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汉诺夫

- 姓名:普列汉诺夫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俄国
- 出生地:唐波夫省
- 出生日期:1856年12月11日
- 逝世日期:1918年5月30日
- 民族族群:
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Плеханов 1856年12月11日-1918年5月30日),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生于唐波夫省利佩茨克县古达洛夫卡村。曾在沃龙涅什陆军中学学习。1873年进康斯坦丁诺夫军事学校。1874年秋转入彼得堡矿业学院学习。1875年,与民粹主义者以及彼得堡的工人一起参加革命活动。1876年被迫辍学离开矿业学院,成为职业革命家。同年参加民粹派的 “叛逆者”小组,极极参加 “到民间去” 的运动。1879年民粹派分裂分 “民竟党”和 “黑分党(即土地平分社), 他成为后者的领导人。1877和1878年曾两度被捕。1880年逃亡国外,侨居瑞士日内瓦,达37年之久。在瑞士,他潜心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后,逐渐抛弃民粹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和宣传家。1883年同过去的黑分党成员查苏利奇、阿克雪里罗得等在日内瓦创立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劳动解放社” 。1889年7月组成俄国代表团出席第二国际的领导工作多年。1883—1903年他写成了一系列著作,对在俄国盛行一时的民粹派观点展开了斗争,并批判了伯恩施坦和马赫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他在哲学上的主要功绩,是论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唯心主义。他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并对它的基本特征、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容和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作了全面、详细的论述。并十分重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指出这是由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决定的。他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认识社会生活,得出社会革命合乎规律和必不可免的结论。他在历史观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具体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提出了许多新原理和新思想。他对哲学史的研究也有很大贡献。通过研究,他得出结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是最伟大的革命” ,这个革命是在批判地接受、改造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的。他特别论证了唯物史观的发现是历史观发展中继承性与变革性的统一。他还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并把马克思主义观点运用于美学和艺术理论的研究,在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但他的理论也存在着许多错误。1900—1903年同列宁一起领导《火星报》的工作。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他成为孟什维克,对列宁的革命路线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1918年5月30日在芬兰皮特凯去世。其著作后人编为《普列汉诺夫全集》以及其他专集多种。其中主要哲学著作有: 《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唯物主义史论丛》、《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反对哲学的修正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普列汉诺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发现孩子
作者蒙台梭利。本书讲述了了解孩子特性及更充分激励他们潜能的方法。了解孩子特性及更充分激励他们潜能的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三幕悲剧
《三幕悲剧》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该书的英国版和美国版有着不同的结尾和动机,中文译本根据英国版译出。人们常说十三个人参加的晚餐会有厄运。你相信吗?当波洛受邀加入查尔斯爵士这次不吉利的晚餐后。诅咒灵验了。牧师巴宾顿先生突然死在了众宾客面前。但死神并未因此停住脚步,凶手亲自在大侦探波洛的眼前拉开了这场谋杀的序幕。杀人的剧作不断地上演,相同的演员,相似的布景,相近的情节。死亡的威胁甚至降临在波洛自己的身上。谁将是下一个受害者?
清河书画舫
十二卷。中国书画著录书。明代张丑撰。丑生平在《张氏书画四表》中著录。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取黄庭坚“米家书画船”诗句意为此书名。前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严诚序及例略。卷一至卷二为三国、晋(莺字号、嘴字号),卷三至卷五为南北朝、唐、五代(啄字号、花字号、红字号),卷六至卷十一为宋元(溜字号、燕字号、尾字号、点字号、波字号、绿字号),卷十二为明(皱字号)。全书共收自晋钟繇至明仇英一百四十家。其中书家包括少数书兼画家共七十人左右,书画几乎各占一半。以书画家为纲,以其书画作品流传者为目。首列真迹,次采与真迹有关之题跋等,各注所出。其题跋有录自真迹,有录自书画史、书谱、书品、题跋、著录及各家文集,有据传闻补入。均为有作者生平、作品的形成、品评、流传、递藏、鉴定等方面的内容。时有张丑进行评论及考证的按语。所采详备,考证亦精审。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明代赏鉴之家考证多疏,是编独多所订正”。如《宋史·米芾传》载米芾卒年四十八,而米芾尚有四十八岁以后所作真迹流传;张丑据此考证,认为米芾生于皇祐三年(1051年),卒于大观元年(1107年),年五十七,恰与米芾印迹“辛卯米芾”相合,足补《宋史》之失。此书成后,时人“一时服其精当”,以真迹就示张丑以求鉴定者曰众。后世收藏家也多据此书辨别书画真伪。于今对古代书画作品真迹的赏鉴、流传、递藏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初以抄本流传,原本仿谢枋得《文章轨范》之例,以“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为序编排。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池北草堂以原本刊出,并附刊米芾《宝章待访录》于第九卷(点字号)后、张丑《鉴古百一诗》于十二卷(皱字号)末。《四库全书》本作十二卷,删去严序及例略。又有光绪元年(1875年)有竹主人刊本、光绪十四年(1888年)孙溪朱氏重刊本传世。
东谷所见
一卷。亦作《东谷随笔》。南宋李之彦(生卒年不详)撰。李之彦生于宋末,社会风气日益衰坏,教学之余,将其所见,随手笔录,以成是书。全书共十三则,皆愤世疾俗、词怨以怒之语。卷末载“太行山戏语”一条,谓“事非不必与世人辨”,对社会风俗日益衰坏无能为力,发出了无可奈何之感慨。卷首有自序,题咸淳戊辰(1268)小春,正是宋政弊极之时。是书对了解宋末弊政及风俗大有帮助。今传本颇多,有《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商务印书馆《说郛》等丛书本,《学海类编》 作《东谷随笔》一卷。
母子君臣
历史小说,高阳著。晚清历史全景式画卷,系列史诗巨著《慈禧全传》之四:末世君王,怀着振兴专乾坤的鸿鹄之志,但,强悍的 女主,误国的弄臣,必希然扼杀这段改写历史的最全机会,宫廷之中,惟有权力,哪有亲情?高阳的小说,妙在文字天成,妙在细处刻画入木三分,对人物的的描绘,尤其令人一赞三叹。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
佛典注疏。唐宗密述,宋子璿治定。二卷。是《金刚经》各家疏注的辑要。书首序文略述《金刚经》成书缘起及大义。正文分为二:初解经题、后释经文。“释经文”又分为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疏解时先举经文原文,下列释文。见载于宋《崇宁藏》、明《永乐北藏》、《嘉兴藏》及清《龙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