化,因此学术性的研究推论及考据,不属于本《教科书》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