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

- 姓名:李颀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颀[ qí ],唐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省赵县)。迁嵩阳(今河南省登封县),在嵩阳县东的东溪边,筑有别业,名“东川别业”,故有说东川人。少时喜游侠,及壮至嵩山,与王维、卢象交游,诗文颇受益。开元二十三年(735)中进士,任新乡县尉。五年后辞官家居,与高适、崔颢、王维、王昌龄等均有交游。天宝初,流连于长安、洛阳。以久不调迁,辞官归故乡东川隐居,约卒于安史乱前。《唐才子传》称其“性疏简,厌薄世务。慕神仙,服饵丹砂,期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李颀的边塞诗颇有成就,可与高适、岑参、王昌龄相颉颃。今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擅长七言歌行。重要作品有《塞下曲》、《古意》、《古塞下曲》、《送魏万之京》、《赠张旭》。代表作《古从军行》。边塞诗中既有歌唱勇敢、功名,风格豪迈的,也有抒写反战、生离死别,风格凄婉的。李颀写的关于音乐的诗篇,善于描摹音调声响。《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等均系名篇。其诗为人称道,同时期殷璠说他“发调既清,修词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河岳英灵集》)元辛文房称其“多放浪之语,足可震荡心神”。(《唐才子传》)其事迹略见于《唐才子传》、《唐诗纪事》。有《李颀诗集》。
李颀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二十四画品
指中国画二十四种重要品评标准及绘画风格特点。也指绘画的二十四种美的境界, 即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淡逸、朴拙、超脱、奇辟、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邃、 明净、健拔、简洁、精谨、隽爽、空灵、韶秀。二十四种美的境界,既是指的客观现实的反映, 又指的是画家主观的人品、胸次、气质和情思的表现。《二十四画品》为清代黄钺所撰,集中反映出黄钺的绘画美学思想, 为中国绘画的重要品评标准。黄氏强调绘画作品的情景交融,主客观的统一,提倡与欣赏“妙在画外,如音栖弦, 如烟成霭”的“气韵”一品。认为绘画的作用在于“消忧”、“药俗”、“增才”等, 以既传客观之神,又抒主观之情为第一要求。同时注意到景物的基本规律“理”的前提下, 重视所谓“天倪”与“兴”对于绘画美形成的作用。指出多读书的作用与锤炼作为创造绘画美的境界的笔墨技巧的重要, 既不反对师古,又很主张创新。《二十四画品》为宋代以后重要的画品之作,《二十四画品序》云:“昔者画绘之事,备于百工, 两汉以还,精于学士。谢赫姚最, 并事书传,俱称画品。于时山水犹未分宗, 止及像人肖物。钺涂余闲,乃仿司空表圣之例,著画品二十有四篇。 专言林壑理趣。管蠡之见,曾未得其二三,后有作者, 为其前驱可乎?”
伤寒钤法
伤寒类著作。金马宗素、元程德斋撰。不分卷。宗素有 《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 已著录。德斋,医家。书约撰成于元泰定间(1324—1327)年。先列伤寒运气歌括、图说如五运歌、六气歌、图见精华指要等,为伤寒运气总括。次列六经证歌、霍乱劳复证歌、痉湿暍证歌、两感证歌、传经诀歌等,为伤寒病证歌括。每证先以歌诀言其大要,另有注释,简要说明。多以阴阳运气之说推演伤寒,牵强附会和主观臆造之处颇多。主张按日时受病为治法,有悖仲景旨意,深受后世医家王履、万全、徐春甫等人抨击。有清嘉庆十四年(1809)书业堂刻本,一九二一年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
回生集
方书。清陈杰(乐天叟)辑。正续集合刊,刊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集分内症、外症、损伤、杂治、女科、小儿门等,卷末附《续补经验单方》,计收验方400余首。续集分为头面眼目耳鼻、心胃噎膈胀积吐泻感冒等10余门,收方500余首。现存初刻本及多种清刊本
白话法华经
佛教经典。译名全称《妙法莲华经》。重点宣传大乘佛教“三乘归一”,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归同于佛乘的思想,调合大小乘的各种说法,主张一切众生都可成佛。是大乘佛教最重要、也最有影响的经典之一。尼泊尔有“九宝”的说法,此即九宝之一。佛经固然富有禅意,可是佛经却并非人人都能读懂,除了少数学者外,即使是终日诵习的佛门弟子,也常常受到“文字障”的困扰,更不用说一般读者了。此为注解破译版。
因明入正理论解
因明入正理论解,一卷,明真界集解并跋,冯梦祯序,有科文
月江正印禅师语录
凡三卷。又作月江和尚语录、月江印禅师语录。元代临济宗僧月江正印撰,居简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收录正印禅师于碧云寺、淀山寺、南禅兴国寺、宣化寺、道场寺等处之上堂与小参语,以及拈古、颂古、普说、法语、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