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宿

胡宿
  • 姓名:胡宿
  • 别名:字武平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常州晋陵
  • 出生日期:995
  • 逝世日期:1067年
  • 民族族群:

胡宿(995~1067年),宋代文学家。字武平,其先豫章(今江西)人,后徙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天圣二年进士,为真州扬子尉,调庐州合淝主簿。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与修《北史》。改集贤校理,通判宣州。三迁太常博士,判吏部南曹。知湖州,于任上大兴学校,一时湖学兴盛,为东南之冠。为三司盐铁判官,判度支勾院,知苏州,为两浙路转运使。召还,修起居注,以本官知制诰,兼勾当三班院。已而兼判吏部流内铨。拜翰林侍读学士,迁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判馆事。累迁尚书左司郎中,兼知通进银台司、审刑院、群牧使,判尚书礼部、都省,再知礼部贡举。嘉祐六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宋宰辅编年录》卷五)。英宗即位,擢给事中。治平三年,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而已卒,年七十二,赠太子太傅,谥文恭。胡宿学问赅博,文章为时所重。工四六文,诰命制辞,“典重赡丽,上法六朝”,有晚唐遗风,其《正阳门赋》、《颜子不贰过赋》,也为时人称赏(《赋话》卷一○)。近体五七言律诗,“波澜壮阔,声律铿訇”,具盛唐诗歌气概(《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二)。《过桐庐》诗描绘富春江上春景,画面鲜明,音韵爽朗,方回以为“五十六字,无一字不佳”;《飞将》、《公子》诸诗吟咏少年将军,笔力高爽劲健(《瀛奎律髓汇评》卷三○、三四)。是时,西崑诗派盛行,胡宿诗也有学西崑派者,风格近于杨亿、刘筠,王士禛尝举其《函谷关》、《淮南王》等诗二十八首,以为“风调与二公(杨、刘)可相伯仲”,多得义山神理(《带经堂诗话》卷九)。著有《胡宿集》七十卷、《制词》四卷(《宋史·艺文志》七),久已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佚诗文,编为《文恭集》五十卷、补遗一卷,后删去其中青词乐语十卷,定为四十卷。《全宋诗》卷一七九至一八六录其诗八卷。《全宋文》卷四三七至四七二收其文三十六卷。事迹见欧阳修《赠太子太傅胡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宋史》卷三一八本传。

胡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牧潜集

牧潜集

元代诗文别集。7卷。释圆至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释圆至去世后,由释行魁将他的诗文结集刊印,并请戴表元及方回作序,洪焱祖作跋(洪焱祖,《四库全书》本作洪乔祖)。今传《牧潜集》卷首有崇祯十二年(1639)释明河序,序中说:原书有方回及姚广孝序,故明河此序题为《书姚序后》。并说本集有元刻本、明初翻刻本,两本内容大致相同,诗略有出入。明河序本,由明末大藏书家毛晋刊行于世。现存《牧潜集》主要版本,如《四库全书》本、《武林往哲遗著》本,都出于毛晋刻本。本集卷1为诗,卷2为铭,卷3为碑记,卷4为序,卷5为书,卷6为杂著,卷7为榜疏。卷末收有元大德三年(1299)洪焱祖(或误题洪乔祖)跋,洪跋名为《天隐禅师文集序》,洪焱祖跋中说,他在大德三年冬天见到了圆至的《天隐禅师文集》1卷,集名与卷数均与今传《牧潜集》不一致,当是为1卷本《天隐禅师文集》所作,明初翻刻《牧潜集》时,加上了姚广孝序,又从别处辑入了洪跋。今传《牧潜集》卷首未见有方回、姚广孝二序,仅有释明仁《书姚序后》1篇代序,方、姚二序当为毛晋重刻《牧潜集》时略去。

诗词格律十讲

诗词格律十讲

诗词格律是中国古代诗人长期积累的艺术经验的总结,是诗词艺术的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旧体诗词格律的具体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历代特别是唐代以后著名诗人作品的艺术魅力。为此,王力先生编写了这样一本旨在普及诗词格律基础知识的小册子,其中主要包括《诗词格律十讲》《诗律余论》和两篇附录(《唐诗三首讲解》《宋词三首讲解》)。其中的主体部分是《诗词格律十讲》,包括诗韵和平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长律、七言律诗、平仄的变格、对仗、古风、词牌和词谱、词的和平仄十个部分。这本书不讲过分复杂的格律知识,只将一些要点条分缕析,详细叙述,更适于普及。

秋星阁诗话

秋星阁诗话

清代诗论著作。1卷。李沂著。书前有张潮的《小引》一篇。全书收诗话6则,类似以初学者为对象的唐、宋“诗格”著作。李沂论诗标举性灵,更要求以审慎、谨严的态度学诗。“八字诀”条倡多读、多讲、多作、多改。“勤虚心”条指求教于师友。通篇观之,卑之无甚高论,但如用以指导少年初学诗者,也还有用。推尊盛唐,反对故立异说。其论虽仅数则,但却堪为初学诗者金针。有《昭代丛书》本、《萤雪轩丛书》本和《清诗话》本。

善女人传

善女人传

一卷。清代知归子撰。知归子即彭际清或彭绍升之法号。《善女人传》是知归子居士在撰写完毕 《居士传》之后,就在家女信佛者择其较著名的汇集成书的佛教传记体史书。《善女人传》一书,收载了汉代至清代历朝历代以来的民间在家女信佛者,并将其虔心信佛,积善乐道,持戒行善之女信佛者,称之为“善女人”将此一一列传,载述其信佛教事迹。此书如与《居士传》一并来读,足以概观中华佛教史上,在家两众佛信徒的信仰情况及其不同时代的变化情况。对研究佛教史,尤其是研究中国妇女史、思想史,为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现见载版本有《清史稿·艺文志)。

圆觉经集注

圆觉经集注

圆觉经集注,二卷,宋元粹述,居简序。

僧伽罗刹所集经

僧伽罗刹所集经

凡三卷(一作五卷)。前秦僧伽跋澄等译。又称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僧伽罗刹集经、僧伽罗刹集。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佛陀前世之修行及下生出家后之行化事迹。其中,有关佛成道以后四十五年间安居处所之记事,为他书所无,于诸佛传中堪称为最珍贵之史料。据卷首之序载,本书为佛陀入灭后七百年出世之僧伽罗刹所编撰。前秦建元二十年(384),罽宾沙门僧伽跋澄携至长安,因武威太守赵文业之请,与竺佛念共译出,慧嵩笔受,道安、法和共为对检。然现存版本中,高丽本有三卷,宋元明本有五卷。又法经录卷六载,本书为前秦昙摩难提所译;开元释教录卷十五则依此而说本书有二译,难提之译为第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