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瘦鸥

秦瘦鸥
  • 姓名:秦瘦鸥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上海嘉定人
  • 出生日期:1908.06.28
  • 逝世日期:1993.10.14
  • 民族族群:

秦瘦鸥(1908.06.28~1993.10.14)中国现代小说家、翻译家。原名浩。上海嘉定人。早年入读上海澄衷中学商科、中华职业学校商科,后考入国立上海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前身)银行系。毕业后在京沪、杭甬铁路局工作,历任《时事新报》《大美晚报》《大英夜报》《译报》记者、编辑,并同时受聘为上海持志学院中文系、大厦大学文学院讲师,教授中国古典文学。抗战全面爆发后,流亡到桂林、重庆等地继续文学活动和媒体人工作,一度兼任重庆《新民报》主笔。1952~1956年主持香港《文汇报》副刊部笔政,受命在港创办集文出版社并兼任总编辑。1956年回到上海。“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错误批判。复出后历任上海文化出版社主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等职。1987年退休。


早期作品有在《时事新报·青光》上连载的长篇小说《孽海涛》。代表作长篇小说《秋海棠》最初在上海《申报·春秋》副刊连载,1942年由上海金城图书公司出版单行本。一般认为,这是“一部关注人的心灵和命运的‘社会-言情’之作”。研究界评价说,他是向外来文学和新文学取法小说技巧用心最切而最为成功的旧派作家之一。


另有翻译小说多部。满族女作家德龄(曾任慈禧的外文翻译,嫁美国驻沪副领事怀德后入籍美国)用外文写作的《御香缥缈录》(又名《慈禧后私生活实录》)、《瀛台泣血记》(《光绪帝毕生血泪史》)是秦瘦鸥较有代表性的译著。其他创作还有长篇小说《危城记》《劫收日记》《梅宝》《第十六桩离婚案》等,散文《晚霞集》《海棠室闲话》《戏迷自传》等。《小说纵横谈》是一本颇有个人心得的文学评论集。

秦瘦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伤寒心要

伤寒心要

金·镏洪撰。约成书于1234年。全书4千余字。书凡1卷。首列伤寒心要论, 次列双解散、防风通圣散、小柴胡汤、凉膈散等三十方及新增病后四方, 末则列伤寒心要余论。是书专为伤寒而设, 但在学术上, 则多从河间“火热” 立论。阐释伤寒六经生理病理, 注重五运六气的变化影响。全书内容大体以论热病为主, 所用方药, 亦多系寒凉之剂。即使是伤寒表证, 亦主张施用寒凉。如其在《伤寒心要论》中说: “夫伤寒者, 前三日在表当汗, 可用双解散, 连进数剂必愈。” 若病不解, 病已传变, 治则主用平和之药, 如小柴胡、凉膈、天水之类。谓“双解、凉膈、白虎、泻心, 此理伤寒之妙剂”。本书在编写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是在卷首与卷尾能用简洁的文字, 阐明伤寒六经病证辨治心要, 卷中则以较多篇幅论述伤寒热病证治方药, 以证类方, 以方类证等等, 参杂其间, 较为扼要明了。然镏氏概将伤寒作热病论治, 则似乎有些偏颇。此书在金代, 尚未见刊行记载。此书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清·京师医局本, 及刘河间伤寒三六书诸本。现北京图书馆藏有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 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上海图书馆藏有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 京师医局刻民国十二年(1923) 补刻《医统正脉》本; 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藏有清·宣统元年己酉(1909) 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河间六书单行本。

修真秘录

修真秘录

修真秘录,原题「前商州丰阳县主簿符度仁纂」。约出于唐宋间。《通志•艺文略》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神部方法类。此书为食疗保健著作,分〈食宜〉、〈月宜〉二篇。乃思仙与真人问答,论述饮食调养之法,大旨谓选择食物须应四时月令,以和五味,益五脏,治百病为主。〈食宜〉篇列举宜食之肉果谷菜诸类食物百余种,注明其性能及主治疾病。〈月宜〉篇依次列举四时十二月宜食之物。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经名:太上老君说了心经。撰人不详,约出唐代。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劝人观心了心。

大易断例卜筮元龟目

大易断例卜筮元龟目

予尝滴露研朱,对梅读易,逆爻位之得失,卜气运之变迁,莫不如影随形,如谷应声。独怪夫今之易卜君子,其于爻辞象义皆莫之究,反以枝杆蔓说而文之,是致祸福无凭也。予因是,上窥圣人之经旨,下窃六君子之传义,旁参鬼谷先生之遗文,演作歌诗,述为断例。以之决忧疑,定犹豫。观往知来,吉凶截然先定。命之曰卜筮元龟。不敢私秘,敬刻诸梓,以广其传。

二家宫词

二家宫词

二卷。明毛晋编纂。集中收录北宋徽宗皇帝宫词与南宋宁宗皇后杨氏宫词两种。(一)徽宗皇帝宫词三百首,徽宗名赵佶(1082—1135),元符三年(1100)即位,昏庸腐败,任用奸臣蔡京等,招致亡国之祸。作为艺术家则颇有成就,工书法,自成一家,以“瘦金体”名世,工花鸟,能诗词。相传此三百首宫词为其所作。宫词末有“宣和六年”“帝姬长公主”之跋,因此称谓不伦不类,其中所云宫人孔祯又能忌宋仁宗庙讳,故四库馆臣疑此跋为伪作(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但从宫词(如“湘簟凉生暑气微”一首)中所反映的皇帝生活及心态来看,其中必有宋徽宗作品,亦可能有后妃宫女作品混入。(二)杨皇后宫词五十首。杨皇后(1162—1233)为南宋宁宗皇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嘉泰二年(1202)立为皇后,理宗朝被尊为皇太后,同听政,逾年撤帘,卒谥恭圣仁烈。篇末有跋云:“右宫词五十首,宁宗杨后所撰,好事者秘而不传,世亦罕见。癸酉仲春,得之江左,何啻和隋之珠璧耶? 王建、花蕊不得专美矣。潜夫识。”“潜夫”乃周密别号(泗水潜夫),癸酉为度宗咸淳九年(1273)。此组诗有三十首、五十首之分,清人缪荃荪谓:“大抵宫闱笔墨,不甚流传于外,好事者辑录之,辗转传钞,多寡不同,故有五十首、三十首之异(《艺风堂文集·杨太后宫词跋》)宫词虽多为杨后所作,其中也有真伪杂糅之处。这组诗中以写宫廷琐事及宫女心态为主。《二家宫词》常见者有明毛晋《诗词杂俎》本。

孝经刊误

孝经刊误

一卷。宋朱熹撰。该书成于淳熙十三年(1186),时熹57岁,主管华州云台观。该书取古文《孝经》分为“经”一章,“传”十四章,删旧文二百二十三字。书后有《自记》曰:“熹旧见衡山胡侍郎(宏)《论语说》,疑《孝经》引《诗》,非经本文。初甚骇焉,徐而察之,始悟胡公之言为信。而《孝经》之可疑者不但此也,因以书质之沙随程可久文。程答书曰:‘顷见玉山汪端月,亦以此书多出后人附会。’于是乃知前辈读书精审。其论固已及此,窃幸有所因述而得免于凿空妄言之罪。”陈振孙《书录解题》载该书。注其下曰:“抱遗经于千载之后,而能卓然悟疑辨惑,非豪杰特起独立之士,何以及此。此后学所不敢仿效,而亦不敢拟议也。”该书有清康熙中吕氏宝诰堂刊《朱子遗书》本,清道光至咸丰年间大梁书院刊钱仪吉辑《经苑》本,清李光廷辑《反约篇》本,清张丙炎辑《榕园丛书》本,清贺端麟辑《西京清麓丛书》本,还有明朱鸿编《孝经十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