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平仲

孔平仲
  • 姓名:孔平仲
  • 别名:字义甫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 出生日期:1044
  • 逝世日期:1102
  • 民族族群:

孔平仲(1044—1102)宋代诗文家、史学家。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孔文仲(1038—1088)、孔武仲(1042—1098)弟。治平二年进士。元丰二年,为都水监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八)。元祐初应制科试,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孔文仲卒,归葬南康,诏以为江东转运判官护葬事,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绍圣中,言者劾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诋毁先朝,夺校理,出知衡州。提举董必又劾其不推行常平法,失陷官米,徙韶州,责为惠州别驾、英州安置。徽宗即位,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崇宁元年,入元祐党籍,罢职,主管兖州景灵宫,卒。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辞,与其二兄并称于时,号“清江三孔”。吴之振评论其诗“妖矫流丽,奄有二仲”(《宋诗抄·平仲清江诗抄序》);翁方纲亦谓“其学内充而才外肆,然不能化其粗”,故“其弊必流于真率一路”(《石洲诗话》卷三)。现存诗古体、近体兼备,其古体诗风格平易,近于白居易新乐府,象《南卒》诗刺慵兵冗食,《愍囚》哀囚徒因穷饿行劫而受刑,都是讽刺时事之作。一些诗语言不事雕饰,朴实无华,如《代小子广孙寄翁翁》、《车班班》、《述鸥》诸诗,后世评者称为“如闻古乐府之音”(《历代诗发》卷二四)。其近体诗古淡秀雅,气势纡舒,但少锤炼,故无精警之句,如《和经父登黄鹤楼》、《游城南双塔院》、《答崔象之见谢之作》、《答贺中道灯夕见贻》诸诗,均可成诵(同上书)。所著《续世说》、《孔子杂说》、《释裨》及《珩璜新论》、《良史事证》、《诗戏》等,今仅存《珩璜新论》一卷、《续世说》十二卷、《谈苑》五卷,其馀已佚。又著有文集,原卷数不详,南宋庆元时将孔氏三人之诗文合刻为《清江三孔集》四十卷,其中孔平仲之作二十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现存《清江三孔集》有四十卷本,存明刊本、《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又有三十卷本,存清御儿吕氏讲习堂影写元刊本,鲍廷博校跋清抄本。《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九二三至九三一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二二七二至二二七五收其文四卷。事迹见《东都事略》卷九四、《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传》附传。

孔平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皇霸文纪

皇霸文纪

十三卷。明梅鼎祚(1553—1619)编。鼎祚字禹金,安徽宣城人。守德子,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尝称之,申时行欲荐于朝,辞不赴,归隐书带园,构天逸阁,藏书著述其中。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梅禹金集》、《历代文纪》、《汉魏八代诗乘》、《古乐苑》、《书记洞诠》、《宛雅》诸书等。此书共十三卷,为梅鼎祚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 《文纪》,以配冯惟讷 《诗纪》,此编上起古初,下迄于秦,故曰《皇霸文纪》。此书虽然网罗繁富,周秦以前之作莫备于斯,不乏菁英,但多辑录多疏,不可据为典要。如屈原《楚辞》,只载三篇,则删所不当。杨慎之伪石鼓文,并出近代,漫无考证。又如 《穆天子传》诗序之类,本各自为书,亦登文集,则录所不当录。但芜杂之中,不乏菁英。陆机所谓: “虽榛楛之勿剪,亦蒙茸于集翠者也”,故病其滥而终取博焉。有 《四库全书》本。

圣源觉真经

圣源觉真经

《圣源觉真经》,民间印行的善书。讲述玉皇公(玉皇大帝)及远古时期“舍身堵北缺,代存万众生”的壮士的故事。在东南亚一带流传甚广,但属民间宗教常用经文,非《道藏》所珍藏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周易大全

周易大全

易学著作。胡广、杨荣、金幼孜等四十多位学者共同编撰。是一部汇集前人《易》学观点的著作。是明永乐年间皇帝下令编修的《五经四书大全》中的一部。全书二十四卷。书前有易序、凡例以及引用先辈学者的姓氏、周易陈子传序、上下篇义。正文按《周易》上经三十、下经三十四、《系辞传》等十传的顺序排列,在每一经、传下列出先辈儒学大师的评点。其观点主要采自董楷《周易传义附录》、董真卿《周易会通》、胡一桂《周易本义附录纂疏》等

虎贲万岁

虎贲万岁

本书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 该书作于1945年。作品描写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同仇敌忾,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巷战,得以使援军合围,保卫住了常德。全师八千余人,仅有83人生还,全书写得可歌可泣,气壮山河。

壬癸之际胎观

壬癸之际胎观

又名《壬癸之际心书》。中国清代哲学著作。龚自珍著。同治年间收入吴煦刊刻的《定庵文集》。主要版本有1935年世界书局汇编的《龚定庵全集》本、1959年中华书局的《龚自珍全集》本等。龚自珍(1792—1841),中国清代文学家、哲学家。字璱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自幼随外祖父段玉裁学习文字学及汉学,后曾中举人和进士,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从师于今文经学家刘逢禄,是清朝中期以后今文经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积极提倡通经致用,注入今文经学以变法改制的新内容。主要著作有《定庵文集》等,现编为《龚自珍全集》。本书共9篇,各取干支纪年第一字以名篇,本书在哲学上主张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通过传语于人而表达自己的意志,“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认为统治者施政有道,天就传语于人;反之,天人就不能感通。在认识论上,认为天、地、人等名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各以其人之声”的主观加给客观事物的,从而颠倒了名实关系;本书还否认事物的突变,认为万物的发展是一而立,再而反,三而如初的循环运动;在社会政治思想上,主张社会改革,提出众人自造一切的观点,认为天地、日月、山川、伦理纲纪等皆为“我”所造,肯定了众人的作用,但又夸大了人的自我主宰作用而陷入佛教唯心主义。本书反映了作者是开一代新风的思想家,对后代谋求改革的思想家有较大影响,但也表现了他对改革寄希望于主观心力的软弱性。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出增壹阿含等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