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子

- 姓名:静观子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静观子,晚清小说中,有一本反映秋瑾一生革命事迹的小册子,名为《六月霜》,作者署名静观子,未署原名,1959年8月上海中华书局重印此书时,也说:“作者静观子的真实姓名和生平待查。” 查阿英《晚清小说目》,静观子尚著有小说《秘密自由》(2909年),《还魂草》(1909年),《温柔乡》(1910年)三种,都是改良小说社出版,说明静观子虽然并不出名,但亦十分活跃。 静观子原名许俊锉,字金门,安徽款县人。他经常在《申报》上写稿,尤其是初创时期的《自由谈》_L,就有他写的文章,1913年10月7日的《申报》上还列出了他的小影。 静观子生于1866年,卒年不详。 有人认为,著《中国之女铜像》一书的南武静观自得斋主人与静观子同一人。实误。南武为广州,与安徽相去甚远,不可攀牵。
静观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末日的受审判者
本书收录短篇小说七篇:《性的屈服者》、《晒禾滩畔的月夜》、《不平衡的偶力》、《约伯之泪》、《蔻拉梭》、《末日的受审判者》、《三七晚上》。前五篇小说是恋爱小说,写知识青年男女的恋爱,后两篇是“身边小说”。
革命烈士诗抄
诗集。本书收入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邓中夏、恽代英、方志敏、叶挺、杨靖宇等五十七位革命烈士诗歌八十七首。这些不朽的英雄诗篇,抒发了革命先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当局的极端憎恨,以及为中华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诗的体式多样,字里行间洋溢着浩然正气、崇高节操和奋斗精神。《革命烈士诗抄》早已成为对广大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
南唐二主词
词集,1卷,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撰。宋无名氏辑。收李璟词四首,李煜词33首。有明谭尔进本、明吕远本、汲古阁本、清侯文灿本等,似皆出自宋本。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南唐二主词校订》本,以吕本为底校订。附录他书题为“二主”所作之词,各家原有序跋和考证,以及散见各书的有关二主词的评语等。李璟、李煜皆封建帝王,二主为君不能治国,在词坛却卓绝千古。尤其是李煜,继其父李璟为南唐主,在位15年,政事不修,亡国后,为宋所俘,封违命侯,过了三年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被宋太宗赵光义用牵机药毒死。他在文艺方面妙解音律,能书画,而尤工于词。早期作品反映的只是帝王的荒淫颓废生活,亡国以后的词则转为感伤沉痛之音。他对词的贡献及影响在于:改革花间词主要写女子的内容和艳丽的形式,用清丽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抓住自己生活感受最深之处,动人地把感情表达出来,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创造了自己的风格,摆脱了花间词的俗套,打开了新的境界,对宋词的发展形式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主观思想感情和人民有很大距离,但客观艺术效果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人生长恨水长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等词句,意新旨远,毫无雕琢习气,历代广为传诵。李璟词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也为词家所赞扬。他们的艺术成就,为唐、五代其他词人所不及,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古代词的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李煜的词,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前人未有的境界,给予宋代词人如李清照以很大的影响。
惜香乐府
十卷。宋赵长卿 (约1224前后在世)撰。赵长卿自号仙源居士,南丰(今江西东部)人,宗室子。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词集共十卷,分类编次。其中 《春景》三卷,《夏景》一卷,《冬景》一卷,《总词》三卷,《拾遗》一卷。据毛晋跋语,乃当时乡贡进士刘泽所定,其体例殊属无谓。且《夏景》中如 “减字木兰花咏柳”一阕,“画堂春辇下游西湖”一阕,皆属之春。《冬景》中 “永遇乐”一阕,皆属之秋。是分隶亦未尽惬。其词往往瑕瑜互见。如卷二中《水龙吟》第四阕,以了、少、峭叶昼、秀,纯用江右乡音,终非正律。卷五中 《一剪梅》尾句,“才下眉头,恰上心头”,抄袭李清照此调原句,窜易二字,无异于点金成铁。卷五中 “叨叨令”一阕,纯作俳体,已成北曲。至卷七中“一丛花”一阕,本追和张先作,前半第四句,张词三字一句,四字一句,此乃作七字一句,后半末三句,张词四字二句,五字一句,此乃作三字一句,五字二句。可见音律亦多不协。但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固不以一罪而尽废其文。他如《小重山》前阕结句,用疏雨韵入芭蕉六字,亦不合谱,大概是毛晋刊本误增雨字。又卷六中《梅词》一首,题曰 《一剪梅》,而注曰或刻摊破丑奴儿。知此调非《一剪梅》,当以别本为是。卷五之《似娘儿》即卷八之《青杏儿》,亦即名 《丑奴儿》。晋于《似娘儿》下注云,或作 《青杏儿》。于 《青杏儿》下注云,旧刊 《摊破丑奴儿》,非。不知误在 “摊破”二字,《丑奴儿》实非误刻。是又明人校雠之失,其过当不在长卿。有《四库全书》本。
稼轩词
又名《稼轩集》、《辛稼轩集》、《稼轩长短句》、《稼轩乐府》。词别集。南宋辛弃疾撰。四卷。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失败后南归。曾通判建康府,知滁州,历江西、湖北、湖南安抚使等职。后落职近二十年,晚年任浙东安抚使、知镇江府。一生坚持抗金,反对投降,反而遭到打击迫害。为南宋词坛一代宗师。生前已有多种词集本行世。宋刻《稼轩词》之4卷本及12卷本,在当时最为通行,现存各种刻本皆源于此。4卷本,《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皆有著录。此本甲集编成于淳熙元年,所收诸词,大致官建康、滁州、湖北、湖南、江西时所作。乙、丙、丁三集所收,基本上不包括晚年帅浙东、守京口的作品,刊成时间当在嘉泰三年(1203)之前。此本宋刻本无传。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
十三经义疑
清吴浩考证《十三经》疑义的著作。十二卷。是书取诸经笺注,标其疑义,详加考证。考证周之军制与春秋列国军制多有变异,认爲周之军制一军爲一万人,而不是 《周礼》所记一军爲 一万两千五百人;其解《诗》所言“公车千乘”、“公徒三万”(《鲁颂·閟宫》),不主郑玄之笺举成数之解,而引《周礼·夏官司马》法以一乘总三十人,定千乘爲三万人,反对贾公彦之疏附会此法爲畿内之制。又引用南朝梁崔灵恩之説,考证《仪礼·聘礼》,认爲诸侯三卿,司徒兼冢宰,司马兼宗伯,司空兼司寇;诸侯虽正卿,皆不得称大,而《史记》所记鲁以孔子爲大司寇实谬。指出,《周礼·春官宗伯》中宗人虽亦掌礼之官,但位卑权轻,不能擅爲逆祀,而郑注以夏父弗忌爲宗人实是错谬。书中文字训诂,亦有新阐,如其解 《尔雅》 “夏曰复胙”,认爲复胙是复前日之礼。是书注疏之解虽未融会贯通,然能引据考证,不爲空谈,爲研究《十三经》 的参考资料。有清乾隆三十年(1765) 《四库全书》 本,1934—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景印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