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布尔

- 姓名:皮埃尔·布尔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法国阿维尼翁
- 出生日期:1912年02月20日
- 逝世日期:1994年01月30日
- 民族族群:
皮埃尔·布尔(Pierre Boulle,1912年02月20日–1994年01月30日),旧译皮埃尔·布勒,已故法国著名作家。
皮埃尔·布尔1912年2月生于法国阿维尼翁,青年时期在巴黎高等电力学校学习,获工程师文凭。1936年至1939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附近经营橡胶种植园,后定居印度支那。皮埃尔·布尔曾经是工程师、反法西斯战斗英雄和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两部代表作,一部是《人猿星球》,另外一部更早期的作品名叫《桂河大桥》,这部根据他个人经历改编的小说被拍成电影并获得了1957年的七项奥斯卡奖项。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皮埃尔·布尔加入在印度支那的法国军队。随着法国本土的失陷,他逃到新加坡,加入了自由法国力量,成为戴高乐将军的忠实追随者,以“彼得·约翰·儒勒”的英国假名潜伏在中国、缅甸和印支半岛与日寇作战。1943年,布尔试图乘坐竹筏从湄公河顺流而下、潜入越南河内,不幸被法国维希傀儡政府的势力抓住并被判处终身服苦役。在监狱里,布尔开始养成了在草稿纸上写日记的习惯。1944年,随着盟军的节节胜利,潜伏在西贡的“自由法国力量”成员帮助布尔成功越狱,经由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园辗转回到法国。回到法国后,他因为自己的反法西斯斗争获得了法国十字勋章和抵抗运动勋章。1949年,皮埃尔·布尔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在写作的初期,布尔没有收入来源,生活捉襟见肘,甚至穷得无法支付公寓的租金,只能栖身于简陋的小旅馆。直到他的姐姐玛德琳丧夫后邀请他住进自家宽敞的宅子里。玛德琳的女儿弗朗索瓦丝当时还年幼,布尔写作之余就帮助姐姐照顾外甥女,与母女俩的感情非常深厚,为此,他终身未婚,没有离开过这对孤儿寡母。那一段在亚洲生活和战斗的经历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54年,他完成了《桂河大桥》一书。1957年,根据此书改编的电影《桂河大桥》获得了巨大成功,一举荣获第3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最佳剪接、最佳音乐等七个奖项。
1994年2月1日,皮埃尔·布尔在巴黎逝世,享年81岁。
皮埃尔·布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兰花梦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全称《兰花梦奇传》,又名《支那儿女英雄遗事》。六十八回。不题撰人。烟波散人序谓吟梅山人所作,吟梅山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本书打破才子佳人大团圆的 陈旧俗套,真实地描写了封建贵族家庭中一幕 婚姻悲剧。内阁学士松晋侧室孕育时,松公梦 人送兰花一枝,旋生下一女,取名宝珠。出生后 一直女充男养,虽婢仆亲朋亦不知其为女。五 岁从先生受业,十三岁乡试中魁。十四岁父亲 去世,为撑门面,母、姐不许改妆。十五岁中进 士点探花,十六岁因奏对出色,升为河南道监 察御史,旋升左副都御史。因被同科状元许文 卿识破女子真相,被迫订婚。此时福建海盗猖 獗,省城告急。宝珠上破敌奇策,于是钦加兵部 侍郎、经略大臣。十七岁挂帅出征,十八岁平定 南疆,授太子太保,名扬海内。皇上恩准恢复女 妆,封升平公主,赐婚许氏。婚后宝珠竟受丈夫 虐待,十九岁含恨而死。小说暴露了夫权主义 对妇女的摧残和蹂躏,客观上批判了男尊女 卑、夫为妻纲的封建伦理纲常。但也杂有宿命 论思想。小说人物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郁。有光绪三十一年(1905)上海文元阁书庄石印本、 民国十六年(1927)大成书局石印本、1985年 岳麓书社排印本等。
美人赋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一说出于后人伪托。《古文苑》、《艺文类聚》见载。葛洪《西京杂记》:“司马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文章述己游于梁王,梁王悦之,邹阳因相如“美丽闲都”而谮之。相如于是答梁王,己不好色,并与孔(丘)墨(翟)之远避女色不同。遂举二例证之。其一说,东邻有一美女,恒“登垣而望臣,三年于兹矣,臣弃而不许。”其二说,自己暮宿上宫时,“有女独处,婉然在床”,为已设旨酒,进鸣琴,歌“有美人兮来何迟……”而“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举,与彼长辞。”此文虽含讽谕,但多佚荡情思,与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同旨。全文以丰富的想象和铺陈手法描绘女性的神情举止、体貌服饰,极为生动细致,其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且巧妙运用对话与氛围描写,又善以对比来渲染主题,具有明显的艺术效果。张溥曰:“《美人赋》风诗之尤,上掩宋玉。盖长卿风流放诞,深于论色,即其所自叙传……得之于内,不可以传。”(《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此赋为后世作品中女性的描写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宋史纪事本末[标点本]
明陈邦瞻撰。原本二十八卷,改刊为十卷,一百零九卷。书成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记宋太祖代周至文天祥、谢枋得殉国两宋三百余年历史,计有一百零九目,约六十万字。本书是在冯琦同名书稿和沈越《事纪》书稿的基础上,参考元修《宋史》和薛应旂《宋元通鉴》等书编撰而成。内容包括宋、辽、金和元初的史实,对官制科举、营田治河、漕渠海运、茶盐、天文历算、思想学术、主要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的活动,都有专篇论及。涉及问题较为广泛,保存了主要的史料,为了解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线索。《宋史》向称芜杂,此书则叙述条理,文笔亦不枯燥。在编纂体例上,开创了以后纪事本末体史书记述典章制度、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活动的新内容。由于本书引用史料多据《宋史》,对原书错误、疏漏之处缺乏考订,因而讹误不少。书初刻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三十五年黄吉士改刊为十卷。明末张溥于书中加列事纲,史论及圈点、断句,改为事各一卷,遂为一百零九卷,此后诸本多依此例。有江西书局本、广雅书局本,《国学基本丛书》本。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河北师院历史系点校本。
鬻子注
《汉书·艺文志》著录《鬻子》二十二篇,而南朝梁庾仲容《子钞》、唐马总《意林》所录仅六篇,隋唐宋三《志》则均作一卷。今传本为一卷十四篇,有唐逄行珪注;行珪曾官华州郑县尉,唐高宗时人。
惠果和尚行状
惠果和尚行状,一卷,佚名,内题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尾缺,日本中川本也题记,跋陀罗摩抳题记。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唐不空译,与大集经虚空藏菩萨品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