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复

- 姓名:甘复
- 别名:字克敬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余干(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甘复(生卒年不详,约1341年前后在世),字克敬, 余干(今属江西)人。少年初涉笔 砚,以临川罗尊闻为师。后频经战 乱,避地江西,往来于临川、金溪等 地。至正间,张翥居云锦山中,甘复 与甘瑾、张可立到云锦山师事之。 张翥十分器重。明洪武初,他们都 以元遗民为士林所推尊。甘复诗文 篇什散漫,今存《山窗馀稿》一卷,存 诗仅十五首,是明成化中里人赵琥 据手稿辑刊。《四库全书总目》评 《山窗馀稿》说:“虽零篇断简,所剩 无多,而诗格文笔一一高洁,疑复当 日自择其最得意者手录此帙,篇篇率有可观,转胜于珠矶杂陈,务盈卷 帙,徒供覆瓿者矣。”《元诗选· 二 集》选入甘复诗十首。生平事迹见 《元史类编》卷三六、《元诗选·二集》小传。
甘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罐头厂街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海湾的一条海滨街道上。20世纪40年代初,那里以生产沙丁鱼罐头为主要特色,故称罐头厂街。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名叫医生的海洋生物学家。受过高等教育的他并没有看不起邻居们赌徒、商贩、妓女、流浪汉,在他眼里,这些人很健康,干净得让人诧异。另一组人物,马克和他的伙伴们是一群身无分文的流浪汉,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随遇而安地栖居在罐头厂街,他们的生活简简单单,既不掩饰自己的欲望,也不被金钱腐蚀心灵,为人真诚、乐于助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美国历史上动荡的十年,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社会各个阶层都感受到了压力,并动摇了美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念,整个社会陷入了精神危机。《罐头厂街》中的这种理想生活状态是斯坦贝克为处在危机中的美国人所建立的价值体系。 《罐头厂街》首版于1945年,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大萧条时期蒙特利地区底层阶级的精神面貌。
绣谱
一卷。清丁佩撰。成于清道光元年(1821)。陈丁佩,字步珊,云间(今上海松江)人。自幼喜好刺绣,兼擅琴棋书画。《绣谱》是一部有关刺绣工艺的专著。以绘画、书法、诗词、建筑等艺术与刺绣互为对比借鉴,解说了刺绣工艺的特点和规律。共分为六个部分:①择地。即从刺绣工艺的要求出发,说明作业的环境必须闲、静、明、洁。②选择。即选择刺绣的底稿,提出了必须要有审理、度势、剪裁、点缀、崇雅、传神的眼光要求,避免能巧庸俗及过繁过简,这是整个绣工过程的基础条件,因此必得十分谨慎选定。③取材。从刺绣的具体要求出发,讲述了其所用材料诸如丝线、绫缎、纱罗、绣针、剪刀、棚架的重要作用。④辨色。对红、绿、黄、白、蓝、黑、紫、藕色、赭、牙色、灰色、绛色、月白、天青、金、银等等丝线的用途及其搭配方法作了细微精辟的讲述。⑤程工。讲叙刺绣工艺中齐、光、直、匀、薄、顺、密等具体技法和工艺标准。⑥论品。以文品之高下,书理之深浅来品评刺绣的能、巧、妙、神、逸五个不同的层次,并说明有精工、富丽、清秀、高超四种格调。这六个部分的阐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绣工技能与不同凡俗的审美趣味。本书是既有实用价值,又具鉴赏品位理论的技术性著述,是我国刺绣工艺史上不可多得的文献。
晁氏墨经
晁说之撰。制墨之书
修真秘要
养生类著作。明王蔡撰。一卷。蔡,闽中(今福建)人。生平履历不详。约成书于正德十年(1515)。载仙人抚琴、绞丹田、仙人存气开关、仙人指路等十数种练功方法,内外功并蓄。每种功法均有图示与释文,于治疗疾病和调护身体相结合,如“仙人抚琴式”释文为:“治久病黄肿,以两手按膝施功,存想闭息,周流运气四十九口,如此则气通血融而病自除矣”,只提供方法而无理论阐述。行文简捷,可供学习研究气功者参阅。有正德十年平阳府所刻《医书六种》本,虎林胡氏会文堂刊《格致丛书》本。
往生净土忏愿仪
全一卷。宋代遵式(964~1032)撰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又称往生净土忏仪。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依据大无量寿经、称赞净土经等诸经,揭示十种行法:严净道场、方便法(入道场之方便法)、正修意、烧香散花、礼请法、赞叹法、礼佛法、忏愿法、旋绕诵法、坐禅法等。净土信仰流行民间后,依据本书礼拜之忏法亦广为流行,即今所谓之‘净土忏’。
大乘百法明门论
梵名Maha^ya^na -s/atadharma-praka^s/amukha-s/a^stra 。全一卷。属印度大乘宗经论部。又称大乘百法明门论略录、百法明门论、百法论、略陈名数论。天亲菩萨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系摘自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之百法名数,为法相宗所依据重要论书之一。全书系就诸法而略分为五位百法,即:(一)心法,有眼识等八种。(二)心所有法,立偏行等六种分位,即:(1)偏行,有作意等五种。(2)别境,为有欲等五种。(3)善,有信等十一种。(4)烦恼,有贪等六种。(5)随烦恼,有忿等二十种。(6)不定,有睡眠等四种。(三)色法,有眼等十一种。(四)心不相应行法,有得等二十四种。(五)无为法,有虚空无为等六种。本论有(大三一·八五五中)‘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之语,乃说明一切法即五位百法,次列举补特伽罗无我及法无我,而阐述一切法无我之理,以为本论之主要旨趣。盖俱舍立‘七十五法’之说,而仅论及补特伽罗无我之理,是犹妄计心外有实法;唯识则阐明百法皆不离识、实我本空,故一一之法亦非实法,是为唯识证理之门。有关本书之著者,至元法宝勘同录卷九,谓系提婆菩萨,西藏译本则举出护法(藏Dpal-ldan-chos-skyon% )之名。本书之注疏极多,较重要者有:百法明门论解二卷(窥基)、百法明门论疏二卷(大乘光)、百法明门开宗义记一卷(昙旷)、百法明门论义一卷(德清)、百法明门直解一卷(智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