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铸

耶律铸
  • 姓名:耶律铸
  • 别名:字成仲,号双溪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西域
  • 出生日期:1221
  • 逝世日期:1285年
  • 民族族群:

耶律铸(1221—1285年),契丹人,字成仲,号双溪,辽东丹王九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孙,大蒙古国中书令耶律楚材次子,其母为汉人苏氏。出生于西域。1244年耶律楚材去世后,耶律铸任中书省事。元宪宗和元世祖时期,长期受重用。中统二年(1261)为中书左丞相。至元四年(1267)改平章政事,次年又复任中书左丞相。至元十年迁平章军国重事。至元二十年被罢免官职,并抄没家产的一半,徙居山后。死后追封懿宁王,谥文忠。一生三次出任丞相,但最终以“不纳职印”、“妄奏谋逆”等获罪。耶律铸是家族中仅次于耶律楚材的诗文家,但所作长期隐而不传。明人钱溥《内阁书目》记载有“耶律丞相《双溪集》十九册”,清人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耶律铸诗集数种,统编为《双溪醉隐集》六卷。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据今存《永乐大典》又补录出漏辑的诗词二十四首,赋一篇。生平事迹见《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传》)、《新元史》卷一二七、《蒙兀儿史记》卷四八、《元诗纪事》卷三。

耶律铸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克拉丽莎

克拉丽莎

《克拉丽莎》是茨威格的长篇小说遗菩。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克拉丽莎是奥地利将军的女儿,她的男友是法国人,战争爆发后查无音讯,她不敢和任何人提及他,甚至在自己的父亲那里也不敢,只因为他是敌对国的人,也就是敌人,而怀上敌人的孩子又是何其大的罪过!战争让相恋的人不能见面,让至亲好友不能交往,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茨威格最大的痛最终出现在《克拉丽莎》中。茨威格深受中国读者喜爱,2022年是他折世八十周年,此时准出茨威格这部遗菩的单行本,作为对他的纪念。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又名《大洞三景三元玉清金虎凤文》。早期上清派符箓之一,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假托为元始天王传授,内载符图及神将官吏之名号谱箓。据称依法受此符箓,可得神灵佑护,削除罪籍,上名九天,长生久视。

词律

词律

词论。清人万树撰。二十卷。树字花农,一字红友,别号山翁,江苏宜兴人。国子监生。康熙间在广东作两广总督幕友。多才多艺,怀才不遇,死于归途。著有杂剧、传奇二十余种。此编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内容为取宋元名作排比求倚声度曲之律。唐宋以来,倚声度曲之法久已失传,此书据名作一字一句求之,得其八九。自《草堂诗余》以小令、中调、长调分别列目,旧谱因之以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然如《七娘子》,有五十八字及六十字两体,分别列入小令与中调,显然不宜。收唐、宋、元词六百六十调,一千一百八十余体,纠正《啸余谱》及《填词图谱》之误,以及诸家词集之舛异。“作于宫谱失传之后,振兴词学,独辟康庄,嘉惠后者甚厚。”(杜文澜《词律续说》)唯编者疏于考证,书中脱漏错误诚所不免。自序及《发凡》中言之甚详,后人亦有所校订。此编在清代词坛影响甚大,词家多奉为圭臬。研究与校勘、补续者亦大有人在。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四库全书》本 光绪二年(1876)刻本,中华书局铅印本。一九八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光绪本影印。

续诗品

续诗品

清代诗论著作。1卷,由32首四言诗组成。袁枚著。书前有作者小序,称“余爱司空表圣《诗品》,而惜其只标妙境,未写苦心,为若干首续之”。袁枚此书正是讲诗法之作,如“崇意”、“精思”、“博习”、“选材”、“布格”、“择韵”、“振采”、“结响”、“勇改”、“割忍”等首,从学诗的方向到具体的技巧都有说明,“直使学者有规矩可循”(清人王飞鹗序)。书中也表现了袁枚的“性灵说”理论,如“用笔”讲“惟吾所用”,“尚识”讲“独照独知”,“葆真”中反对“伪笑佯哀”地学古,“澄滓”反对“附会”及“老生常谈”,“斋心”讲“我心”,“神悟”讲“但见性情,不著文字”,“著我”反对“竟似古人”,“割忍”讲“出人头地”等等。有《清诗话》本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初版的与《诗品集解》合订为1册的注本。

见闻琐录

见闻琐录

江西宜黄欧阳昱撰。1925年百随砖斋刻本,2集,10卷,附刊1卷。其中前集卷1《林头战事》、《军令严肃》,卷4《陆建瀛》、《伪小天王》、《杀葬者》、《解散歌》,卷6《老童生献策》,后集卷2《胡元伟》、《句容一败》、《鲍武襄》、《借夷杀降》、《中兴功臣家》,卷4《曾文正妾》,皆有关太平天国之史料。其中记太平军自武汉沿江东下事较详。

东汉会要

东汉会要

记述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会要体史书。徐天麟著。主要版本有明南雍刊本,清岭南学海堂刊本,江苏书局本,广雅书局重编校刊“武英殿聚珍版全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校点本为最佳。记东汉典章制度等事。取材于范晔《后汉书》,并参司马彪《续后汉书》、刘珍等《东观议记》及《汉杂事》等,仿《唐会要》体例编成。全书分帝系、礼、军、舆服、文学、历数、封建、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方域、蕃夷等15门,384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