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用锡

郑用锡
  • 姓名:郑用锡
  • 别名:字在中,号祉亭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台湾淡水(今新竹)人
  • 出生日期:1788
  • 逝世日期:1858
  • 民族族群:

郑用锡(1788~1858),字在中,号祉亭。台湾淡水(今新竹)人。原籍福建同安,其父郑崇和十九岁赴台湾,课读于淡水,即定居该地。郑用锡嘉庆二十三年(1818)中举,道光三年(1823)成进士,成为清代第一个考中进士的台湾籍士子。道光十四年入都供职,签分兵部武选司行走。十五年,补授礼部铸印局员外郎兼仪制司事务。十七年春,以母老乞养归台,主讲明志书院。二十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二十二年,英军舰艇侵扰台湾,郑用锡自募乡勇,筹措粮草,援助官军,抗击英舰艇,以功奖加四品衔。咸丰四年(1854),又以与施琼芳协办团练、劝-捐等事务,赏加二品封。咸丰间建北郭园,邀集诗人墨客吟咏其间,倡建诗社竹社。北郭园藏书名噪四方,士大夫皆与之交。论者谓郑用锡之诗初效汉魏,而命意托兴,则自诗经为多。其后师法朱熹,喜以浅露之句议论,“抒写性真,不甚事雕饰”(林士传《北郭园全集·序》)。廖雪兰认为:“祉亭之诗在辞采与声律上并无特殊之处,连雅堂评之曰:‘祉亭诗亦平淡’,实为持平之论。要之祉亭拥巨资以奖励文风,登领一时风骚之地位,不容吾人等闲视之。”(《台湾诗史》)。著有《北郭园全集》,同治九年(1870)初刻本计有文钞一卷、诗钞五卷、制艺及试帖各二卷,1987年《台湾文献史料丛刊》重印本删去文钞、制艺及试帖各卷,仅录诗钞五卷,并选录文三篇作为附录。另著有《钦定周易折中衍义》数十万言,纂修《淡水厅志》二卷,未刊行。生平事迹见朱材哲《祉亭郑君墓志铭》(载《北郭园全集》卷首)、《北郭园全集》诸序文、廖雪兰《台湾诗史》。

郑用锡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经验与自然

经验与自然

美国哲学家杜威的著作,1925年出版。该书系统地论述了作者的实用主义哲学观点,论证了“经验的自然主义”的合理性,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著作之一。 全书包括十章。第一章经验与哲学方法;第二章存在是动荡的和稳定的;第三章自然、终结和历史;第四章自然、手段和知识;第五章自然、沟通和意义;第六章自然、心灵和主观;第七章自然、生命和身心;第八章存在、观念和意识;第九章经验、自然和意识;第十章存在、价值和批评。 杜威认为,传统哲学把主体与客体、经验与自然分裂开来的观点是错误的。经验与自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经验是揭露自然的真实面目的手段,自然通过经验袒露自己。经验的事物的确是不稳定的,但因此而虚构出超验的“本质”也无济于事。重要的是要找出经验的规则性和一致性。规律性和目的、价值并不是对立的。只要人们控制了自然事物的变化过程,规律性就成了实现目的、获取益处的工具和手段了。科学认识的对象也具有工具的性质。意义有其客观的效用。不过,个体的心灵也能对附着在事物上面的意义与价值进行变更和改进,以便达到建设性的目的。恢复了经验与自然之间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就可以清除长期困扰着哲学家的所谓“身心关系”问题。

水经注释

水经注释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赵一清撰。《水经注释》四十卷、附录三卷,五十三万余字。 《水经注笺刊误》十二卷,十七万余字。一清字诚夫,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国子监生。赵氏尊其师全祖望之说,以郦道元《水经注》因久传写不仅造成舛误多,且使经注混淆,又有佚卷,故纂是书以正之。成书约在乾隆十九年(1754)。以文义离析原《水经》与道元《注》之文字,用大字与细字分别书写。作者考证、校定、注释文则以双行书写,语不相杂,而文义联贯,统属分明。编者据《唐六典》注称桑钦所引水一百三十七,而今流传本仅一百一十六水;又考宋《崇文总目》载: 《水经注》三十五卷,说明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乃为后人将篇帙离析, 以合原卷数,所少二十一水当在已佚卷内。故在全祖望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原著,博采他书,一一考其所佚二十一水之名。所据有关史志文献颇富,汲取前人成果亦广,考证、补订颇为精赅,更有独创之处。此二编,向为世人所重。明清时研究《水经注》者众多,而以一清与戴震最为有名。是研究《水经注》和地理、方志的重要参考文献。有乾隆十九年(1754)赵氏刊本, 《四库全书》本。

养生三要

养生三要

养生类著作。清袁开昌辑。一卷。开昌字昌龄,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医学造诣较深,临床经验丰富,对眼科、外科以及养生尤为擅长。约成书于宣统二年(1910)。书中记有卫生精义、病家须知、医师箴言三则。辑录《内经》、《庄子》、《抱扑子》、《千金方》、《本草纲目》、《医门法津》、《褚氏遗书》、《冷庐医话》等历代医著二十余种,以及葛洪、李时珍、张景岳、李东垣、张子和、徐大椿、喻嘉言等近三十位医家的有关论述。论述养生之法,介绍煎药、服药、禁忌等常识,强调医生应如何工作与学习等。内容丰富,可称集清以前养生之大成。有一九一九年镇江润德堂木刻本,一九二二年袁氏家刊本。

太和正音谱

太和正音谱

曲论。明朱权撰。二卷。权为明太祖朱元璋十六子,别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宁王,永乐初改封南昌。卒谥献王,世称宁献王。博学多识,著述甚多。研究戏曲作品有《务头集韵》、《琼林雅韵》等,杂剧作品有《文君私奔相如》等二种,只见存目者有十种,又有琴谱《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为代表作。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约十一万字。分为“乐府体式”等八节。“乐府”一节,收三百三十五支曲牌,为现存最古的北“杂剧”曲谱。前七节为戏曲理论及史料。包括戏曲体制、流派、制曲方法等。收元代戏剧家一百八十七人,明代十六人,各有评语,既见作者之艺术见解,亦保存重要作家资料。所收杂剧剧目颇多,计元人五百三十五本,明人三十三本,古今无名氏一百一十本,以及娼夫不入群英四人,共十一本。计七百八十九本,可见剧坛之盛。因作者系剧苑巨子,其作家品评之语,颇有价值,后世戏剧理论家十分重视。此书版本甚多,差异讹误严重。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据明洪武原刻本校以万历本详勘重印,出校记约五百条,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中。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经略疏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经略疏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呪经略疏,二卷,清续法述并序,毛奇龄序,外题如意呪经略疏。

天真毒峰善禅师要语

天真毒峰善禅师要语

参学门人悟深编集。上堂,普说,示五羊深禅人,示本空禅人,示徒悟玄,嘱大川关主,普说行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