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俊

- 姓名:何良俊
- 别名:字元朗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华亭(上海松江)人
- 出生日期:1506
- 逝世日期:1573
- 民族族群:
何良俊(1506~1573),明代诗文作家。字元朗,号柘湖居士。华亭(上海松江)人。少笃学,20年不下楼,学识渊博。嘉靖三十二年(1553),以岁贡生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久居后感慨道:“吾有清森阁在海上,藏书四万卷,名画百签,古法贴彝鼎数十种,弃此不居,而仆仆牛马走乎!”遂移疾归。海上有警,复居金陵数年。嘉靖四十年自金陵移居吴门,刊印《董解元西厢记》全本,吴人争相传抄。嘉靖四十一年自吴门还里居。他的一些好诗展示了一些才情,如《白下春游曲》:“万片夭桃迎笑靥,千条弱柳斗纤腰。潘妃死后芳魂在,散作城南一段娇。”大多数诗作较为草率。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论说:“元朗诗颇率易,其《买宅》句云:‘一须焦革邻舍,二要秦青对门’,兴固自豪,弟乖好乐无荒之旨矣。”他的文章胜于诗,文笔矫健、清朗。大量的笔记,富有知识性和可读性。他家有乐工,对北曲音乐有一定研究。论曲虽只有30则笔记,但对后人影响不小。著有《何翰林集》(一名《柘湖集》)28卷、《何氏语林》30卷、《四友斋丛说》38卷。
猜你喜欢的书
罗密欧与朱丽叶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写于1595年。剧本写蒙太古的独子罗密欧爱上了凯普莱特的独生女朱丽叶,虽然他们两个家族之间存在着世代深仇,但强烈的爱情力量使他们不顾一切地私自到劳伦斯神父那里结了婚。但在次日罗密欧在决斗中刺死了朱丽叶的表兄提伯尔特,因而被驱逐出境,暂住曼多亚。不久,老凯普莱特把女儿许配给亲王的亲戚帕里斯,并要她马上结婚。朱丽叶忠于罗密欧的爱情,宁死不屈,她找劳伦斯商量,神父很同情她,给她一种药,要她在婚礼前夕吞服,使她处于假死状态,但过四十二小时后就能醒过来,用这种办法逃避再次结婚。同时神父答应她写信通知罗密欧,要他立刻回来,在朱丽叶醒来时把她带走。朱丽叶照着做了,凯普莱特家的婚礼变成了丧礼。但是,罗密欧的仆人不知其中底细,到曼多亚把朱丽叶的死讯告诉了他,而神父派出的信使因故误了行程,未及时把信送到。罗密欧以为朱丽叶真死了,很悲痛,不愿单独活下去,他便买了毒药,当天晚上赶到朱丽叶的灵柩前,准备和她死在一起,在那里碰上了帕里斯,二人因误会斗起剑来,帕里斯被杀,罗密欧则在朱丽叶身边服毒自尽,这时朱丽叶醒了过来,悲痛之下,也用罗密欧的匕首自杀了。这一崇高的爱情悲剧感动了凯普莱特、蒙太古两家,多年仇恨终于消除。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揭露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歌颂青年男女纯洁坚贞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心是孤独的猎手
《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创作的小说,首次出版于1940年。该小说讲述的是以聋哑人辛格为核心和四个小人物之间的故事,这四个人物分别是咖啡店老板比夫,小姑娘米克,黑人医生考普兰德和工人运动积极分子杰克,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可是却不被身边的人所明白与理解。 该小说主旨凸显了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
麻瑞亭治验集
本书是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五代传人、著名老中医麻瑞亭(1903~1997年)业医60余年的临床经验精华之集成,根据麻氏的口述整理而成。 全书包括治病总论和专病论治两部分。治病总论,是麻氏医术的理论部分,记述了麻氏在阴阳五行、天人相应、脏腑脉象、治疗法则等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建树。专病论治,是麻氏的临床精华部分,其内容为麻氏擅治的70多个病证的理法方药、原始要终。每个病证,均从脉?机理、辨证治则、处方用药、方药解析、加减变化、饮食忌宜诸方面详细论述。每个病证之末,附以相应的医案及类案,以印证羽翼正文。 麻氏全面继承并发展了黄元御医术,其医学理论、辨证诊断、处方用药诸端,均具有鲜明的黄氏医术特色,尤其是将《四圣心源》之“下气汤”,发挥运用到了极致,此书可谓是黄元御医学的临床实践记录。
解人颐
此书共计八卷二十四集,分为懿行集、嘉言集、远观集、陶情集、旷怀集、遣兴集、寄感集、萦思集、博趣集、涤烦集、消闷集、寓意集、达识集、高致集、敦伦集、惊奇集、树德集、博雅集、超群集、寄怀集、群蠹集、说言集、丽情集、游戏集。里面收录的都是箴言、格言、诗词、歌赋,也有少量的趣谈、谜语、笑话等,内容以治国齐家、修身养性以及陶冶情操为主,又夹杂着一些戏谑、笑谈等。本书在分类上也没有固定的标准,每集的部分内容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而且,个别集的题目在词义上差别不大。由内容可知,本书实质上是类书性质的杂编,各集之间没有联系,即使每集的内容除了作者认为的相似外,彼此之间也不发生关系。
日闻录
一卷。元末明初李翀撰。书中记有元顺帝至正甲辰 (1364)及至正丙午 (1366) 年间事,距明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仅一二年,可知其人已入明。又据书中皆称元为国朝,可知其人为元代遗老,入明以后不仕。书中主要杂记历代故事,间及元代朝野轶闻,于典章制度,颇多考据,末篇极辨佛氏之欺诞,尤为可取。书中亦有疏舛之处,如谓典命以九为节、以七为节、以五为节,即掌节之节,当属臆断;又谓唐以后有司给门旗二、龙虎旗一之类,乃变节为旗。不知《周礼》司常,诸侯建旗、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县鄙建旐,已各以旗常为表识,不能说自唐以后始变节为旗。再如,所记真德秀题三教图之类,也属传闻附会。然大致引据详核,足与史志相互拾遗补缺,可供治史者参考。此书成书后,不知何时刊行,后散佚,仅《永乐大典》按韵保存部分资料。《千顷堂书目》载有此书,但题作者为凌翀。《永乐大典》所题,亦有一条作凌翀,其余皆作李翀。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抄出,重新归类排比,编为一卷,以所题撰人多者定为作者,虽属残帙,于原书仍可见一斑,足资参考。今传本还有《函海》、《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等丛书本。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二十卷,唐义净译。补录卍十九题记。根本说一切有部所传,是现存律藏文献中最为浩繁者,也是最晚译出者,为藏传佛教徒所遵循。汉译为唐代义净翻译,藏译于吐蕃时期译出,藏译在内容上比汉译全面。1931年在吉尔吉特(今属巴基斯坦)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梵文本。传统上分为四部分,即律分别、律本事、律杂事、律上分。律分别包含比丘分别、比丘尼分别、比丘别解脱戒经、比丘尼别解脱戒经四部分。藏汉译本全,汉译为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50卷、《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20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1卷、《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