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大

- 姓名:万斯大
- 别名:字充宗,晚号跛翁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鄞县人
- 出生日期:1633
- 逝世日期:1683
- 民族族群:
万斯大(1633-1683),清经学家。字充宗,晚号跛翁,学者称褐夫先生。浙江鄞县人。万斯同兄。父泰,字履安,与黄宗羲是朋友。兄弟八人,都是黄宗羲的弟子。斯大行六,遭乱家贫,以讲学授徒为生。深得刘宗周“慎独”之学中强调的功夫实学、操守气节等精神。为人刚毅,慕义若渴。明臣张煌言死后,弃骨荒郊,斯大葬之于南屏。父亲老友陆符死后,没有子孙,斯大为葬其两世六棺。斯大屡试不弟,遂弃科举之业,埋头研究“六经”。认为经学研究“非通诸经不能通一经;非悟传注之失则不能通经,非以经释经则亦无由悟传注之失”(《清史稿·儒林二》)。他治学尤精《春秋》“三礼”。治《春秋》,有“专传”、“论世”、“属词比事”、“原情定罪”诸义,治“三礼”则有论郊、论社、论禘、论祖宗、论明堂泰坛、论丧服诸义。他辨正商周改月改时,周诗周正,及兄弟同昭穆,皆极确实。《答应伪谦书》辨治朝无堂,尤为精当。根柢“三礼”以释“三传”,与宋元以后空谈书法者不同。他论“经”以新见长。治“礼”不拘汉学、宋学之门户,剖析前人的是非争辨,重裁断、重证据。怀疑《周礼》非周公所作而是后人伪托。著作有《学春秋随笔》、《学礼质疑》、《仪礼商》、《礼记偶笺》、《周官辨非》等,统称《经学五书》或《万氏经学五书》。
猜你喜欢的书
温恭毅集
诗文集。明温纯撰。三十卷。纯字景文(《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作“希文”)。三原(今属陕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曾官光寿知县、户科给事中、左都御史。于隆、万之际立朝。初忤张居正,罢官。再起又与中使争矿税。卒以忤沈一贯致仕。纯清白奉公,时称名臣。卒谥恭毅。是集有二十七万二千余字。卷首有目录,正文含疏六卷一百四十首,序二卷四十三首,记一卷九首,墓志铭二卷三十二首,传、行略二卷六首,议一卷四首,杂著一卷十五首,祭文二卷二十四首,古乐府一卷十三首,古近各体诗六卷二百一十三首,尺牍五卷一百三十首,理学一卷六十一则。其奏议皆切中情事,指陈利弊,明白晓畅;尺牍多关时政,而理学则大旨以程朱为本。其诗风格与七子之派相近。纯一生以国事为己任,于诗文非所用心。有《四库全书》本,《温氏丛书第一集》本,题名作《温恭毅公文集》。
大杂烩
近代唐鲁孙著。“现在杨花滚滚,在内地又是吃肥蚶时候了。回想当年在上海几家酒店赌老酒吃醉蚶情景,历历如在目前,可是屈指算来,已经是半世纪以前的事了。”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散文集萃,是集掌故、饮食于一体之“大杂烩”。
道德篇章玄颂
题“新授郢州防御判官将仕郎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宋鸾”序,称宋鸾撰本颂。“匡”字缺笔,宋鸾盖北宋人。以七言韵语注《道德经》81章大意,摘引《道德经》部分词句。颂文内容强调虚静并主张修炼长生。
金石缘
原名《金石缘全传》,又名《巧合金石缘演义》。清代静恬主人撰,其人不详。全书分为八卷,每卷三回,共二十四回。有嘉庆五年(1800)鼎翰楼刊本、嘉庆十九年(1814)崇雅堂刊本、嘉庆二十一年(1816)同盛堂刊本、咸丰元年(1851)文粹堂刊本等。首有静恬主人序,书末有省斋主人总评。静恬主人序中称: “《情梦柝》、《玉楼春》、《玉娇梨》、《平山冷燕》诸小说,脍炙人口,由来已久。”可知此序作于上述四种小说刊行之后。书叙石无瑕与才子金云程婚姻故事。无瑕卖身救父为林家丫环,林家图赖婚遣无瑕代嫁,得与云程结合,受封为夫人。书中略有世态描写,然其主旨却是为欺贫重富赖婚者而作,并以为“姻缘前定”,“天公之报应毫忽无差”。以一个“相”字为全书的线索,开头以李铁嘴看相起始,最后又以相为结。有乾隆十四年(1749)同盛堂本、文粹堂本。
沂阳日记
明代人撰写的随笔。作者不详。
淮南子译注
亦称《淮南鸿烈》。据东汉高诱注序:“鸿, 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内篇二十一,外篇三十三。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只流传内篇二十一。书中以道家思想为主,以道家自然天道观为中心,认为“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析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故“达于道者,反于清静, 究于物者, 终于无为”。主张“得在时, 不在争;治在道, 不在圣”。但另外又主张“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和《商君书》主张相同;而《时则训》、《天文训》里又推崇阴阳五行之说,以是《汉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于杂家。东汉许慎、高诱为之注,近人刘文典有《淮南鸿烈集解》,其中《天文训》全用清人钱塘之注,保存了不少自然科学史资料。《神仙传》以刘安列于神仙。收入《道藏》第863—867册。