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

- 姓名:孙承宗
- 别名:字稚绳,号恺阳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
- 出生日期:1563
- 逝世日期:1638年
- 民族族群:
孙承宗(1563—1638年),明熹宗、思宗时兵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上。字稚绳,号恺阳,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初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喜从材官、老兵究问山川险要、道路厄塞,因此畅晓边事。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编修,进为中允、谕德、洗马。 “梃击”案起,大学士吴道南曾加咨询,他谓:“事关东宫,不可不问;事连贵妃,不可深问。”为吴所采纳。熹宗即位,以左庶子充日讲官,为帝所重。擢任少詹事、礼部右侍郎。天启二年(1622),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兼掌兵部。当时后金攻明,辽、沈相继失守,广宁之战又败,边防告急,他奏上抚西部、恤辽民、选简京军、增修亭障、开置屯田数策,出山海关经略蓟、辽。在关四年,淘汰逃将,整顿军纪,练兵屯田,采纳部将袁崇焕建议,兴工修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又修建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等要塞,形成宁锦防线。晋少师兼太子太师、文渊阁、中极殿大学士,熹宗多次赐蟒袍、金币。魏忠贤以其功高,欲以亲附,令人申意,他不与交一言,由此深为怀恨。其党羽至诬告他拥兵将清君侧,五年,被排挤去职。崇祯二年(1629),后金(清)兵入大安口,明廷用他守通州,后移镇山海关,收复永平、迁安、滦州、遵化等地。四年罢职归里,家居七年。十一年清兵绕道入长城,攻高阳,他率家人拒守,城破自杀。南明福王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著有《高阳集》。
始为县学生时,即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因而晓畅边塞诸事。天启二年(1622年)春,后金兵进逼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经略弃城遁入山海关。遂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理兵部事。数上兵事疏,力陈积弊所在,提出重将权,恤辽民,简京军,增永平(今河北卢龙)大帅,修蓟镇(今河北迁西县西北三屯营)亭障,加强边防。兵部尚书王在晋、总督王象乾相倚结,提出于山海关外八里铺筑重关,用四万人防守。孙力斥其谬。王被改任南京兵部尚书之后,承宗自请督师辽东。八月,以原官督理山海关及蓟镇、辽东、天津、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山东掖县)诸处军务。既至关,即因才任将。在关四年,修复宁远等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严明军纪,汰逃将数百人,裁疲弱士卒万余人,建立车营等特种兵营十余营。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等战具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对辽之事方有振兴,受权阉魏忠贤及其党羽诬陷,五年十月去职。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后金军入大安口,取遵化(今属河北),临京师。复起用孙以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今北京通县)。三年五月,后金军退。以功加太傅。四年十月边将祖大寿降后金,巡抚丘禾嘉兵败。被劾夺官闲住。十一年秋,后金兵大入畿南,十一月攻高阳。率家人拒守,次日城破被俘,自缢死。
孙承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崆峒问答
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所撰《崆峒问答》,全文有两万多字,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用非常直白、浅显地语句,解答了道友在初入道门时,碰到的诸多问题,是正一道基础入门必读经典。
铅汞甲庚至宝集成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书何代人纂,现不能考定,最早当在金代或更晚,孟乃昌认为编书当在宋后。辑诸家金丹黄白术。
田间诗学
诗经注本。十二卷。清钱澄之撰。此书大旨以《诗序》首句为主,所采诸家论说,自《毛诗正义》、《诗集传》以外,以宋人之说为多,有十五六家,元代未引,明代仅及四家。所引诸家之中,王安石、杨时、范祖禹、谢枋得四家,今无传本,盖采于他书,陆佃、罗愿二家本无《诗》注,盖草木鸟兽之名,引其《埤雅》、《尔雅翼》而已。钱氏自称毛、郑、孔三家之书,录者十之二,《集传》录者十之三,诸家各本录者十之四。书成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其时官学仍恪宗《集传》,然此书已不墨守朱熹一家,显露出倾向汉学之端倪。论者以为其书持论颇为精核,而于名物训诂、山川地理,言之尤详。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有安徽桐城刊本。
载酒园诗话
诗话。清人贺裳撰。三卷。裳字黄公,丹阳(今属江苏)人。康熙初诸生。生卒年未详。著有《红牙词》,并有《史折》等历史著作。此编约十五万字,为清人诗话中之巨制。今本分为“卷一”(附补遗)、《载酒园诗话又编》(评唐诗)和《载酒园诗话》(评宋诗)3部分。书前有署为“通家教下弟眭修季”的序文。卷1分“诗不论理”、“用事”、“考证”等小题讨论诗理、评论诗话;“又编”以后则以大量的篇幅评点唐、宋诗人。正编一卷,又编四卷,凡五卷。正编以论述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和技巧为主,兼评宋、明两代的诗论著作。又编则纵评唐、宋诗人诗作。论诗主张理与辞相辅而行,反对严羽的诗有“别材别趣”说和谢榛《诗家直说》中论诗“专重音响”的倾向。
华严经要义
华严经要义 (2005年8月27-9月4日讲于上海沉香阁),在大乘经典中,《华严经》被称为经中之王,本来《法华经》是经中之王,《华严经》在历史上被判为“一乘顿教”,所以一般称为“经王中之王”,由此可见《华严经》的重要性。《华严经》共有三种翻译,现在比较盛行的《华严经》是唐朝实叉难陀尊者翻译过来的,一共八十卷、三十九品,有四万五千颂,将近七十万字,一般称作《八十华严》,卷帙很浩瀚。
莲修必读
莲修必读,一卷,清观如辑并序,附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