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云

- 姓名:李景云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景云,元南戏作家。籍里生平不可考。《南词叙录》以为明朝人。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据《汇纂元谱南曲九宫正始》两条注文,确证为元人。作有南戏《崔莺莺西厢记》。又《南词叙录》除了“宋元旧篇”部分著录外,于明代南戏中也记有《荆钗记》,注明“李景云编”。是本今已不传,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改编本。《南词叙录·本朝》的《崔莺莺西厢记》、《王十朋荆钗记》均注“李景云编”。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断定李景云为明初人。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则认为是元人。据《九宫正始》〔瑞云浓〕下注云:“此调按蒋、沈二谱收元李景云《西厢记》之 ‘春容渐老’一调,与此同体。”又〔三段子〕下注云:“按:此李景云所撰《西厢记》,其〔啄木儿〕、〔三段子〕皆与《伯喈》体大不同。然此二传奇皆系元人首(手)笔,但不识孰先孰后?……而《元谱》已收之。”《元谱》指元天历间(1328—1330)的《九宫十三调谱》,则李景云当是元时较早创作南戏的作者。《今乐考证》引何义门云:“今人不知《荆钗》亦两本。”则李景云之作当与《宋元旧编》之《王十朋荆钗记》不是一本,李作今佚,难以查证。
李景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修真精义杂论
修真精义杂论,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撰。本书原为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之一部分,即该书九篇中的后七篇。今《正统道藏》本分出单为一书,收入洞真部众术类。本书七篇目次及内容为:〈导引论〉,言行气导引之法。 〈服药论〉,言服食草药以安和脏腑、治润气液之法。 〈符水论〉,言吞符诵咒治病益气之法。 〈慎忌论〉,言养生禁忌,认为人之饮食起居应符合阴阳气运。 〈五脏论〉,言宣行经脉,安和脏腑,保养精气之法。 〈服气疗病论〉,言气功治病之法。 〈病候论〉,言据精神气色之症候诊断内病之法。
各篇多先依从《黄帝内经》等医书,论述卫生保养之道,其次详述摄养治病之法。是为唐代道教气功养生术之重要著作。
云阜山申仙翁传
不题撰人。有“大元崇祀”语,盖元人所撰。本书鲜见其他传本。申仙翁,名泰芝,字广祥,唐道士。
太上消灾祈福醮仪
太上消灾祈福醮仪,撰人不详。内称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应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本篇内叙正一道士为人祈福消灾之醮仪。有禁坛、存念、宣咒、出官、发炉等仪式程式。
后三国石珠演义
清代白话长篇小说,历史演义与神魔小说揉和,三十回。又名《三国后传》、 《后三国演义》,实际与《三国演义》无关。题“梅溪遇安氏著”,首庚申(无年号)澹园主人序,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上界织绵仙女因有思凡之恋,玉帝将她降于尘世,又恐其迷却前因,故不受于凡胎,而乃幻出于石壁,自取姓名石珠。石珠在惠女庵中修真,经真人吴礼赠以天书,并教其日后习成武艺,“辅佐神霄,共成大事”,又得侯有方、稽有光等异人相助,指出晋室相微,于是建立旗帜,招纳四方豪杰,自为赵王,直至打破洛阳。当好打破洛阳,为众人加官进爵之时,真人吴礼忽然前来,责备石珠当初授予天书,原叫辅佐神霄,不期竟自登大位,贪恋红尘,石珠顿时大悟,将宝位传于刘弘祖,复归于虚无缥渺的上界。
二程遗书
理学著作。宋程颢、程颐著,朱熹编。是程颢、程颐门人所记其师讲学的语录。二十五卷,《附录》一卷。二程死后,所传诸家语录散乱失次,并且各以己意,不能统一。朱熹家藏旧本,皆著当时记录主名,语意相承,头尾相贯,未经后人之手,最为精善。后又以类访求附益,略据所闻岁月先后编次,并以“行状”之属八篇为《附录》。该书是二程门人耳闻目睹二程嘉言善行的记录,真实地反映了二程人性论、天理论、本体论、格物致知论等思想体系。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五大虚空藏修法之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