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瘦鹃

- 姓名:周瘦鹃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895年6月30日
- 逝世日期:1968年8月11日
- 民族族群:
周瘦鹃(1895年6月30日-1968年8月11日),近现代作家兼翻译家。原名祖福,改名国贤,字瘦鹃,别署泣红、紫兰主人等。原籍吴县(今属江苏),生于上海。6岁丧父,家境贫甚。7岁(1901)就读于私垫。10岁(1904)考入上海储实两等小学。15岁(1909)考入上海民立中学,作文辄冠其曹。17岁(1911)试作短篇小说《落花怨》,即获刊用。同年又发表5幕话剧《爱之花》,竟被多次公演,并被改编为电影,在文坛上初露头角。中学毕业后曾被留校执教,自觉非其所长,旋即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写作和翻译。后又结识文坛名家包天笑、毕倚虹等,得其提掖,文名渐响,于是又进入文艺报刊的编辑行列。前后主编或创刊的文艺报刊达十几种,如上海《申报》副刊《自由谈》和《春秋》、《礼拜六》、《游戏世界》、《半月》、《紫兰花片》、《紫葡萄画报》、《紫罗兰》、《良友》、《中华》、《新家庭》、《乐观》等。1915年由叶楚伧介绍加入南社。1922年加入青社。后来又加入星社、群书浏览社等。1932年移家苏州。抗战期间复迁回上海,曾到名于鲁迅等人发起的文艺界抗日联会宣言。抗战
胜利后再次移居苏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三和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于1968年8月21日卒。
周瘦鹃多才多艺,于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翻译无不涉猎。且著译宏富,总计不下50种。虽属鸳鸯蝴蝶派,但因其出身贫寒,思想较为进步,部分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如《亡国奴之日记》、《卖国奴日记》、《为国牺牲》、《祖国之徽》、《亡国奴家里的燕子》等短篇小说,都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所译《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1917),更受到了鲁迅的赞许。其他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新秋海棠》、《我们的情侣》、《滑头世界》、《红颜知己》等;短篇小说集《周瘦鹃说集》、《瘦鹃短篇小说》等;翻译小说《福尔摩斯侦探案》(与严独鹤合译)、《亚森罗苹新奇案》(与张碧梧合译)、《福尔摩斯别传》等;诗词、散文、杂著《拈花集》、《记得词》、《紫罗兰集》、《紫罗兰外集》、《花花草草》、《小说丛谈》等。
周瘦鹃在盆景艺术方面的才能尤其突出。他从30年代起钻研盆景艺术,并加入国际性的中西莳花会。曾经分别获得该会1939年、1940年两届花展的荣誉奖状、总锦标和英国彼得葛兰爵士银杯奖。并著有《园艺杂谈》、《盆栽趣味》等。50年代起更倾心于园艺,使其周家花园成为苏州的著名花园之一。并受到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的赞许。
猜你喜欢的书
临川先生文集
又名《临川集》、《王文公文集》。北宋王安石撰。一百卷。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进士,初知鄞县,累迁至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荆国公。著有《三经新义》、《字说》等。一生力主改革,为中国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主张文应“有补于世”,反对“功且华”,其诗文颇具批判精神,寄托着政治理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宋代文学发展影响极大。内文五十六卷,诗四十四卷。其篇目、编次与王安石文集的别本《王文公文集》略异,内容大致相同。北宋末薛昂编。流行刊本为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詹大和校定,前有黄次山序。内有《洪范传》、《礼乐论》等重要哲学论文。有缺字,请参考站内《临川集[四库本] 》。
纂得确
李义山以滑稽巷谈撰《杂纂》书一卷。载列事条,中情极确。继后,王君玉、苏子瞻、黄允交俱仿其意,各有续纂,而确当亦不逊于义山。予读诸纂,其间事系于身心家国者甚少,因另辑十类。篇目俱以一正一反,两两并列,令读者知某某为宜当行,某某为宜当戒,则举止有所凭式。较之前人《杂纂》,似有益也。辑成此书,以俟异日后有感发,再加增续。省庵徐先生见而高声谓予曰:“纂得确!”予乃不遮厚颜,即以此三字名其书。天基石成金撰。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言存神佩符,开解体内十二胞胎结节之法。其内容文字与《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之后半部分(第38页以后)基本相同,但加入数十幅神真图像,疑为南北朝道士节取该经改编而成。
异闻总录
元代文言志怪小说。 共四卷。通行的有《笔记小说大观》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著时代”。 《笔记小说大观》题作宋人,据卷四《汪尹师男》 “乾道戊子岁……予宗仁光基时为房陵尉,亲见此事”云云,应是宋孝宗前后的人。但据卷一《林行可》、 《上官士平》、 《胡雨岩》、卷二《韩元英》等则,所记均金元间事,则最早应是元时人,或谓此书本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随手剽掇,取充卷帙”,亦是一说。本书共收鬼怪故事一百则,无标题,约三万余字。大多事涉唐宋,少量涉及金元间事。内容均是谈鬼神报应,荒诞不稽;文字简略粗疏,也没有严格的诠次标准。但透过谈鬼说怪的荒诞外衣,也可窥见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有些故事也有一定的揭露和讽喻意义。如《萧注》等则,谈的都是被主人私自杀害的侍婢变鬼索命或作怪的故事,暴露了唐宋时阶级压迫的残酷和主奴关系的紧张。 《新城县村渡》一则,写鬼卒摆渡还照例主动付钱,而“平时兵卒经过,未尝有也”,似寓有“人不如鬼”的深意。《岳珂》写岳飞之孙岳珂深夜至谯楼访“鬼”使鬼魅息影的故事, 也能发人深思。另外,还有一些篇章,则借鬼写人,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坚贞。如《贾知微》、 《韦子卿》写人神之恋,颇有人情味。 《齐推女》一则,是书中最长的一篇,约二千多字,写湖州参军韦会与齐推女的生死不渝的爱情, 曲折离奇,韦会耿直不信邪和对爱情的忠贞均有较好的表现;韦会为使妻子复活去求田先生而忍辱负诟的情节,似对《聊斋志异·画皮》后半部的构思有所影响。另外,像《李濯》写冥官希望转生时智慧不致泯灭,若作为探讨人脑积累知识的连续化的“科幻小说”看,也颇有趣味。
玉笥集
元诗别集。10卷。张宪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的传世善本,有清鲍氏知不足斋抄本、经鉏堂抄本等多种清抄本,并曾编入《粤雅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又据《粤雅堂丛书》本排印行世,流传比较广。《粤雅堂丛书》本《玉笥集》卷首有明成化五年(1469)刘釪序,卷1-2为咏史诗,卷3为古乐府,卷4为歌吟,卷5为四五言古诗,卷6-7为七言古诗,卷8为五言排律、五言律诗,卷9为七言排律、七言律诗,卷10为五六七言绝句。卷末有清咸丰元年(1851)伍崇曜跋。《四库全书》的底本比《粤雅堂丛书》本在卷首多杨维桢、周砥、戴良等3人写的序,并有孙大雅撰《玉笥生传》、杨基撰《玉笥生传书后》。张宪曾师事杨维桢,其诗多为怀古感时之作,本集的前3卷显然受到“铁崖体”的影响。
法华玄赞义决
法华玄赞义决,一卷,唐 慧沼撰。编号一七二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