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

吴炳
  • 姓名:吴炳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宜兴(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595
  • 逝世日期:1648
  • 民族族群:

吴炳(1595—1648),明代戏曲作家。初名寿元,字可先、号石渠,又号粲花主人。宜兴(今属江苏)人。他十二、三岁时,便能填词,曾作传奇《一种情》。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次年授湖北蒲圻县令。历官刑部主事,改工部,历员外郎、郎中。崇祯元年(1628),上《亲贤远佞意疏》,提出澄清吏治的主张。次年,出为福州知府。不久以病归里。崇祯九年,起为两浙盐运司运判,迁吉安知府、江西提学副使。永历时,官至东阁大学士。永明王奔靖州时,命吴炳扈从太子而行,为清军俘获。不食,自尽于衡州湘寺。著作有传奇剧本《西园记》、《情邮记》、《画中人》、《绿牡丹》、《疗妒羹》,合称《粲花别墅五种》,亦称《石渠五种曲》,均存。


《西园记》演书生张继华与鬼魂赵玉英幽媾,信赵为真的王玉真,及见王玉真又惊为赵的鬼魂,经多人解释,再加之鬼魂出现,说明真相,张才释疑。全剧以人鬼颠倒、错认为其眼目,描写较为细腻。《情邮记》演书生刘乾初邮亭赋诗,王慧娘及婢紫箫前后赓和,刘看和诗后,即寻访两女子,终成婚姻。其中亦有错认慧娘、紫箫的关目,使剧情呈现波澜。《画中人》演书生庾启与郑琼枝有缘,华阳真人赠以美人图,令其拜唤,后竟成夫妇。其中郑琼枝还魂再生场景,类似汤显祖的《牡丹亭》。《绿牡丹》演柳希潜、车本高、顾粲3人争取翰林之女沈婉娥,沈重令以绿牡丹为题各作诗1首,柳叫馆师谢英代作,车叫妹车静芳代作,只有顾自作,作伪之事发觉后,经一番周折,谢英与车静芳、顾粲与沈婉娥终成眷属。其剧饶有喜剧色彩。《疗妒羹》演小青嫁与褚大郎为妾,为褚妻所妒,禁闭而卒,后经医者医治,死后复生,嫁与杨器为妾,受到杨妻钟爱。此剧不少情节,也受汤显祖影响。其曲作,词采绮丽工巧,但时有卖弄才情、用典过多的弊病。

吴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历史:终结之前的最终事

本书是克拉考尔晚年关于历史研究的著作,主要思考过去与现在的联系,比如“自己的未来是有关过去的未来”,另一方面也在思索历史本身(或者说历史现实)与历史学(历史叙事/阐释)之间的关系。为此,他分析了由古至今的历史理论,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探讨历史相比于自然科学的地位,第三章是对历史“当前趣味理论”进行批判。第四章重点强调历史事件的具体性,并讨论历史学家在何种程度克服其主观方法。第五章讨论一般历史与特殊历史之间的疑难。第六章探讨时序时间与赋形(shaped)时间的疑难。第七章处理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最后一章讨论历史与哲学的关联,强调历史学的居间特性,哲学关心终极事物,历史学家忙碌于终极事物之前的那些事。作者更多地将历史视为“现实领域”,关注历史学家作品的艺术与科学特征,给读者提供了对于“历史”的不同见解。

伦理学体系

发表于1798年复活节。既是费希特的耶拿哲学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也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书以知识学原则为基础,从“自我”概念演绎出伦理原则及其实用性,并详细研究了伦理原则的具体应用,规定了人的道德义务。费希特将其“伦理学体系”视作区别于“理论哲学”的“实践哲学”。他认为,理论哲学要阐明一种“必然的思维体系”,即我们的种种表象符合于存在;而实践哲学则要阐明另一种“必然的思维体系”,即存在符合并产生于我们的种种表象,换言之即道德世界符合并产生于我们的伦理原则。根据其伦理学,意识对象首先是自由行动的自我所产生之物,自我单纯地通过概念规定自身,并设定和实现其自身目标。因此,费希特伦理学的具体任务,首先是从自我规定的绝对自我出发,演绎出伦理原则;然后从伦理原则出发,演绎出适用于所有自由的有限理性存在者的具体义务。该书采取了演绎方法,由此推演出伦理学的所有原则。其演绎的出发点即主观与客观同一的完整自我或自我规定的绝对自我,演绎的方向是从主观(概念)到客观(存在)。根据体系要求,费希特将该书分为三编。第一编“伦理原则的演绎”从绝对自我出发,演绎出理性存在者的伦理原则。第二编“伦理原则的实在性和实用性的演绎”力图说明:有理性存在者所组成的共同体是由伦理原则规定的,作为道德规律的伦理原则普遍必然地适用于该共同体。第三编“伦理原则的系统应用或狭义伦理学”论述伦理原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应用。

卢溪集

诗文别集。一作《泸溪集》、《卢溪文集》、《卢溪先生文集》。宋王庭珪撰。有五十卷本,即周必大《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庭珪行状》所云之本。原本已佚。今存最早刊本。为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本,即《四库全书》所收之本。有七卷本,为诗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二○有著录,已佚。有十卷本,《宋史·艺文志》著录,亦佚。有二十卷本,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四著录,篇第与嘉靖本大体不异,惟逐卷归并;卷一有校正、重刊衔名两行,当是明代重刊,可以改正嘉靖本误脱之处颇多,系从旧本出,傅氏著录者为明写本。《四库全书》本附录有韩驹等多人跋,最末为元顺帝至正(1341—1368)间欧阳玄跋,疑元时有刊本。卷一至卷八为古体诗,卷九至卷二四为近体诗,卷二五为换词,共七百六十一首。后二十五卷为杂文。卷末附残篇诗句若干首。另有《卢溪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著录,今存。其他著述《易解》、《论语讲义》《沧海遗珠》等九种,均早佚。

红楼余梦

绮缘之草《反聊斋》已三万言,才及全稿四之一。而此三万言者,皆所以写众生之幻象耳。众生既有幻象,则绮缘胡独而无幻象;众生之幻象既尝述之,则绮缘之幻象又何可独付阙如耶!于是濡我秃笔,砑我残笺,以写绮缘之幻象焉。嗟乎!文字有限而哀感无穷,愿阅者尽作痴人说梦观:而视为《反聊斋》之赘疣可也。

南西厢记

明代传奇。崔时佩、李景云作。有《六十种曲》本。系根据王实甫《西厢记》改编而成。因王《西厢》乃北曲,不适于笙笛,遂改作南曲。原本已佚。今存明代李日华《南西厢记》,即根据崔本增补而成。叙张生和崔莺莺事。《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四回,描写西门庆迎接宋御史、安郎中到厅上叙礼。饮酒间“安郎,中唤戏子:‘你每唱个《宜春令》奉酒’”,于是,贴、旦唱了《宜春令》等几支曲子。它们均引录自本剧的第十七出《东阁近宾》中红娘所唱的曲子。小说在引用时,作了不少字句上的改动。

深沙大将仪轨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深沙大将菩萨仪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深沙大将,据传,玄奘于远涉流沙遭遇危难时,感见此神之守护,或以此大将为北方多闻天王之化身,本仪轨则以之为观世音菩萨化身。若诵其真言,恶业悉能消灭,文中并载修法及所成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