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正珍

- 姓名:山田正珍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749
- 逝世日期:1787
- 民族族群:
山田正珍(1749—1787),姓菅,氏山田,名正珍,字玄同,又字宗俊,号图南、杏花园主,人称图南菅公。本考证学派著名医家。在幕府的医学馆讲授伤寒论的正珍家,世世代代都是幕府的医官,位于江户昌平桥。正珍生于宽延二年(一七四九)。作为才子而闻名,家里有祖父传来的万卷书籍,聪明好学,所以他的博识不像少年。正珍是宝历十四年(一七六四)年仅十六岁的少年,与朝鲜使节面谈,交换诗文的回应。那个笔谈的始终如一成为了《桑韩笔语》的一卷。父亲的同事村冈医官赞叹道:“我的同事山田氏的子宗俊,年仅十六,风神秀朗,学术夙成。”。正珍在山本北山学习儒学,加藤筑水学习素灵之学,田村蓝水学习本草。正珍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伤寒论的研究。他在后年医学馆的讲座也是伤寒论。明方有执在注解伤寒论时,排除了只注重他以前的相传、训话的注解态度,主张第一次批判性地阅读。在我国以批判的态度看待伤寒论的是正珍和中西深斋。其结晶作为《伤寒论集成》发行。这本书里有他的明确主张。以他的医论展开猛烈的批判。到处可见天才般的灵感。此外,正珍还有《伤寒考》、《天命辩》、《新论》、《权量揆乱》等。天明七年(一七八七)患肺病,三十九岁去世。
山田正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藤花与草莓
川端康成掌小说集《藤花与草莓》收录《日本人安娜》《月下美人》等共55则掌小说。封面为静谧的湖边藤花摇曳之姿,恍如朦胧幻梦。“藤花与草莓”出自《枕草子》 “雪花飘在水晶念珠、紫藤花、梅花上,漂亮的婴儿在吃草莓”。一个春末夏初的傍晚,妻子和丈夫在窗边谈论一件奇妙的事情,故友的妹妹因为姐姐与这位太太的友谊,莫名地对她生出了依恋。这让妻子想起了遗失在奈良藤花树下的少女时光……
林冲夜奔
收录了高阳所著的两个故事,一如书名《林冲夜奔》,二是《翠屏山》。 《林冲夜奔》是个短篇,主要讲述了林冲发配沧州,受到“小旋风”柴进的厚待,却惹得一洪姓教头不满,惹来旧仇陆谦,俩人密谋火烧草料场,想要烧死林冲,好遂了高衙内的心愿,却不料反被林冲识破奸计,反杀俩人,先是被柴进庇护,后为了不牵连柴进,不得不落草为寇,遁入梁山泊。 《翠屏山》却是说的杨雄和石秀结拜为异性兄弟,却不料杨雄妻潘巧云对石秀起了龃龉,后石秀又发现潘巧云与海和尚有收尾,经过一番试探与警告,潘巧云和海和尚却不收敛,最后石秀和快活三几人,挑破潘巧云与海和尚的奸情,设了计谋令杨雄杀妻、灭海和尚却不牵连己身。
后三国石珠演义
清代白话长篇小说,历史演义与神魔小说揉和,三十回。又名《三国后传》、 《后三国演义》,实际与《三国演义》无关。题“梅溪遇安氏著”,首庚申(无年号)澹园主人序,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上界织绵仙女因有思凡之恋,玉帝将她降于尘世,又恐其迷却前因,故不受于凡胎,而乃幻出于石壁,自取姓名石珠。石珠在惠女庵中修真,经真人吴礼赠以天书,并教其日后习成武艺,“辅佐神霄,共成大事”,又得侯有方、稽有光等异人相助,指出晋室相微,于是建立旗帜,招纳四方豪杰,自为赵王,直至打破洛阳。当好打破洛阳,为众人加官进爵之时,真人吴礼忽然前来,责备石珠当初授予天书,原叫辅佐神霄,不期竟自登大位,贪恋红尘,石珠顿时大悟,将宝位传于刘弘祖,复归于虚无缥渺的上界。
张良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孙毓修著。张良,西汉初大臣。字子房。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谋刺秦始皇未遂。后更姓名,亡匿下邳 (今江苏邳县西南),得《太公兵法》。前208年,聚众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汉朝建立,封留侯。刘邦曾夸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台湾海防档
本书(二册二○三面一二一、八○○字)系就「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海防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选辑而成;不分卷,按年编次。所谓「海防档」,即为清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暨外务部誊清之「海防」档案。本书所录,凡与台湾直接或间接有关者共九十九案。其内容,包括船政、电线、铁路三类:(一)船政一类,较为广泛。学其要者,有涉及闽、台买受租雇洋船章程,有派官轮赴台渡送官兵、文报及顺搭客货之案,并有福州船厂养船经卖与台防经费之关涉事件等项。(二)电线,约可分为三段落:一为因同治十三年台防事起,筹设福厦电线及与丹商北大电报公司闲之交涉诸事;二为分省之初,刘铭传购办安设台北(基隆、沪尾)、安平陆线及安平、澎湖、厦门海线各案;三为日据以后,关于让售闽、台海线外事件。(三)铁路,主要自属建省时期刘铭传筹建基隆台南铁路、兴办商务之件;其次,则为光绪十六年以后修建芦汉铁路台湾摊筹经费一案。书末,编附有「大事年表」。
维摩经义记
佛典注疏。北辰32、S.2732。作者不详,四卷。前者首残尾全,存七百五十二行。尾题:“一校流通。释琼许,大统三年(537)正月十九日写讫。”S.2732,首残尾全。尾题:“龙华二儒共校定也。更比字一校也,大统五年四月十二日比丘惠龙写记流通。”“保定二年(562)岁次壬午于尔锦公斋上榆树下大听僧雅讲《维摩经》一遍私记。”两号所疏均为鸠摩罗什译三卷本《维摩诘所说经》。北辰32自《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疏至《观众生品第七》;S.2732自《佛道品第八》疏至《嘱累品第十四》。首尾恰好相接。因卷一不存,科分纲要不清。但知科分颇细,每品一般分为大段、段、子段。注疏也较详尽。行文中时以“又解”、“旧解”标示引用异解。但全疏没有引征其他经典。北周建德二年(573)周武帝灭法,毁像焚经,上距题记所叙保定二年听经文仅十二年。此《义记》仍得保存,良可珍贵。历代大藏经均未收,日本《大正藏》将S.2732收入第八十五卷,题名为《维摩经义记卷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