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政

李师政
  • 姓名:李师政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上党(山西长治)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师政,唐代上党(山西长治)人。生卒年不详。贞观时任门下典仪。初为儒者,后学佛法,为济法寺法琳之弟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道士太史令傅奕曾上疏请废佛教,师政遂撰《辨惑》、《通命》、《空有》等文驳之,以“明邪正之通弊”、“辩殃庆之倚伏”、“破断常之执见”(《内德论》)。阐论佛法利于国政,并驳斥傅奕之妄谬。《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内德论》一卷。《全唐文》卷一五七收其文四篇。生平事迹见《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

李师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德国兵家克劳山维兹兵法精义

德国兵家克劳山维兹兵法精义

钱基博著,1937至1938年间发表于《国命旬刊》,在《德国兵家克劳山维兹兵法精义》中,钱基博将克氏兵法大旨概括为三点:(1)战争之道,尤贵迅速决胜;(2)战略无妨政略,外交以辅军事;(3)操纵敌国之舆论,以煽诱敌国之人心,使之厌战而自为瓦解。本书编译德国著名军事家克劳山维兹军事思想之精粹,博引中国古代兵家典籍以印证,发其大义,明其蕴奥,乃钱氏论兵法之精者。

蜀乱述闻

蜀乱述闻

自东南军起,四川独称完富,是以调饷恒仰于蜀。乃咸丰九年,忽有蓝、李之乱。蓝、李者,蓝朝鼎、李永和。居南昭通大关,以私贩鸦片,往来叙州,为老鸦滩汛弁所觉,以赂免。宜宾典史于育金羡之不满所欲,则告县令汪觐光、千总胡安邦,诱新场烟贩至郡,置之狱。其党初谋劫狱,既闻奉批照屯积例斩,于是其党聚众起事。时承平日久,州县不知兵,奸民和之,遂陷筠连、高县、庆符。知县武来雨仰药死,势益披猖。时有凤山将军署总督、檄提督马天贵守叙府之真武山及吊黄楼,至石梯桥,遇蓝、李,败死。蓝、李长驱而西,杀都司余振海于犍为之箭板场,副将张万禄败死于荣县之黄石坡,遂据五通桥为巢穴,掠盐丁为兵。

原毁

原毁

唐韩愈撰。“原”是古代一种专门用来推论事理的文章,源自韩愈的“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原”有推原其本之意,“原毁”就是推论毁谤的根源。 韩愈所处的唐代中期,社会矛盾重重,朝官以及士大夫之间党同伐异,相互毁谤,已流为社会风气。作者怀才不遇,屡遭左迁,对士大夫中那些“责人也详”、“待己也廉”的颓风深恶痛绝,所以在此文中,比较了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分析了一般人好诽谤、贬低别人的原因,指出形成这种风气的社会心理就在于“忌”,同时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互相攻击的现象也表示了愤慨,渲泄了内心的不平之气。全文自始至终围绕一个“毁”字展开议论,段与段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通篇运用对比,语言多用排句和偶句,同时句型长短不一而又错综变化,具有散文特有的节奏感。

禅宗指掌

禅宗指掌

禅宗指掌,一卷,清行海述,天宁寺禅堂题记,天童弘法禅寺般若堂题记。

依楞严究竟事忏

依楞严究竟事忏

依楞严究竟事忏,二卷,明禅修述并跋。

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

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

佛说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一卷,宋法贤译。较量诸佛国土时分之长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