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作霖

- 姓名:陈作霖
- 别名:字雨伯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
- 出生日期:1837
- 逝世日期:1920
- 民族族群:
陈作霖(1837-1920),近代诗人。字雨伯,晚号雨叟、可园老人、冶麓老人、重光耄道人。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咸丰元年(1851)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曾得候补教谕衔,终生不得实授官职。尝赋《雨叟自赞》曰:“不仕不隐,亦老自耆。无益人士,自全天倪。郭泰在汉,王通在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民自居。曾受徐世昌之邀,加入晚晴簃选诗社,参与《晚晴簃诗汇》的编选工作。1919年以后卒。
陈作霖生于世代书香之家,聪颖好学。13岁随父亲入斗门桥私塾读书。15岁前几乎读完主要的儒家经典。肄业于钟山、惜阴两书院。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此后应进士试不第,就放弃科考,专心于教育、文学和史志学。1868年,陈作霖随著名学者汪士铎学习古文。其间,他参加了由汪士铎主持的金陵官书局校勘刊刻经史书籍的工作,得以博览群籍。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作霖参与纂修《上江两县志》,这是他进入方志领域的开始。1875年参加江南乡试,中第八名举人,中举后,曾三次北上参加礼部会试,未被录取,遂绝仕途之念,立志撰述,并以授读、校书、修志、著书为业。三年后,他编写成《金陵通纪》,接着又用五年时间编纂了《金陵通传》。后来,陈作霖又指导其子陈绐绂续志两种:《钟南淮北区域志》记钟山南和秦淮河北的山水街巷园林人物;《石城山志》记城西北事,于1919年刊成。这些史志在当今编写《南京通志》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作霖少年即能诗,60岁以后始学填词。论诗论文均主张打破门户之见。宣统二年(1910)曾自述其诗歌创作历程曰:“予年才髫龀,即喜为诗,要不过谈经咏史、即景言情而已。弱冠以来,适遭寇乱,幽忧抑郁,长歌浩歌,以避地之杜陵,为从军之王粲,而诗境一变。壮年而后,运值中兴,角胜名场,文章尔雅,起南山之雾豹,逐东野之云龙,而诗境再变。岁月不居,亦聿既耄,超然物外,山水方滋,白傅多讽谕之吟,谢客有登临之作,而诗境遂三变。”(《<可园诗存>自序》)其诗题材广泛,数量很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尤伙。如写于咸丰年间的《感事五首》、《近闻》、《喜雨》、《凤阳感事五首》等,主要是哀叹社会的动荡和自己飘泊不定。写于同治年间的《乱后重游妙相庵园亭歌》、《秦淮杂感六首》、《楚南馆行》等则多哀叹太平天国失败之后江南繁华地区的萧条。《善后新乐府四首》揭露了清朝官府借处理太平天国善后事宜对民众的压榨。著有《可园诗存》、《可园词存》、《可园文存》、《可园诗话》、《寿藻堂诗集》、《寿藻堂文集》、《寿藻堂杂存》、《炳烛里谈》、《养和轩随笔》;编有《金陵通纪》、《金陵通传》、《国朝金陵词钞》。
猜你喜欢的书
钤山堂集
诗文别集。四十卷,其中诗十六卷。明严嵩撰。严嵩为明中叶权奸,其贪贿误国、陷害忠良为世人所疾,故其诗文不为世人所重。其集最早编于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最初为三十二卷,后陆续增刻,有三十五卷本、三十六卷本、四十卷本,以四十卷本为最全。四十卷本刊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此时嵩已年近八十,距其彻底倒台还有六年,此后即有创作,亦不会太多,故可视为其全集。此集按年编次,以其生活各阶段分为《前稿》、《留院》、《使郢》、《留省》、《南诠》、《南宫》诸小集。严氏家乡为江西分宜,附近有钤山,嵩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后,曾回乡筑钤山堂读书十年,故以之名集。其诗另有选本三种传世:(1)《钤山堂诗钞》二卷,有赵文华序,周雨选,孙伟评,刊于嘉靖十九年;(2)《钤山诗选》七卷,为杨慎所选评,约刊于嘉靖三十一年;(3)《振秀集》二卷,选诗一百五十五首,为皇甫孝、顾起纶所选,有杨慎评点,约刊于嘉靖三十四年。《钤山堂集》四十卷本在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还有万松楼刊本。
皇朝经世文三编
清末陈忠倚辑。八十卷。继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葛士濬《皇朝经世文续编》辑成。断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多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有关时务之论述。外国人议论亦采入。其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洋务九纲与葛编同,于子目有所损益。较葛编所增改之子目有:变法、约章、聘使、邮政、操练、制造、工程、船政、矿务、外洋沿革、外洋国势等。始编于光绪二十二年,次年告成刊行。光绪二十四年又复校勘补正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长飞纲司命大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言飞步南斗六星法术,配以符图。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神符类。以符箓飞升之法。绘南斗六真、南斗玉女像及南斗符。
三命通会
十二卷。原本不著撰人姓名,只卷首题“育吾山人著”,《明史·艺文志》有万民育《三命会通》十二卷,与此本卷数相合,惟以“通会”作“会通”。今考《星学大成》专论五行者为万民英所撰,此书专论徐子平命学,也应出万民英之手,是《明史·艺文志》将“民英”误作“民育”,“会通”二字也属传写误倒。所以《三命会通》与《三命通会》本是一书。自明至清的二百余年中,谈星命者皆以此书为总汇,几乎家家皆藏。书中间有仕宦八字涉及到明末之人,实是后世坊刻杂入,而非原本。此书是阐发徐子平命学遗法,对官、印、财、禄、食、伤之名义,用神之轻重,诸神煞所系之吉凶皆采撮群言,得其精要。所以一直为后世术家所用。其立论多取正官、正印、正财,不知偏官、偏印、偏财也能得力。知食神之能吐秀,而不知伤官也可出奇。这是他的偏执之见,不能圆彻。而其所论的胎元之法,后世却多不应验。所引《珞琭子赋》与《永乐大典》中所辑完本殊有不同,是当时不得秘册而用依托之本,亦不足为病。此书有明万历六年(1578)刊本,清雍正十三年(1735)蒋国祥补刊本、《四库全书》本。
琉球入太学始末
一名《纪琉球入太学始末》。清新城(今桓台)王士祯(1634—1711)撰。一卷。此书记载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册封琉球,二十五年琉球遣官生梁成辑等四人进京入太学,及学成返回球球等史事。史料翔实,颇资参考。版本主要有《昭代丛书》本及《学海类编》本等。
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在给孤独园,观自在菩萨说真言曰:唵,阿噜力迦(半音呼之)娑页(二合引)诃(引)此是一切莲华部心,次说种种曼荼罗法,画像法,护摩法,持者生极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