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月

- 姓名:李西月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四川乐山人
- 出生日期:1806
- 逝世日期:1856
- 民族族群:
李西月(1806—1856),原名平权,号涵虚,又号长乙山人。清代道士,内丹西派的创立人。四川乐山人。曾为诸生,住凌云乡李家河。师事一神秘老翁,又为九峰书院主讲李嘉秀门人。后嘉秀知其不同寻常,反转师之。相传其曾遇张三丰得受秘传丹法,又于峨眉山遇吕洞宾,得钟吕金丹真旨。修炼多年,遂创内丹新派,称隐仙派或犹龙派。后世道士又将之与陆西星的东派相对而称为西派。其丹法主阴阳双修,强调清静自然,力辟三峰采战淫术,认为犯淫纵欲必丧长生之宝,接近南宗一派风格。著有《道窍谈》、《无根树注解》、《后天串述》、《海山奇遇》等。重编刊订《张三丰先生全集》,其中杂有明清道士扶乩降笔之书及西月本人假托之作,刊印行世后影响较大。
据《李涵虚真人小传》记载,其幼时习儒,因病入山,得遇孙教鸾弟子郑朴山,后又自称遇到吕洞宾与张三丰,并得真传,成为内丹西派创始人。李西月著作颇丰,《纯阳先生序》提到,“作《圆峤外史》,盖陆子之对峙也。是故陆有《玄肤论》,此即有《道窍谈》;陆有《就正篇》,此即有《循途说》。是皆清真之文也。而其最妙者,《道德经》一注,尤足为万古明灯,名之曰《东来正义》,与陆子《南华副墨》相埒”。李西月主要著作有《圆峤内篇》《圆峤外史》等,《圆峤外史》的主要内容为《太上十三经注释》,其中包括《道德经注释》。李西月《道德经注释》的诠释理论有“以老解老”“以丹解老”“以儒解老”“以易解老”
猜你喜欢的书
天台山记
游记。原题方瀛等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徐灵府撰。徐灵府,字名征,自号默希子,钱塘(今杭州)人。唐道士。元和十年,自衡岳移居台岭。此书则成于宝历初年。《天台山记》古逸丛书本,共一卷。是作者在唐元和年间(806—820)游天台山的游记。主要记载了南北朝、隋、唐时期天台山佛道两教兴起的历史情况。其中较详细地记述了天台宗创始人智顗在此山修寺说法、开创宗派以及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吕洞宾在此山隐居修炼等情况。约成书于唐元和年间,曾有写本流行。近世有《古逸丛书》本。亦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苦斗
本书为“一代风流”系列第二卷,1963年出版。本书则写到“大革命”失败后,广州近郊震南村的农民和农场工人的生活。“五四”运动、“五卅”惨案、省港罢工、中山舰事件、北伐战争等没有成为中心情节,而只是作为背景,在小说中构成特定的时代氛围。
论用笔十法
一卷。唐·张怀瓘撰。是书为以四字一句之口诀,归纳出用笔之规则,共十项。所列用笔十法为:偃仰向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峰峦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则、迟涩飞动、射空玲珑、尺寸规度、随了变转。每项规则之下均有解释。提出“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阴阳相应: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等书法笔势的审美原则。强调上下偃仰离合、阴阳左右相应的辩证法审美范畴。
传奇汇考标目
戏曲目录专著。清无名氏撰。凡2卷。著录元明及清初100多位戏曲家的作品名目,作家名下只记字号籍里,少数作品后附有简略提要。书中保存不少作家及曲目珍贵资料,但有些记载亦颇觉可疑。据所录作品,约成书于康熙末年。原书附于《传奇汇考》前,但著录多与之不符,并非《传奇汇考》的目录。今存两种抄本:一为附录本,所载基本为传奇;一为宝敦楼旧藏抄本,今称“别本”或“增订本”。此本所录与前者差异较大,不但数目多出不少,而且记载特杂,既有传奇,亦有少量杂剧及诸宫调,蔡寄甫、邵茗生曾过录有增订本,文化部艺术局藏。通行的是《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疗痔病经
一卷,唐义净译。有神咒,治痔病。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全一卷。译于南朝梁代(502~557)。译者不详。又称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与庄严劫千佛名经、星宿劫千佛名经合称三劫三千佛名经。列出拘那提佛至楼至佛等千佛之名,并说明忏悔灭罪与称佛名号之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