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

王直
  • 姓名:王直
  • 别名:字行俭,号抑庵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泰和(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379年
  • 逝世日期:1462年10月15日
  • 民族族群:

王直(1379年-1462年10月15日),明代诗文作家。字行俭,号抑庵。泰和(今属江西)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修撰,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在翰林20余年,稽古代言、编纂记注之事,多出其手,与王英齐名,时有“西王”、“东王”之称。英宗时累拜吏部尚书,秉铨10余年,为当时名臣。进少傅兼太子太师。天顺六年卒,年84岁。谥文端。著有《抑庵集》40卷。其诗作,冲融雅饬,台阁气息甚浓。如《西南夷以麒麟狮子诸物来献,有旨赐观,退而赋此以进》、《赐游西苑诗》、《游万岁山诗》等,歌功颂德的辞采尽管华美,但缺乏真情,缺少生气。只是他的一些题画诗,尚还有些寄托,有点真情,能引人共鸣和回味,如《秋江独酌图》:“蒹葭浙沥秋雨霜,明月照水天苍茫。扁舟静夜诉空阔,惊起河边鸥鹭行。钓车不用置在傍,此心宁羡鲤与鲂。扣舷独径歌沧浪,歌声激烈增慨慷,心中之人遥相望。”写得清新可诵。它如《谢庭自画秋景》、《题进士所藏画虎》、《题范启东秋江捕鱼图》等都具有这样特点。其诗的诗味并非十分浓郁。他也善文,写得淳朴质实,但文学性也不强烈。

王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勿庵历算书记

勿庵历算书记

一卷。清梅文鼎撰。梅氏著述推步之书计六十二种、算书二十六种,是编将各书撰写的主旨加以题解式的说明,其中述及古今中外历术诸家之源流得失,颇为客观。梅氏自著亦可从中得其大概。有知不足斋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烂柯经

烂柯经

《烂柯经》由明代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辑。全书共四卷,分为两部分:前三卷为围棋理论著作,包括姓氏总范、十三篇论范、棋经四篇等。卷四为棋盘路图、受子局面、和死活棋势等。此为明嘉靖时期刊本,卷首有正德三年欧阳旦序。

铜人针灸经

铜人针灸经

七卷。不著撰人。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与“铜人”无涉。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一~六,另附针灸禁忌一卷。原书成于唐代,作者已无可考。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附十二幅腧穴图。《四库全书》该书 《提要》 以为此书即宋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人离析为七卷。又有人考证为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中《针经》而成六卷,另附唐人佚名之撰《针灸禁忌》一卷。本书卷一论经脉、俞穴,卷二至卷六分列十二人形图,论述俞穴位置、功能主治、针刺之法及禁忌等,卷七为针灸吉日、禁忌日及量穴法、灸艾杂说等。此书列举人身290余重要穴位及针法,以图详说,于临床具有指导意义。有元刊本;明山西平阳府刊善本,藏美国国会图书馆。

药房樵唱

药房樵唱

元诗别集。3卷。吴景奎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正十八年(1358)宋濂序。据此序,可知本集为吴景奎之子吴履与门人黄琪编辑并刊行于世。卷1为五言古风、七言古风、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2为七言律诗,卷3为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及词。卷末有附录1卷,内容包括:吴履撰《处士吴公行述》,黄溍撰《处士吴君墓志铭》,张顺祖撰《吴文可传》,叶仪、唐怀德、范祖干、苏伯衡、吴沈等人所撰《哀辞》。宋濂在序中评吴景奎诗作:“公时吞吐群机,陶熔庶汇,珠玉随风,冰雪在口。人争传于秀句,价欲等于兼金。”他一生刻意为诗,尤好论诗。近体诗时有唐人之风,词句清丽可诵。但由于编辑成集时失于筛选,收入了某些应景之作,如《偶成》:“挟才胜德世所薄,宁我负人天可欺。士之言行苟如此,圣经贤传将奚为?”被《四库全书总目》编者讥为“殆刘克庄所谓有韵语录,殊不入格”。这个批评是相当中肯的。

河东赋

河东赋

辞赋名篇。西汉扬雄作。《汉书》见载。元延二年(前11)三月,成帝帅群臣,横渡黄河,行幸河东祭祀后土。“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汉书》扬雄“自序”)。天子追踪殷周之墟,遥思尧舜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于是上《河东赋》以劝。此文可分为三段:开段为前引,写暮春谒神于河东,形容车驾旌旗之盛。中段述成帝追观先代遗迹:览介山,思晋文公及介子推;追慕大禹疏决龙门;登历观(山西永济县山名)而望舜之所耕。他将这些遗迹与远处战场陔下(项羽败处)南巢(夏桀败处)相较,认为这些地方均不如河东。于是天子乘翠龙,渡大河,登华山,该地祥云迎,甘雨降,天子遂叱风伯,呵雨师,大致斥令制风制雨。最后一段乃为对天子及汉代的歌功颂德,而这篇赋的结尾不带任何规谏之辞。扬雄自谓此文目的在于劝。然细绎全文,此赋表面上是对王朝汉德的颂扬,实际上寓讽谏于颂扬之中。姚鼐《古文辞类纂》评云:“《上林》之末有游乎六芝之囿及翱翔书圃之语。此文(《河东赋》)法之,借行游为喻,言以天道为车马,以六经为容,行乎帝王之途,何必巡望山川以为观览乎。”全文仿《楚辞》体,亦融合散体之字句。《汉书·扬雄传》所收录之四赋,《文选》仅此篇未录,其由盖因其体裁和文句不特出,此赋或非子云之佳作也。

能改斋词话

能改斋词话

吴曾撰。其所著《能改斋漫录》之第一六、一七两卷为乐府门,计69则,唐圭璋师《词话丛编》析出收录,题《能改斋词话》。他卷及逸文亦时有话词条目,计约30馀则。曾字虎臣,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博闻强记,知名江西,应举不第,以献所著书得官,历敕令所删定官,宗正寺主簿权太常丞,太常丞权吏部郎官,迁工部郎中,出知严州。因“游时相(秦桧)之门,敢为大言,士流嗤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七)。《能改斋漫录》首刊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其编成约在此年之前不久。孝宗隆兴初(1163),其仇家捃拾书中讥笑宗室文字,上告朝廷,旋被旨毁版。后人因以《复斋漫录》为名加以称引。光宗绍熙元年(1190),京镗删去有碍文字重刊于成都郡斋。原本有著录,或云20卷,今本存18卷,13门,另逸文若干,计2000馀条。有上海图书馆藏明钞本(小瑯嬛仙馆旧藏)、《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丛书集成初编》本。《词话丛编》本据《守山阁丛书》本收入。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标点本,以聚珍版本为底本,用临啸书屋刊本、守山阁丛书本、上海图书馆藏明钞本、《词话丛编》原刊本等校过,补附若干逸文,较为完备。该书以考据、纪事为主,其资料丰富,后出之《苕溪渔隐从话》后集、《诗人玉屑》等书多加引用。其话词之条目,考证、品藻、评论、引述皆有之;与此前之词话专书或仅记本事、或仅论歌曲谱调、或以选词而顺及者有异。其所记五代北宋词人遗闻逸事,往往可资考证辑轶。如梅尧臣《苏幕遮》、欧阳修《少年游》咏草词,王安石《生查子》、《谒金门》词,均为本集所不载。其词学观点,则仍以“典雅”、“入律”、“清腴”为上,与南渡前后论词诸家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