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平仲

- 姓名:孔平仲
- 别名:字义甫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 出生日期:1044
- 逝世日期:1102
- 民族族群:
孔平仲(1044—1102)宋代诗文家、史学家。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孔文仲(1038—1088)、孔武仲(1042—1098)弟。治平二年进士。元丰二年,为都水监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八)。元祐初应制科试,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孔文仲卒,归葬南康,诏以为江东转运判官护葬事,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绍圣中,言者劾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诋毁先朝,夺校理,出知衡州。提举董必又劾其不推行常平法,失陷官米,徙韶州,责为惠州别驾、英州安置。徽宗即位,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崇宁元年,入元祐党籍,罢职,主管兖州景灵宫,卒。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辞,与其二兄并称于时,号“清江三孔”。吴之振评论其诗“妖矫流丽,奄有二仲”(《宋诗抄·平仲清江诗抄序》);翁方纲亦谓“其学内充而才外肆,然不能化其粗”,故“其弊必流于真率一路”(《石洲诗话》卷三)。现存诗古体、近体兼备,其古体诗风格平易,近于白居易新乐府,象《南卒》诗刺慵兵冗食,《愍囚》哀囚徒因穷饿行劫而受刑,都是讽刺时事之作。一些诗语言不事雕饰,朴实无华,如《代小子广孙寄翁翁》、《车班班》、《述鸥》诸诗,后世评者称为“如闻古乐府之音”(《历代诗发》卷二四)。其近体诗古淡秀雅,气势纡舒,但少锤炼,故无精警之句,如《和经父登黄鹤楼》、《游城南双塔院》、《答崔象之见谢之作》、《答贺中道灯夕见贻》诸诗,均可成诵(同上书)。所著《续世说》、《孔子杂说》、《释裨》及《珩璜新论》、《良史事证》、《诗戏》等,今仅存《珩璜新论》一卷、《续世说》十二卷、《谈苑》五卷,其馀已佚。又著有文集,原卷数不详,南宋庆元时将孔氏三人之诗文合刻为《清江三孔集》四十卷,其中孔平仲之作二十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现存《清江三孔集》有四十卷本,存明刊本、《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又有三十卷本,存清御儿吕氏讲习堂影写元刊本,鲍廷博校跋清抄本。《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九二三至九三一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二二七二至二二七五收其文四卷。事迹见《东都事略》卷九四、《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传》附传。
猜你喜欢的书
那片陌生的天地
海明威《那片陌生的天地》原来是一部未完成小说的前四章。这部小说的创作时间是在1946年——1947年间及1950年至1951年间,时写时歇。此外海明威遗著《岛在湾流中》一书,有个初稿则是以这个片断作为原始素材创作出来的。故事以迈阿密为切入点,主人公罗杰与一个姑娘从迈阿密驱车来到一个小旅馆暂作休息,姑娘名字为海伦娜,这期间,罗杰还与店铺掌柜讨论了自己对于教皇,罗斯福,胡佛等人的看法。回到汽车旅馆后,他们在海滩上享受欢愉。罗杰想到了自己在早上看到的《迈阿密每日新闻报》上武装叛乱的事件,忧心忡忡。后又驱车来到弗洛里达看西部牛仔,在杂货店享受午餐 ,期间还谈到了对于超现实主义的看法。罗杰与海伦娜彼此相爱,在驱车旅行的过程中,每历经一个地方,都感受着当地的风土习俗,罗杰还对海伦娜讲述着自己对于某些事的想法。他们一起饮着苦艾酒,海伦娜向罗杰请教自己关于写作的想法,最后他们一边交流自己关于创作的感悟,把所有的激情融汇在作品中,把自己的幻想变现。每当创作一部分内容时,则都切实把自己投放在当时的情景中,切身体悟那些绝望的时刻。
皮埃尔和卡蜜儿
讲述了这么一个悲伤的故事。主人公卡蜜儿天生失聪,本来就已经够不幸得了,但是由于她的父亲德·阿尔西骑士由于陷入极度的忧伤之中而将其苦难来源归于自己的女儿身上,骑士一直就无法接受自己的女儿卡蜜儿。虽然他试图努力接受,但失败了,文中这样写道:“......抱过女儿,用双臂举着满屋走;然而,可怕的思绪又不由自主地袭上心头,瞻念将来,眼看这沉寂无声、这发育不完全、感官封闭的孩子,还有为世人拒绝、厌恶、怜悯、鄙视,等等,都使他不堪重负。他面失血色,双手颤抖,又把孩子还给母亲,转过身去偷偷流泪。”这段话将骑士抱起卡蜜儿那一瞬间的内心世界刻画的栩栩如生,也侧面反映了骑士懦弱逃避责任的性格,为后面导致卡蜜儿母亲发生意外埋下了一个导火索。
奇妙之夜
下面这些记述,是在男爵弗利特立希-米歇尔-冯-R的写字台里发现的,封成一小包。男爵这人,一九一四年秋在奥地利某龙骑兵团当后备役中尉时,已在拉瓦如斯卡战役中阵亡了。他家里人随便翻了翻这些文字,就根据标题推断这是他们亲人的文学习作,于是把这些记述交我审阅,并由我来决定发表事宜。我本人可绝不认为这些文字是虚构的小说,而认为这是阵亡者的真实经历,每个细节都是实有其事的经历。于是我发表了他这篇灵魂的自白,没作任何改动和补充,只是略去了姓名。
一个劳动者的死
短篇小说。杨华著。写于1924年11月29日,系作家的处女作。初载1935年2月1日的《台湾文艺》第2卷第2号。后收入1979年7月台北远景出版社版《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4)》。小说描写铁工厂工人施君,在恶劣环境中,在工头怒骂鞭打下,拼命干活的情景。他终于积劳成疾,又无钱医治,致使病情急剧恶化,最后离别了这痛苦、龌龊的人间。施君的死“劳力过度是唯一的导火线”!作家怀着悲愤难抑的心情,谴责这不平而势利的世界,矛头直指殖民地统治下毫无人性的资本家。厂主像吸血鬼一样地榨取工人的血汗,“把劳工们劳力的结晶统统掠夺了,把他们的心血统统吸干了”。他们当畜牲一般地役使工人。工人住的是贫民窟,吃的粗糟劣食,穿的是百结鹑衣,终日劳累不堪,致使生命早丧。面对这一切,作家愤怒地斥责:“我真不解何以窃人钱袋要受法律的严惩,而窃人的生命与幸福却反逍遥法外”。小说还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揭露资本家“鲜衣美食、华屋大厦、娇妻美妾”的生活,是建筑在工人累累尸骨上的。如此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鞭挞,在当时的作品中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在环境气氛的描写上,小说也相当出色。阴森恐怖的夜晚,肆虐凶暴的寒风,黯淡微弱的路灯,使人感到窒息。作家着意描写环境的阴森可怕,以此展示施君的惨死悲剧。作品直抒胸臆,急于渲泄感情而议论太多,形象的描写和刻画较弱,显得直露有余,含蓄不足。
官场现形记
长篇谴责小说。清末李宝嘉(伯元)著。共60回。撰于1901至1905年。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并取得社会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小说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下至佐杂小吏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并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官僚们的各种恶行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们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官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则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或媚外惧洋,奴性十足。作品有如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百丑图长卷,触 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小说在写作方法上仿效《儒林外史》又有所发展,充分运用了夸张、漫话式的讽刺手法,往往寥寥几笔,就将人物的音容体态勾勒出来;又善于描写细节,使笔下的人物生动传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故其后效仿之作颇多,蔚为大观。
千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
唐大总持寺沙门释智通译,出集经第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